有声读物|《你在忙什么》十 | 怎样才能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你在忙什么》
作者: 索达吉堪布
现场互动
问:我是生命学院的研究生。请问,菩提心应该怎么修?
堪布:菩提心的修法非常多,有愿菩提心、行菩提心的修法,也有自他平等、自他交换等修法。具体在《大圆满前行》《心性休息》中有介绍。
简单地讲,你可以随时随地这样观修:把自己的快乐全部给众生,众生的痛苦全部由自己代受。
有人认为这太可怕,别人有传染病的话,会不会也传给自己?实际上,大可不必有此担忧。这样修,可以减少对自我的爱执,依靠菩提心的强大威力,反而能获得不可思议的利益。
问:怎样才能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
堪布:人不是只有这一辈子,生命会延续至生生世世。
所以,建议大家了解一些佛教理论,这不会有什么危害。
我翻阅过佛教的《大藏经》以及古今中外很多书籍,通过对比发现:佛教对人生有难以想象的指导作用。因此,从佛教中寻找人生之路,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方法。
问:我是佛教专业的研究生。您能否通过对汉地、藏地的见闻,比较一下汉、藏佛教有何不同?
堪布:以前,汉地对藏传佛教的认识比较少,直到1987年,法王如意宝前往五台山,很多汉族人才开始广泛接触藏传佛教。
汉传佛教历来推崇吃素、参禅、念佛,这方面做得比藏传佛教好。而藏传佛教,提倡辩论,以此可消除对佛法的各种疑惑;它拥有系统的修学体系,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对佛法由浅至深学下来,这样修行比较扎实;还有藏传佛教的法师们,必须经过长期的讲经、辩经、造论等各方面训练,以及戒律方面的严格审核,才能具备一定的弘法资格,所以在佛学方面有较高的水准。
总体来讲,汉传、藏传都是大乘佛教,没有太多的差别。只不过希望汉传佛教今后不仅要在寺院里弘扬,还应该在老百姓中、大学里,传播佛法的教义。
汉地很多人学佛特别虔诚,但到寺院里只是拜佛、烧香、皈依,却不明白为何这样做,这可能有点盲目。
还有些佛教徒,别人问他学的是大乘、小乘,他很自豪地说是大乘。但以什么标准来判断?他却一无所知。其实,大乘与小乘的区别,唯一看有没有利他的菩提心。若没有这颗心,就算你修很多寺庙、做很多善事,也谈不上是大乘。
现在的佛教徒,搞形象的有点多,通达佛理的比较少这是令人遗憾的地方。
问:在藏地,其他宗教与佛教有没有冲突?藏传佛教内部有许多宗派,彼此之间有没有矛盾?
堪布:藏地除了佛教,历来很少有其他宗教。近几年然也有极少数,但到目前为止,其他宗教在藏地并不兴盛。
而佛教,是从公元333年起,兴盛于藏地的。时至今日,尽管它经历风风雨雨,比如历史上有朗达玛灭佛,但其清净传承依然保存完好,并吸引了国外很多学者前来求学。
藏传佛教的内部,分为格鲁、萨迦、宁玛、噶举、觉囊等八大教派。以前个别地方由于教派不同,有过不和的现象,但现在各教派之间非常和睦,大家都承认修行之道是最初发菩提心、中间积累资粮、最后获得佛果。所以,各派教义在大的方面,应该说没有任何冲突。
问:我们是山东大学的藏族大学生,非常感谢堪布来这里讲法,也感谢学校提供这样的机会,我们特别激动!认识您,主要是通过网络。您放生等好多视频,我们看了感同身受,也经常学习您的讲法视频。请问,我们在内地读大学,应该注意些什么?另外,我们对在网上学佛非常热心,也很认真积极。可否请您在网上多放些藏文方面的资料?
堪布:你们为求学而远赴异地,非常不容易。山东是儒教的发源地,而儒教,数千年来是汉地的主流文化,就像藏地的佛教一样。大家有机会在这里学习,应该好好珍惜,不要虚度时光。
前不久,我在青海的一所大学里提过,现在有些藏族学生,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佛教不太重视;反而汉地很多学校的师生,对藏传佛教颇有研究。这是令人惭愧的。希望你们在读大学时,既要研究汉地的优秀文化,也不要舍弃藏传佛教。
还有一点值得提醒的是,有些藏族学生,包括我资助的大学生,到汉地读书以后,把藏语忘得一干二净。其实,就算是汉族学生出国留学,回家跟父母说话也讲汉语,不会满口英文,藏族学生为什么这样?对此大家要引起注意。
关于藏文资料,我的藏微博、藏博客中有一些。此外我还开了藏文版的智悲佛网,希望借此弘扬藏传佛教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现实问题与佛教结合起来,做些适合年轻人看的东西。
问:我读过一些佛教书籍,但在遇事时,经常第一念还是想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对此我挺苦恼。怎样才能真正将菩提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堪布:这是非常非常难的。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要慢慢练习。
我本人学佛那么长时间,遇到一些事时,也往往第一个念头就是“我”,特别惭愧。所以,我们应该多看些阿底峡尊者等前辈大德的传记,一点一滴学习他们的行为,逐渐减轻对自我的爱执。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天天想着“我”但只要了解到利他的重要、我执的危害,对“我”就不会那么看重了。
当然,这不是一两天或一两年就能做到的。只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最终才能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自然而然想到众生,而不是“我”。
自古以来的许多大德皆是如此。包括我们佛学院的一些大德,最初也是下了很大功夫,训练自己不管是说话、做事,时时把利益众生放在第一,久了,菩提心的境界才能运用自如。
问:我是传媒专业的。我学习您讲的《大圆满前行》时,一开始还能坚持每天五点半起来观修,但过一两个月,惰性、厌烦心就生起来了,对此我特别自责。有师兄说:“这是正常的,发心越大,违缘越大。”我想知道,这种说法怎么来的?
堪布:首先,很赞叹你的修行精神,但我不承认发心越大,违缘越大。
虽然是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种说法,世人也讲“树大招风”,一个人的事业越大、修行越成功,出现的违缘可能就越多。但这不是千篇一律的,也有些人修行越好,一切违缘反而统统消失了。
学佛刚开始非常精进,慢慢就有点懒惰,这是正常现象。但只要明白修行的重要性,修行也给自己带来了真实利益,此时你不会放弃的。我相信,一个人修行越精进,违缘就会越少,成就也会越快。
问:我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我常看到路边有卖鱼、鳖的,本想拯救这些生命,但俗话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放生也是一种“买卖”,对此我就产生怀疑,甚至更极端地想,会不会有人专门去捉来给你放生。我该怎么做才是对的?
堪布:买卖,不一定都会带来杀害,像放生便是如此。所以,有些问题要具体分析。
当然,确实也有人为了我们放生,专门去捕鱼、捉鸟。但即便如此,生命也是最宝贵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把救护生命放在首位。
放生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例如不一定非要定期放生。否则,别人就会摸准规律,在初一、十五或佛教节日里,抓很多动物来高价出售。因此,放生应避开这样的时间,随时都可以。
毕竟放生是种偶然行为,每个月若随机放一两次,别人猜不出你的计划,也不会为了你放生而去抓。如此,你所担忧的问题就不存在了。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图文|网络
编辑|七筒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启动线上读书计划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參與的朋友可以聯繫紫瑩老師
随喜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