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s
Khenpo Teachings
Master Teachings
Tutorials
More Resources
Video Search🔍
Study Programs
GUODU
JICHU
JIAXING
RUXING
JINGTU
XUEJING
Guest Lectures (Selected)
GUODU (ADVANCED)
XIUXIN
NIANFOTANG
MIFAJICHU
YouTube Series
Recent Updates
YouTube Channels
YouTube Playlists
YouTube Video Search
Resources
Article Catalogue
Full-text Search
Wechat Official Accounts
Khenpo Weibos
Qianlong Tripitaka
Website Snapshots (External)
503 BBS (External)
503 Site (External)
Tools
Dictionary
Buddhism Dictionary
Online Offering (External)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 语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求学足迹 >> 动中禅有哪些?真人演示+文字说明
Back
« Previous
Next »
动中禅有哪些?真人演示+文字说明
求学足迹
2021-02-20
动中禅
仁波切开示
今天我们交流的话题是“动中禅——与生活共舞”。说起禅修,现在很多人特别感兴趣,不管是有信仰、没有信仰的。大多数禅修可能是身体安住在一个地方,心也如如不动地,很少人在行住坐卧的同时,观自己的心。所以我们今天要讲的是,不仅安住的时候禅修,而且能否把所谓的禅修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来。
不管是安住的禅修或者是行动当中的禅修,实际上二十一世纪的人们特别忙碌,有各种各样的压力,还有许多让心理不健康的因素,这个时候如果能用心观自己的心,这样的行为其实是精神、心灵的奢侈品。
所谓
动中禅
,在佛教当中,南传佛教也有、汉传佛教也有、藏传佛教也有。
南传佛教《大正念经》当中,佛陀告诉比丘:行住坐卧的时候要观自己的心,行的时候要知道自己在“行”,走的时候要了知自己在“走”,坐的时候要了知自己在“坐”,卧的时候也要了知自己在“卧”。所以,要用心观察自己:我正在说话,我正在做事……所有的行为要用自己的心来观察,这叫正念觉知。
现在很多南传佛教的寺院当中,包括我们今年去泰国的时候,也一起去了一些寺院里面禅修。有好多九十多岁的老法师给我们做引导,让我们把自己的心观想到左脚上、右脚上,或者其他行为等等,会一一地教授。其实这是对心的一种很好的调伏方法,这样一来,我们在世间当中的许多烦恼自然而然会消失。
汉传佛教也讲动中禅。以前著名的永嘉大师也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就是说我们行也好、坐也好,都在禅的境界当中;无论是说话或者止语,动摇或者安住,所有的行为都在禅的境界当中。
藏传佛教当中有一句话:我们所有的分别念实际上都是内心的一种幻化;不管是贪嗔痴等任何分别念,安住在这个分别念的时候,这种分别念就自然解脱。
所以,我们做任何行动的时候,都可以安住在当下的心态当中。不过按照藏传佛教的观点,虽然一切行为都离不开禅修,但没有达到一定的境界之前,这其实很难实行。
现在社会上比较流行的很多行为,让整个身心都比较放松,包括画画、喝茶、唱歌、跳舞等等很多自然的行为,也对自己的内心有一种提升的作用。如果我们没有入定和出定不分开这种境界的话,我们也可以通过平时比较放松的行为来观自己的心。
我今天跟大家讲的一个动中禅比较简单。多少人都可以,集聚一些人也可以,或者极少数人也可以,在一个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间当中,随心所欲地随着一些音乐、随着自己的一些想象,观自己的心。这是一种方法。
刚开始你可以想:为了我的身心健康,或者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和平,你要发这样一个比较好的心。然后在群体当中,你可以唱歌、可以跳舞、可以做你想到的所有事情。刚开始动作比较缓慢,中间比较激烈,到最后又慢慢慢慢缓下来。这种行为对你平时的一些压力、负面情绪有消散的作用。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当中,有些人可能没有任何的执著、不快、不满、不乐、不苦……也就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比较流行的叫做是
“佛系人生”,就是什么都不太想管。表面上看起来比较洒脱,但实际上是对生活没有信心,需要面对的很多问题,他不愿意接受。其实这样的心态不一定是积极的,我们面对人生的时候,应该是积极的、有活力的,有一颗坚定的心,这样面对人生的磨砺,潜力也会激发出来。
还有很多人将人生当中所有的快乐、获得,寄托在外在的物质上面,认为外在的物质可以给予我一切,可以让我得到满足。实际上外在的物质确实能帮助我们提升一些幸福感,但真正观察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平静的心态,外在的事物再丰富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通过禅修,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来认识自己的心,这对每个人来讲都极其重要。
其实外在的事物再多,我们能享受、能接纳的也是有限的。比如餐厅里面有特别多好吃的食物,但一个人能享用的饭菜也是很有限的。如果吃得太多,或者说如果各种各样都吃,你的身体也不一定适应。
外面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但我们能用耳根接纳的也是有限的。声音过大、过小甚至过远的话,我们的听力都不适合,所以只能接受其中的一点点。
包括一个人如果有很多的财富,金银财宝特别特别多,但真正生活上用的也是有限的。
我们所谓的生活,实际上就是在有限的范围当中,接受部分的、外境的一些需要的东西。我们很容易认识到,其实我们的内心更重要。如果对自己的内心不认识、不了解,也许我们永远都不会满足,也许我们会有很多很多的压力和痛苦。
因此你们有时候可以做一些动中禅的行为,也就是刚才提到的:你可以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当中,随心所欲地唱歌、跳舞,或者你心里面想着各种各样的;最后要观一观自己的心:心到底是怎么样的?你刚才所做的事情,在现实生活当中,它的本体怎么得到?它是怎样的因缘显示的?等等诸如此类的很多问题,自己去思考的时候,也许在没有想到的一种环境当中会得到不同的一种感受。
现在西方也有很多这样的动中禅,也就是禅跟舞蹈相结合,平时经常观自己心的这么一种禅修。这种禅修用在生活当中也是很好的,到了最后的时候,心放松下来,然后把这个善根回向给天下所有的众生。
通过禅修来利益众生是大乘佛教最究竟、最精华的意义。《正法摄集经》当中有这么一句:心入定于正性当中则能了知一切实相;若能了知一切实相,则能于一切众生生起大悲心。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很好地去禅修,就能见到一切实相;见到一切实相的话,我们就会对其他众生生起悲心。因为很多众生都没有认识到真相,因此沉溺在轮回当中,非常可怜,一直漂泊、一直执著,所以会对这些众生自然而然生起大悲心。
大乘佛教当中,动中禅讲得更细致,跟南传佛教不同。南传佛教主要是用自己的心来了知自己,用全部的觉知来了解自己的身口意;但大乘佛教当中是讲,我们所作所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众生。
譬如《华严经》当中讲到,我们早上醒过来的时候心里要想:为了众生自己从无明的睡眠当中醒过来了;吃饭的时候,要想是为众生而食用禅定的食物;开门的时候,想到是为众生开启解脱的门;关门的时候,想到是为众生关闭地狱恶趣的门,等等。在《华严经》当中,在做所有这些行为的时候,全部都要跟众生的利益连在一起。所以这种禅修跟我们很多人的行为有点不同,它并不仅仅是:我在吃饭、我在走路、我在……只是想到这一点,而是一边想到自己,一边又想到众生。大乘佛教有这么一个理念。(未完待续)
敬摘录《动中禅:与生活共舞》
【小编语】
动中禅,一起动起来!
在每一个动作中寻找内心的正念和宁静。
在生活状态下的动中禅外,禅修中心有专业的一套实修动中禅,在此分享
下面介绍禅修中心的动中禅~~~
部分资料来源禅修中心,对禅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禅修大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