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32课-隐藏窍诀&名词解释
隐藏窍诀
在名言当中,这三者(三轮)
的确如梦如幻般地存在着
一
理解三轮体空
能作者、所作事、所作对境这三者的本性是空性的,显现是因缘和合而生的。
这里的空性不是断空(什么都没有),虽然本性为空,但它不离显现。所以,对于显现不要有太重的实执,要做如梦如幻观。
二
认识显现如梦
1、以辩论方式认识梦与醒无别
(1)第一轮
A. 立宗
醒着的时候(醒对应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林林总总,都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能够实实在在通过感官被觉知到。此时的心识也是清醒、不迷乱的,明明清清地了知自己当下的感受。但作梦不是这样!
B. 遮破
a.梦里对梦里的现相也能感知:梦里的一切对于做梦的人来说也是看得见、摸得着,通过感官就可以觉知到的。
b.梦里的心识也会有苦乐感受:梦见了高兴的事情就很快乐,梦见不开心的事情就会伤心。对于做梦的人来说,梦里的伤心是真正的伤心,和醒的时候的伤心没有什么区别。
C. 结论
不能因为现实中一切看得见、摸得着,就断定现实比梦境更真实,因为梦里同样都能做到。
(2)第二轮
A. 立宗
梦里的情景醒来就没有了,而现实情景存在。
B. 遮破
a. 现实的显现也是转瞬即逝
醒着的时候所经历的一切也都是因缘聚合而显现、刹那便消散,昨天的情景今天看不到了,上午发生的事情、说过的话、动过的念头,还有见闻觉知的种种,到了中午也就过去了,也和梦一样,当时似乎是有,过后却了无踪迹。不仅是上午、下午、昨天、今天,乃至每个人的一生,从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回头看看,都和昨晚做的梦一样,这一刻都已不复存在。并不能说因为我经历过,所以是真实的。
b. 梦与醒都是姻缘和合而成
梦中的经历不仅是醒来时没有的,做梦的当下也是没有的,没有真正发生过。梦里的一切,在梦里是假的,醒来之后就更假了。醒的时候所经历的一切也是这样,不仅过后没有,当下也只是心的状态而显现的境相,并不是实质、自有的存在。对比一下,如果说梦是假的,那么现实也不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它们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
C. 结论
梦里的事情醒后的确就没有了。但也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认为梦是假的,而现实就是真的。
(3)第三轮
A. 立宗
根据我们通常的经验,醒觉位的世界稳固长久,而梦中所见则非常短暂,很快就消失了。所以醒是真的,梦是假的。
B. 遮破
a. 如果稳固长久就是真的,短暂易逝就是假的,那么现实中我们所经历的很多事也非常短暂。
比如听见鸟鸣,在听见的当下就消失了;自己说话的声音,在刚说完就消失了,是否意味着现实的世界也是假的呢?
b. 人们认为的长久稳固的山河、大地、房屋等等,其实也只是刹那刹那因缘的相续,本就不是实有长存的。
C. 结论
从时间上和存在的方式是否稳固上没法断定现实是真的,梦是假的。如果短暂的就是假的,那么长久的显现也不是真的,因为长久的显现也是由这些短暂的一个刹那一个刹那组成的,如果它每一个组成部分是假的话,所有假的合在一起也不会变成真的。
(4)第四轮
A. 立宗
有时在梦里我们会有某种超常的能力,腾云驾雾、飞檐走壁,而醒过来却不能这样随心所欲。
B. 遮破
a. 做梦需要因缘
梦里的飞翔、穿墙有它合适的因缘。如果不需观待因缘,那么每次都可以梦见飞翔、穿墙而过,就不会有其它的梦境了。之所以每次会做不一样的梦,是因为梦境也是随着因缘的变化而变化的。
b. 因缘俱足,醒时也可以显示神通
米拉日巴尊者等一些大成就者破除了执着的习气,身心自在,现实中也可以在石头上留下脚印、在虚空中飞行,这一切也是因为因缘具足。
C. 结论
无论是梦还是醒,现相都是靠因缘和合,所以,梦境和现实没有什么区别。
(5)第五轮
A. 立宗
醒的时候所做的事能真正发挥作用,比如买了房子就能住,饭做熟了就能吃,吃了还能充饥挡饱。但梦里买了房,做了饭,醒了之后就没了,所以醒来的状况是真实的。
B. 遮破
现实生活中买的房子,只能在现实生活中住,如果梦到自己无家可归,梦里还是没有房子住。醒的时候有一把伞,下雨的时候可以遮雨,但梦里下雨的话照样还是淋雨。
C. 结论
醒时有的,到梦里就没了,跟梦里有的,醒过来就没有了,是一个道理。如果说醒的时候都是真的,那么梦境也都是真的;如果说梦境是假的,那么现实也没有真实存在的理由。
2、以理分析现实与梦的显现之理
(1)总说显现之理
众生有三种习气,即身体习气、心识习气和外境习气。内外的各种显现均是由串习的习气所产生的。
(2)现实显现之理
A. 身体习气
因为有身体习气,我们在六道轮回中会现前各种身体——可能会变成动物,也可能变成人;可能变成南非人,也可能变成其他地方的人。
B. 意习气(心识习气)
“意”指阿赖耶识、五根识等七识聚。因为有意习气,就可以出现六道众生不同的心识,比如动物的七识聚或人类的七识聚等。
C. 外境习气
有了这个习气,你的面前就会呈现各种外境,山河大地等。
(3)梦的显现之理
我们做梦的时候,这三种习气也会发挥作用。因为有心的习气,所以做梦时有梦中的意识;因为有外境的习气,就会出现梦中的外境;因为有身体的习气,也会出现梦中的身体。
(4)现实与梦的显现之理相同
因为每个众生确实都有这三种习气,所以现实中可能出现不同众生的心识、身体和外境;同样因为每个众生确实都有这三种习气,所以有时候,我会梦见自己变成了其他人,有些人也会梦见自己变成了动物等不同的身体、心识、外境。这些同是业力习气成熟的显现。
3、教证说明梦与醒无别之理
《圣三摩地王经》云:“如少女梦中,生子见其亡,生喜亡而忧,诸法如是知。”又云:“士夫贪欲妙,梦中见彼境,稳固醒时无,诸法如是知。”
《智光庄严经》云:“文殊,梦境现而非有,如是诸法亦现而非有。”如同此梦境无实一样,一切法无而显现如梦。
4、归摄
(1)通过不同的角度对醒和梦进行对比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梦境和所谓的“现实”在很多方面的运作的原理都是类似的,我们很难说谁比谁更虚妄或谁比谁更真实。
(2)得出来一个结论:醒者和梦者平等无别,也即白天的显现与梦没有任何差别。
三
认识如幻
1、简释
“如幻”就像海市蜃楼、变魔术,是依靠因缘而产生。比如印度的幻化师可以用咒术把石子变成大象,幻化出的大象哪里有实体呢?也只是石子、咒术聚合之后的产物。咒力撤销以后,大象也就不复存在了。世间的一切显现就像大象一样。
2、教证
《三摩地王经》云:“犹如大庭广众中,诸魔术师幻化相,各种马象及马车,如是显现实皆无,一切诸法如是知。”
四
串习如梦如幻的作用
1、如梦
(1)如何串习
时常观想晚上做的梦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这一切事情没有什么差距,现实就是在做梦。慢慢去思惟,梦和醒的差距在心里面越来越小,最后真正能够认识如梦观。
(2)有何作用
A. 减除执著
在白天显现时,认为与梦没有差别,在梦里的时候也与白天同等。此意义为,当我们对别人生贪心或嗔心时,这实际上同对梦中的嗔敌贪亲一样,当我们成功或失败的时候,这也就是梦中的成功与失败,我们所作所为与梦没有任何差别,已经达到了如此境界。
B. 减除苦乐
虽然以前曾感受过各种痛苦和快乐,但这些与晚上的梦已经没有任何差别。昨天发生过的事情,和昨天晚上的梦,这二者在当时确实曾经存在过痛苦和安乐,但是今天我去观察,原来自己曾受过的痛苦和快乐,现在看来都是无利无害的,犹如空中鸟迹,一点儿都不存在了。
C. 减除贪执
一切的显现全都是梦中的受用,也犹如水中的花纹一样。对于这些梦中的财产、水中的花纹,我们怎么去寻找和希求,永远也是无法得到,因为它们并没有任何实有之性。
D. 究竟成佛
2、串习如幻之作用
减除实执烦恼
将如梦如幻观结合到日常的修法当中,用以打破我们根深蒂固的实执。一切都是心的幻变,若能通达其本性,则所有的痛苦和烦恼就都会烟消云散。
比如我们在看一个极其悲惨的场面时,感到好像整个地狱已经显现在人间一样。当时我们的身体并没有接触到任何事物,但心里却感到不寒而栗,这种感觉,若当时闭起眼睛也不会存在。实际上这是我们的实执现前,如果没有去执著它们,则根本不会感到恐怖。同理,对于现在世间上的一切诸法,你不去执著,就没有什么,当你闭起分别念的眼睛,则一切显现都不会存在;相反若去执著外境的显现,就会为自己带来剧烈的痛苦。
参考资料:《窍诀宝藏海》《大圆满心性休息广释 》《三殊胜简释·希阿荣博堪布》等
幕布链接:https://mubu.com/doc/3nUeQF7X40
编写师兄:定解B11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6132-定解B11-008
名词解释
原文:回向时,以现在的善法为主,比如听课、念经、参禅、放生等,再加上自他三世所积累的一切善根,完全像文殊童子、普贤菩萨、释迦牟尼佛回向一样,以无缘智慧印持 ,而回向给一切众生
文殊童子
文殊菩萨的称号。因其能断尽一切粗恶过失,成就至上美妙功德,随于一切时地,均能永葆十六岁青春之年华,故名。
——《佛学词典》
无缘
无系属之关系也。无心识之攀缘也。止观一曰:“常境无相,常智无缘。”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印持
自信认受持也。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原文:以现在的善根为主,再加上三世所积有漏、无漏的一切善根,全都回向广大菩提之因。
有漏
漏者烦恼之异名,含有烦恼之事物,谓之有漏。一切世间之事体,尽为有漏法,离烦恼之出世间事体,尽为无漏法也。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无漏
清净没有烦恼的意思。
——《佛学常见辞汇》 (陈义孝 编)
不问作为所缘或与之相应,均不增长烦恼之法,如道谛及灭谛等。
——《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布施断欲仙人食物者,获福亿倍;布施向须陀洹食物者,获福不可计,更何况已经成就了须陀洹者……更何况向辟支佛、已得辟支佛,更何况向如来、乃至已经成佛,以及比丘僧众,能供养如是对境,获福功德不可称计。
仙人
称外道之高德者为仙人。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辟支佛
独觉,独觉佛。
——《佛学词典》
原文:如来度生事业圆满,示现圆寂,八十亿阿罗汉也渐次入于无余涅槃,地主国王一一收取舍利,建如来寺及八十亿罗汉寺,又在七万年中供养,直至如来所遗教法灭尽。
无余涅槃
烦恼无余永断,无间却舍寿想,蕴身无余而般涅槃者,亦即中般。
——《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菩萨即使将很微小的善根回向佛果,乃至在金刚喻定之前,也即一切智火生起之前,这个善根是不会穷尽的。
金刚喻定
在摧毁一切障碍证得大小乘修道究竟果位之极微细应断分时,具有威力无阻之能治无间道。
——《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佛陀说:“那些饿鬼本来是要来的,但现在被业风吹到其他世界去了,这已不是你们声闻的力量所能知见,不过,我可以让它们过来。”说完,佛陀便以神力,把饿鬼们都召来了。
业风
业力所感猛风。中阴时所现恐怖景象。
——《藏汉佛学词典》
众生造业是由身中有气鼓动心识而造的,气即风大。业有染净,故风亦有智风、业风之分。
——《藏传佛教宁玛派》(刘立千 著)
原文:尊者享用之后,身体有了能量,按中医的说法,气血也足了,之后在修持中将中脉的脉结打开,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中脉
密乘说人身中有三条主干脉,即左右中三脉。左右二脉为能所二执之风的通行处。修气脉人将左右脉的气息纳入中脉,便可现证光明境界。
——《藏传佛教宁玛派》(刘立千 著)
人体持命风等所依附的主要脉道之一。不分男女,均居中央,是一切智慧之本,智风运转之路,无方便智慧之别,其色蓝。
——《藏汉佛学词典》
脉结
众生有贪嗔烦恼,常使内气抑郁致脉络成结。
——《藏传佛教噶举派》(刘立千 著)
藏医所说人体血管扭结处。
——《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
原文:就在这个时候,他唱了一首《缘起心要歌》。道歌中讲述了种种缘起的心要。
缘起
1、谓众缘和合而生起,也就是由各种条件和合而生的意思,一切有为法都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
2、一件事情的起因、缘由。
——《佛学常见辞汇》 (陈义孝 编)
编写师兄:定解B20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B06132-定解B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