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45) Back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45)

莲华持明 求学足迹 2021-05-24
编者寄语



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阿底峡尊者说:“当内心感到低沉的时候,我们尤其应该多阅读祖师大德的传记。”


一千多年前,在美丽庄严的雪域高原上,有一位伟大的修行者曾许下过誓言说:我不曾远离那些信仰我,甚至不信仰我的人,虽然他们没有看到我,但我的这些孩子们,将永远受到我慈悲心的保护!


这位伟大的圣者还曾亲谕说:每月初十(藏历),我都会来到人间,只要你有信心,我都将在你左右。 


“给我你的心,我将永远在你左右。”这位伟大的圣者就是被尊为第二佛的莲花生大士。


身处末法时代,各类灾难疾疫层出不穷,当我们遭遇种种违缘障碍时,请一定不要忘记忆念祈祷莲师,因为,当我们以虔信心念想着莲师的时候,莲师便真实地现身了其无量的慈悲和智慧,给予最殊胜加持,遣除我们内外密的一切障碍。


法王如意宝也曾说过:一般而言,佛菩萨的悲心无有偏袒,但由于他们在学道阶段的发心、发愿不同,我们多劫中祈祷其他佛陀,不如祈祷莲花生大士一次的加持大。并且,莲师对遣除外界地水火风等灾难的威德力尤为显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莲华生大士全传》——这是全国第一套全面记载莲师出世、成长、 修行、证道、降魔、弘法的划时代巨著,让我们一起来见功德而生信心。










第一篇 莲花王



第五章 清净胜利莲花王



乌仗那国的皇宫,正因为太子失踪而全部进入恐慌的状态。每一个侍卫都是匆匆忙忙地来回奔跑,身上宛如被大雨淋过一般,汗流浃背。他们找遍了宫中的每一寸地方,大概连老鼠洞都翻遍了,就是找不到太子的踪迹。而宫中所有的侍女、宫女们,也全部奋力寻找太子,以致全无威仪了。


从上至下,从下至上地翻遍了宫中的每一个角落,就是没有太子的踪迹。大家因为恐惧而全身发抖,每一个人的脸色都苍白如鬼魅一般。大臣们更是紧张得无以复加。因为国家的太子失踪了,如果大王怪罪下来,将十分恐怖而后果更难以逆料。所以大臣们全都匆匆忙忙的,不管老的、少的,都跑得上气接不上下气。


但是已经具足正见的因陀罗部底王,却首先将心安住了下来。他要所有的王臣、侍卫、宫女不要妄动慌张,先仔仔细细地思维太子的因缘情况,好找出太子离宫出走的踪迹。因陀罗部底王了解太子,他的出生是不凡的,本来就具有种种殊胜的境界。所以如果他离宫出走的话,一定会有特别的原因。


侍卫跟宫女们也向大王报告说:“太子常常自己盘起双腿结跏跌打坐,安住在禅观思维当中,有时还会入定呢。”


这时,因陀罗部底王就知道,太子应该是为了思维人生的真谛,而在某一个地方打坐修行。所以他派出使臣,去寻找离宫出走的太子。


结果往南方去寻找的使臣们首先带回了好消息,他们向因陀罗部底王报告说:“少年太子莲花王,现在南方的荒漠树林中,双足结着跏跌坐,正在思维观照,修持着殊胜的禅观。太子现在正在定中,我们不敢干扰他,但我们已经在他身旁派了卫士守护着;现在先回来向大王报告,请大王定夺。”


因陀罗部底王听了之后,十分地高兴,就马上吩咐随从准备马车,顺着大路来到了南方的荒漠丛林当中。因陀罗部底王远远地看到太子时,太子正安详地端坐在那里,遍身仿佛有着祥光遁照着。


因陀罗部底王下了马车来到了太子身旁,他心中盘算着,希望太子能够多具足一些世间的福德之后再来修行;所以就思索用什么样的言语,才能使太子了解他的心意。


这时,太子已经从禅定当中安详地出定了,因陀罗部底王就对他说道:“太子啊!世间上的一切众生,他们都是为了追求身心上的安康舒适而努力,所以他们对于饮食享乐,从不放弃。而你为何要远离能够享有这一切资粮财富的王宫,远离能够自在巡游安乐的处所,而来到这里呢?太子,你为何对于享用资财与欢乐,反而会觉得不安呢?具足众妙庄严的孩子啊!我了知你未来将能够遍知一切,具足圆满的智慧,并成为众生中最尊贵的导师。但是现在,我全心全意地,乃至不惜我的生命与身体的奉劝皇儿,先跟我回到宫中安居吧!”


说着,国王手牵着莲花王太子的手,并且慢慢地将他扶了起来。


这时,莲花王太子心中现观胜妙的缘起,他了悟必须先跟随大王回到宫中,圆满这一段固缘,所以就跟随着大王回到宫中。


大王的车乘,卷起了层层的沙尘,慢慢地远离了这座丛林,而林中的所有仙人、仙女乃至鬼神,都双手合十立于一旁。


有些立在虚空当中,有些则半露出地面,有些则在树上,有些则在地底之中。他们都是双手合十,虔诚的口颂真言默默地送着莲花王太子与因陀罗部底王返回了乌仗那国的王宫。








往期回顾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44)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43)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42)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41)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40)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39)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38)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37)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36)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35)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34)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33)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32)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31)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30)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29)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28)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27)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26)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25)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24)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23)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22)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21)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20)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19)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18)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17)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16)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15)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14)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13)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12)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11)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10)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09)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08)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07)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06)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05)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04)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03)

大德足迹 ‖ 《莲华生大士全传》(02)


大德足迹‖《莲华生大士全传》(01)


莲师足印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