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弟子规213 | 态度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Back

弟子规213 | 态度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求学足迹 求学足迹 2022-12-26



美国某权威网络杂志的总编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二十一世纪的招聘,主要看态度。我们真正需求的,不是学历、证书、能力、才干,而是态度好的人才。态度由何而来?说穿了就是道德修养、知书达理。回到古代的讲法,即是德才兼备。

态度是由内而外的,用人单位要求态度,正如这位总编说的,就是在要求一种道德。他们相信,有良好道德的人不仅可以给团队带来和谐,一般在工作上也不需要太多督促,因为他们自己会平衡付出与收获。

所以,我建议年轻人关注一下这种世界性的趋势,培养自己的态度。

在基本生存之上,如果想得到真正的快乐,我建议大家还要有知足的态度。知足不是不进取,而是已经认识到,再多的物质享受也无法满足内心的贪婪。

人们总是希望从外面的五欲——色、声、香、味、触上得到快乐,但结果如何呢?随着高楼大厦越来越多,物质越来越丰富,我们的内心却被物欲禁锢。想要的东西得不到,痛苦;得到了又失去,痛苦;得到了还想得到,永不满足,更痛苦。面对当今时代的各种问题,有心理学家指出,物质匮乏的痛苦不严重,执著和纠结导致的痛苦才是最严重的。

所以,现在我们需要的,不是追逐物质的能力,物质为中心的教育已经让我们失去了太多快乐。我们要借助传统智慧,学习调伏自己的心,培养自己知足的态度,不需要太多的物质,便可快乐起来。

有人认为,物质是真实的,内心是虚幻的。其实不然。如果了解一点佛法,你会知道,物质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力,从来就不在物质本身,而是在于实执,也就是我们内心对它的执著上。

但问题是,执著本身就是一种有害的态度。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才是事情的真相。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这一点,放下执著,这样体验到的快乐,比物质带来的快乐更真实。

通过调心,我们不仅可以得到智慧,看透真相,还可以发展出奉献态度。善意和奉献几乎是所有优秀文化和宗教的思想基础,基于这种理念,我们的社会才涌现出许多全心利他的人。

新加坡的许哲女士把一切财产用来帮助那些可怜的穷人和病人,自己捡衣服穿;德蕾莎修女舍弃贵族生活和修道院教师的工作,来到印度的贫民区,最初六年就收留、照顾了六万多弃儿,直到八十七岁去世,一生都奉献给了那些世界上最穷苦、最无助的人。

许哲女士把财物布施给众生,德蕾莎修女用身体服侍众生,这些完全体现了大乘佛教的精神。每当看到这些,我就感到惭愧,佛教教义告诉我们,一个修行人活着的目的是利他,而且是毫无自利心、全然利他。但有时想想,作为大乘佛教徒,我们发了菩提心以后,真正做了多少?有没有为众生付出?有没有付出一切?

这可是我们的核心教义,不能忘,一定要多修。

当然,先不说那么高,回归到《弟子规》,这个颂词说的是,在给的时候要多给,取的时候要少取,这种理念体现了一种仁厚用心,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讲,能做到这一点,就很好了。






欢迎大家以学习心得方式参与打卡,刊登后即可获得精美礼物。

邮箱收稿:qiuxuezuji2022@163.com
字数:600字以上
内容:请结合如何将弟子规运用到自己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