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零散收录 >> 【每日一颂】《中论》001 Back

【每日一颂】《中论》001

知幻园 2023-08-12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在名言当中,万法皆由因缘和合而生;在胜义当 中,诸法首先不生究竟亦不灭,不是常有亦非断灭,不 是一体亦非异体,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本颂的殊胜意义



龙猛菩萨以这一颂来恭敬顶礼释迦牟尼佛。它开显 了佛陀所证所讲的缘起空性之理,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已圆满含摄了《中论》的所有内容、全部意义。


本颂也是般若智慧的精华,藏地很多修行人在念 完《般若经》或《心经》之后,都会加诵这一颂和下一 颂,依此自相续的般若智慧就会自然生起。另外,当遇到违缘魔障,需要念诵一些降魔仪轨时,他们也会把这 两颂加在仪轨的后面,依靠般若空性的力量,就能遣除 所有违缘。创立断法的玛吉拉准空行母说:这两颂不仅是赞叹、顶礼佛陀的偈文,也是极殊胜的降伏法。


本颂也是对释迦牟尼佛最殊胜的赞叹 (指智慧功德方 面)  。表面看好像只是说“不来不去”等,但实际上,这四句显示出了佛陀无与伦比的智慧功德——照见了万 法在胜义中远离四边八戏,在名言中现而无自性的实相。


概述离八边之含义



首先“不生亦不灭”,意即在释迦牟尼佛、历代高 僧大德,以及所有证悟缘起空性的智者之根本慧面前, 不生不灭能被如理如实地照见。诸法起初不会产生,如果“生”像石女儿一样没有真实本体,究竟也不会有灭 尽。


藏文颂词这一句是“不灭亦不生”,清辩论师的《般若灯论》是说“不灭亦不起”。果仁巴大师认为: 把不灭放在前面也合理,因为诸法之灭若不存在,其生亦不可立。也就是说,有了诸法的灭,就一定有它的生,如果遮破了灭,也就遮破了生。所以两种译法并不相违。


“不常亦不断”,凡夫众生都有常和断的执著。已有的法恒时不变,即是常;以前有后来没有,即是断。既然诸法从未产生,就不可能有一个实有的法存在,如此就无有所谓的常,也无有所谓的断。


“不一亦不异”,若诸法存在自性,它们之间要么是一体,要么是异体,然而诸法无生,并不存在自性,所以不可能是一体;若一体不成立,异体也不可能成立。另外,如果详细观察事物的本体,就会知道任何法都由支分组成,最后细分至无分微尘、无分刹那,都无实体可得,由此可知,实有的一体并不存在,如此多体也就无法安立。所以,任何法既不是一体,也不是异体。


“不来亦不去”,一般人都认为色、心等诸法皆有来去,然因诸法无生无灭的缘故,来去也不可能存在。


远离了上述生灭、常断、一异、来去这八个边,即是所谓的离八边。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