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往生极乐世界的公案不胜枚举
《阿弥陀经》云:“阿难,任何众生若能再三观想彼如来,积累诸多无量善根,发菩提心圆满回向,发愿往生彼佛刹土,则其临命终时,善逝、出有坏、圆满正等觉阿弥陀佛为数多比丘众围绕,现于彼前,垂视而住。彼等现见无量光佛后以极其清净之心死去,将往生极乐世界。”
这里所引用的经文,是从藏文《阿弥陀经》翻译出来的,所以在词句上与汉文不尽相同。虽然存在差别,但并不存在谁对谁错。这方面的道理,我以前讲《净土教言》时,也给大家作过简单介绍,想必大家还清楚,这里不广说。
这个教证明确宣讲了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和往生时的情况。其中,“再三观想彼如来”是明观福田,“积累诸多无量善根”是积资净障,“发菩提心圆满回向”是发菩提心,“发愿往生彼佛刹土”是发清净愿。任何众生若能再三修持这四种因,则彼等在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在众多比丘眷属的围绕下,会现在他们的面前垂视而住;在见到西方三圣及众多眷属后,他们都会生起极大的欢喜心,在这种清净的心态下死去后,彼等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在相关净土经论中,往生极乐世界的公案不胜枚举,大多都是没有断气时出现阿弥陀佛,但也有一部分是在死后出现阿弥陀佛。下面就讲一则死后显现圣像的公案:
在元朝至顺年间,杭州一带连年闹饥荒,杭州城饿死了很多人。官府命令将尸体全部堆在一个大山坑中,其中有一个老太婆的尸体经过二十多天还没有腐烂,而且每天都抬来很多新尸体压在她的尸体上,但第二天她的尸体总是在尸堆的最上面。拖尸体的人觉得很奇怪,于是搜她的身体,发现她的怀中有一个小布囊,里面贮存有念阿弥陀佛图三幅。这件事传到官府后,官府买棺材为之入殓,在焚化时,于烟雾火焰中出现了佛菩萨的像。因为这个原因,当时很多人发心念佛。
对于修持的方法,现在汉地修学净土的佛友普遍偏重持名,不太强调观想;但从历史资料来看,以前汉地净土宗也有观想的传统。中国净土宗创立于东晋,在庐山东林寺,慧远大师与高僧名士123人共同结为白莲社,精修净土法门。后来慧远大师被后人奉为净土宗初祖,东林寺也成为净土宗的祖庭。当时就是以观想来修持净土法。到了唐代,道绰大师和善导大师极力提倡持名念佛,由于他们的影响,唐代以后,汉地都以念佛作为修行净土的正行,而观想则不太强调。
当然,汉地如是盛行持名念佛,这也离不开诸佛菩萨的加持。下面讲一则公案:据《宋高僧传》记载,唐代慧日大师前往印度朝礼,当时在北印度有一座山,山间有观世音菩萨像,有诚心祈祷者,每见菩萨现身。大师在圣像前虔心祈祷,希望观音菩萨能指点一条解脱之道。后来观世音菩萨显现金身,伸出右手为大师摩顶,并告诉他:如果你想弘扬佛法,自利利他,应当念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将来往生极乐世界后,就能见到阿弥陀佛和我。你要知道,在一切修行法门中,念佛法门最殊胜。后来,慧日大师回国后大弘净土法门。
以种种因缘,汉地念佛法门非常兴盛,以致很多人都用“家家阿弥陀”来褒赞它。其实,这样的传统非常好,大家应继续发扬。但也要注意两点:一、念佛时不要掺杂自私自利的念头,不应仅为自己快乐而求生净土;二、念佛的善根要回向给众生,不要成天为了家人得到世间安乐而作狭隘回向,而应在大愿摄持下作广大回向。
我总觉得藏汉佛教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拿修学净土法门来讲,汉传佛教的修行人应学习藏传佛教的发菩提心,藏传佛教的修行人应学习汉传佛教的精进念诵。的确我非常佩服汉地有些寺庙,他们日日夜夜精进念佛,从早上四点一直念到晚上十点,整个过程什么事也没有,大家都不讲话,这非常好!
——恭录于索达吉堪布仁波切《藏传净土法》
来源:智悲佛网
纯公益学佛平台 欢迎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