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今日当精进 >> 《极乐愿文大疏释》72课 * 甘露丸 Back

《极乐愿文大疏释》72课 * 甘露丸


我们要忏悔所造诽谤菩萨罪

诽谤菩萨的罪业非常严重,如果有人以恶心诽谤一位菩萨,这个罪过远远超过杀害三界的一切众生

不必说无始以来,就是即生中自己也造过很多诽谤菩萨的罪业。有些人想:我诽谤人的罪业是有的,但诽谤菩萨的罪业是没有的,因为我不记得诽谤过哪一位菩萨。这种想法是未经观察的表现。一般人根本不知道菩萨在哪里,普通人的肉眼很难分辨出谁是菩萨、谁是凡夫,因此只要诽谤过众生,就很可能诽谤了菩萨

杀害一个众生的过患也是极为严重的,如果有人以恶心诽谤一位菩萨,这个罪业比同时杀害三界一切有情的罪业还重。大家想一想:即便杀害一个山沟、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国家的众生,这个罪业也是不可思议的,更不要说杀害三界一切众生的罪业了,但杀害三界一切众生的罪业也无法和诽谤菩萨相比。为什么诽谤菩萨的罪业如此严重呢?因为菩萨是成佛的因,相当于一切众生的父母,顶礼初发心菩萨就等于顶礼一切诸佛

《信力入印法门经》中说:“若其有人谤菩萨者,彼人名为谤佛谤法。”根据这个教证,如果有人诽谤菩萨,就等于诽谤一切诸佛和佛法,这样的人还有没有解脱的希望啊?不可能的。

此处的菩萨不只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登地的大菩萨,而是指一切菩萨。很多经论中都说,诽谤菩萨罪的对境包括初发心菩萨,即相续中有无伪世俗菩提心者,诽谤这种菩萨也有严重的过患。因此我们要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面前发露忏悔无始以来的弥天大罪,尤其是一切诽谤菩萨的罪业。


不能以外表形象鉴别凡圣

如果有人想:我应该没诽谤过菩萨。这是不一定的。藏地有一个谚语:不知盗贼、菩萨在何处。这句话非常有道理。盗贼在何处是不好说的,有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很老实,谁都不会怀疑他是坏人,实际上他一直在找机会偷东西;菩萨在何处也说不准,也许你认为的坏人、乞丐、疯癫者,实际上他就是真正的大菩萨。所以绝不能以外表形象估计人的好坏而随口诽谤。我们根本不了解凡夫和圣者的真实情况:从表面上看,有些人是个大菩萨,实际上他们不一定是大菩萨,只不过他们擅长演戏——本来是特别坏的人,但在众人面前却诈现威仪,显得非常贤善;有些人本来是真正的大菩萨,可是在众人面前却显得特别不如法,很多言行让人们根本无法理解

如果我们能分辨出圣者和凡夫,那当然好办了:对于圣者,我们让他们坐在高高的法座上,并且规定不能诽谤他们;对于下面的凡夫,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攻击、说过失。可问题是我们无法鉴别圣者和凡夫,即使采用最先进的仪器对每个人的血液、器官进行分析,也分辨不出谁是圣者、谁是凡夫。事实上,某些含而不露的瑜伽士就像盖着灰的火坑一样,从外面根本看不出他们的内在境界

《学集论》中说:“彼若未断定,轻蔑诸菩萨,如灰覆之火,其于地狱焚。”如果没有断定对方的真实身份而随意诽谤,这个后果非常可怕。盖着灰的火坑虽然从外面看不到火焰,但踩下去全身会被烧毁;与之相同,有些人从表面上看是凡夫,实际上却是利益无量众生的大菩萨,如果对他们有一句诽谤之辞或者一个轻蔑的行为,都将在地狱感受无量劫的痛苦

获得生死自在的大菩萨可以投生为固定、不固定的种种形象来利益有情。固定的形象如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或者世人公认的高僧大德。不固定的形象如乞丐、屠夫、妓女、旁生等下劣众生。《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中说,佛陀在因地曾示现为盲人、哑巴甚至恶趣的众生。菩萨往往会隐藏自己的身份,很多自称是凡夫的人其实是真正的大菩萨。因此菩萨无处不在,我们面对任何众生都要小心。

对于青稞和小麦,有经验的农民可以分得清清楚楚:这是好的,那是不好的;但是人非常复杂,我们不可能像辨别粮食的好坏那样来判断人的好坏。释迦牟尼佛曾说:“除非我与同我者,无人能量他人心,若量则犯大罪过。”《十住毗婆沙论》中说:“若以外量内,而生轻贱心,败身及善根,命终堕恶道。”如果以外在的显现衡量一个人内在的境界,进而对他产生轻贱心,这将摧毁自己的善根,命终将堕入恶道。现在很多人都是以外量内:这肯定是个坏人,因为他干了什么什么。其实,以此判断人的好坏是很困难的。看过《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传》的人都知道,很多大成就者外在的显现比世间的恶人还要下劣。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也说:“诸行不应生邪见,圣地数多自在者,显现劣种恶形象,恶劣之中极恶劣。”因此,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显现而轻易下结论,应该对他人观清净心


凡夫也可以代众生受苦

有道友问我:“凡夫能不能代众生受苦?”根据很多经论的观点,我认为凡夫可以代众生受苦。我记得僧崖燃指供佛时,有人问他痛不痛?他回答:“痛由心起,心既无痛,指何所痛?”他说得很有道理,如果能安住于无我的智慧境界,则不会有疼痛的感受。没有无我境界的凡夫要代众生受苦肯定会感受痛苦,但如果他的心力特别强,如阿底峡尊者的上师达玛日杰达等,这样的凡夫也可以代众生受苦

关于代众生受苦的原理,智者大师在《法华玄义》中说:“良以悲心熏于智慧,能拔他苦;慈心熏于禅定,能与他乐。”意思是,当悲心和智慧结合时,以缘起力就能拔除他人的痛苦;当慈心与禅定结合时,以缘起力就能给他人带来安乐。因此,不仅圣者菩萨可以通过自他交换来解除众生的痛苦,即便是凡夫人,如果悲心特别强烈,由于无私的悲心和无我的智慧是相应的,也可通过观想代众生受苦来解除他人的痛苦

有一位道友说:“让我代众生受苦太可怕了,我连想都不敢想。”有这种心态非常正常。众生的相续不尽相同:有的人利他心特别强,有的人利他心很弱;有的人自私自利心特别强,有的人自私自利心很弱。大乘种性和小乘种性也存在这种差别。因此,如果利他心特别强,即便是凡夫也有勇气代受他人的痛苦


出家人都是菩萨 应观清净心

既然在乞丐、猎人、屠夫甚至恶趣众生中都有菩萨,在出家人中就更不用说了。雪域藏地是观世音菩萨的所化刹土,每一个藏族人都会念观音心咒,《宝箧经》中说凡是会念观音心咒的人都是大乘种性,所以藏族人应该说都是大乘种性,藏地的出家人没有不发菩提心的。汉地也是大乘佛法盛行的地方,汉地的出家人在受戒时,同时要受别解脱戒和菩萨戒。因此在所见的出家人都可以说是菩萨,大家应该对他们观清净心。如果对任何出家人都不指责、不诽谤,不仅可以避免诽谤菩萨的罪业,也可以逐渐圆满一切功德。相反,如果不观清净心,这个也是坏人,那个也是坏人,在你眼里所有的人都是坏人,这个过失就太大了。甚至当本尊现前时,也许你都会把本尊看做坏人。


佛子应对一切众生观清净心

修行好的人对一切众生都能观清净心。在藏地,由于很多高僧大德经常向信众宣讲《极乐愿文大疏》,所以很多藏族老人都会观清净心,当听到有人说过失时,这些老人都会劝诫:“不要说,不要说,谁都不知道菩萨在哪里,嗡嘛呢叭美吽,嗡嘛呢叭美吽……”可是汉地的很多居士却不会观清净心,甚至有些已经发菩提心多年的人也是如此,只要一有机会就说别人的过失,好像除了自己以外,所有的人都是坏人。其实人的眼中有灰尘时,看见的外境肯定是模糊的,人的内心有染污时,他面前显现的人也不会是好人。因此大家不要说别人的过失,应该尽量观清净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一个人的心清净,即便是低劣的对境,也可依靠它获得成就。《大圆满前行》中有一个老妇人依靠狗牙而成就的公案。华智仁波切说:这并不是因为狗牙有加持,而是老妇人对狗牙有真佛的信心,由此导致佛的加持融入了狗牙,所以狗牙也就和真正的佛牙没有差别了。同样,即使某人的功德不是很圆满,如果我们能观清净心,把他看作真正的佛菩萨,自己也能依靠他获得成就

观清净心有不同的层次,高的如禅宗所说的万法是本来清净、一尘不染的觉悟境界。但是观想他人都是佛菩萨的化现并不需要很高的境界,这一点每个人都应该能做到

大家应该经常提醒自己观清净心,如果偶尔产生一些不清净的心念,要立即觉察并遮止:要观清净心,不能想这些!《中阴经》里说:“身净不行恶,口言常清净,心净如佛心,是诸佛之法。”《别解脱经》中说:“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所以,让自己的身语意保持清净,这是一切如来对佛子的共同要求。这个要求并不高,初学佛者也应该能做到


要恭敬一切众生

寂天菩萨说:“生佛既同体,何不敬众生?”从现相上讲,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从实相上讲,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藏,和三世诸佛没有任何差别,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恭敬众生呢?

如果一个人的心得以调伏,他完全可以做到恭敬一切众生。举一个例子:黄昏时分,如果我们把远处的假人误认为是真人,最后甚至会看到他向自己跑来,自己会非常害怕:他是不是要过来抓我?与此同理,如果我们把任何人都看成坏人,那好人在自己面前也会显现为坏人,甚至圆满一切功德的佛陀也会显得有过失。如以前有外道因为心不清净,在他眼中释迦牟尼佛都具足十八种丑相。相反,如果我们把任何人都看成好人,即便看到屠夫杀生也会想:这也许是菩萨度化众生的方便,我不应该说他的过失。总而言之,外境的显现是贤善还是下劣,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清不清净,因此我们对任何人都要观清净心。以后大家见到任何人都要想:他就是诸佛菩萨的化身,他肯定很了不起。如果对所有的人观清净心,只会有功德,不会有任何过失


莫察他人过

大多数凡夫人相续中存在非常明显的过失,如果连自己身上显而易见的过失都看不到,反而去观察别人相续中非常隐蔽的过错,这种人简直成了疯子。至尊弥勒菩萨说:“于色不应嗔,况于怀疑法。”因此,如果隐瞒自己的过失,对他人的小错却指指点点,这种人会遭到天人、护法神的耻笑,一切具有天眼的圣者也会耻笑他们

《宝积经》中说:“覆藏自过失,观察他罪过,此二如毒火,智者舍此过。”覆藏自己的过失和观察他人的过失就像毒药和猛火一样会毁坏自己,智者应该远离这两种行为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毛病:自己的过失如山王一样也难以发现,他人的过失如芥子一样也能一一指点出来。《因缘品》中说:“自他过相比,犹如扬糠秕,易见他人过,难睹自过失。”自己和他人的过失比较起来,他人的过失就像在风中扬糠秕一样容易发现,而自己的过失则很难发现。此经又云:“莫察他人过,已作抑未作,而当自观察,合理不合理。”我们不应该眼睛向外观察:这个人有没有犯什么?有没有说什么?这样寻找别人的过失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非要寻找过失,否则实在睡不着觉、吃不下饭,那应该像噶当派的古德那样找自己的过失:我有没有犯错误?我有没有过失

其实,以恶心寻找他人的过失或者想陷害别人,这不但不会害到他人,反而往往会害到自己。《四十二章经》中说:“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污天,还污己身。”如果往天上吐口水,不仅不会染污天空,口水落下来反而会染污自己;如果有恶人想害好人,也像仰面往天上吐口水一样,不仅害不到好人,反而会害到自己。此经中还有一个比喻:“(犹)逆风坋人,尘不污彼,还坋于身。”如果有恶人想加害好人,就像逆着风向别人撒灰一样,不但不会染污别人,反而会染污自己。因此,说别人的过失没有任何意义,不但害不到别人,反而自己会在今生来生感受痛苦

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菩萨不知道在何处,为了保险起见,我不要说任何众生的过失

如果你为了摄受众生,或者你是寺院的管家,在这种情况下也许不得不说过失,除此之外根本没有必要说过失。很多高僧大德一辈子没有说别人的过失,他们的生活、修行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不仅过得非常快乐,还获得了殊胜的成就。为什么有些人不说过失就活不下去呢?其实,说过失太多是很危险的。藏地有一句俗语:吃得多了会拉肚子,说得多了会造恶业。所以有些人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往期推荐

《极乐愿文大疏释》71课 * 甘露丸

《极乐愿文大疏释》70课 * 甘露丸

《极乐愿文大疏释》69课 * 甘露丸

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