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四帖疏 05
观经四帖疏 05
善导大师 撰著
益西彭措堪布 讲解
【○六、和会经论相违,广施问答,释去疑情者,就此门中即有其六:
一、先就诸法师解九品之义;二、即以道理来破之;三、重举九品返对破之;四、出文来证,定为凡夫不为圣人;五、会通别时之意;六、会通二乘种不生之义。】
一、诸师解九品义
【○初言诸师解者,
先举上辈三人:言上上者是四地至七地已来菩萨,何故得知?由到彼即得无生忍故;
上中者是初地至四地已来菩萨,何故得知?由到彼经一小劫得无生忍故;
上下者是种性以上至初地已来菩萨,何故得知?由到彼经三小劫始入初地故。
此三品人皆是大乘圣人生位。】
2.解中辈三品——小乘圣人
【次举中辈三人者,诸师云:
中上是三果人,何以得知?由到彼即得罗汉故;
中中者是内凡,何以得知?由到彼得须陀洹故;
中下者是世善凡夫厌苦求生,何以得知?由到彼经一小劫得罗汉果故。
此之三品唯是小乘圣人等也。】
【下辈三人者,是大乘始学凡夫,随过轻重分为三品,共同一位,求愿往生者。】
【未必然也,可知。】
二、以道理来破
1.理破上辈三品为大乘圣人
【○第二、即以道理来破者,
上言初地至七地已来菩萨者,如《华严经》说,初地已上,七地已来,即是法性生身、变易生身,斯等曾无分段之苦。
论其功用,已经二大阿僧祇劫,双修福智,人法两空,并是不可思议神通自在,转变无方。身居报土,常闻报佛说法。悲化十方,须臾遍满。
更忧何事,乃藉韦提为其请佛,求生安乐国也?
以斯文证,诸师所说,岂非错也?答上二竟。】
【上下者,上言从种性至初地已来者,未必然也。
如经说,此等菩萨名为不退,身居生死,不为生死所染。如鹅鸭在水,水不能湿。如大品经说,此位中菩萨由得二种真善知识守护故不退。何者?一是十方诸佛,二是十方诸大菩萨,常以三业外加,于诸善法无有退失,故名不退位也。
此等菩萨亦能八相成道教化众生。论其功行,已经一大阿僧祇劫双修福智等。
既有斯胜德,更忧何事乃藉韦提请求生也?
以斯文证,故知诸师所判还成错也。
此责上辈竟。】
2.理破中辈三品为小乘圣人
【次责中辈三人者。
诸师云中上是三果者,然此等之人三途永绝,四趣不生,现在不造罪业,必定不招来报。如佛说言,此四果人与我同坐解脱床。
既有斯功力,更复何忧,乃藉韦提请求生路?】
3.以净土偏为生死凡夫破九品往生为圣人
【然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
以斯文证,故知诸师所判,义同前错也。
以下可知。】
QUESTIONS
思考题
1、诸师是如何解释九品往生之义的?
2、以道理破斥诸师对上三品和中上品的判定。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