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365颗钻石的约定‖250 Back

365颗钻石的约定‖250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0-11-27

           每 日 背 诵

365颗钻石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11 月 27  日 佛 历 2564 年


第250颗钻石


དཔལ་ས་ར་ཧའི་དོ་ཧ་ལས།ཏིལ་གྱི་ཤུན་པ་ཙམ་གྱི་ཟུག་རྔུས་ཀྱང་།།ནམ་ཡང་སྡུག་བསྔལ་འབའ་ཞིགབསྐྱེད་པར་ཟད།།ཅེས་གསུངས།

萨绕哈巴在《道情歌集》中说:

芝麻皮许之执著,

亦永唯生痛苦已。





发菩提心并非说说而已

发了菩提心的人已将身体布施给众生了,纵然他人对自己百般戏弄轻辱、诽谤挖苦、冷嘲热讽,也都是可以的。既然我把这个身体已经布施了,现在还有什么必要去执著爱惜它呢?


在座的人可能都已经发了菩提心,过段时间再受持这个仪轨时,大家也会重新承诺:往昔诸佛菩萨如何发菩提心,我也如何发菩提心。


那么,诸佛菩萨是如何发菩提心的呢?


舍弃所有的财产、受用、善根,全心全意为了利益众生而发的。


如果我们没有这样做,光是口头上说“诸佛怎么样发,我也这样发”,实际上是在欺骗所有的众生和佛菩萨。因此,发菩提心并不是嘴上说说就行了,必须要真正地发自内心,并在实际行动中将身体等布施给众生,只要众生欢喜,怎么样戏弄我的身体,故意把这个身体抬来抬去或耍来耍去,都无所谓。


甚至别人讥笑我们,比如自己的身体比较胖,别人故意说:“你的身体特别苗条啊,妙音天女都很羡慕你的身材,见到你都不好意思了。”或者有些人没有牙齿,别人嘲讽道:“你的牙齿真是洁白啊,天上的月亮都非常羞愧,躲到西山在悄悄地偷看你……”用这种方式来挖苦人的时候,如果你真的没有牙齿,可能就特别不高兴,但作为真正发了菩提心的人,不管别人怎么样戏弄我,有理由还是没理由,我都要安忍,毕竟我早已经舍弃了这个身体。


大乘利他行为之超胜处

可见,大乘菩萨戒中所讲的许多利他行为,远远超越了《别解脱经》中的“沙门四法”。所谓沙门四法,就是别人打我时,我不还手;别人骂我时,我不还口;别人恨我时,我不恨他;别人说我过失时,我不说他的过失。这是释迦牟尼佛的追随者都要严格执守的,更何况是已经发过大乘菩提心的我们了。


暂且不说密宗瑜珈士、证悟者、大成就者的甚深境界,有些人就连大乘菩提心怎么样受持,发心跟我们的行为有什么关系都不明白。尤其是大城市里的人,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我觉得一定要依《入菩萨行论》的精神来衡量,否则,即便是特别小的一些问题,两个人也能争得面红耳赤,这种现象不太好。


越贪执,越应放弃

其实不管是对身体还是受用,矛盾和痛苦的来源就是执著,修持大乘法门的人必须要断除相续中的这些执著,你对哪个事物比较贪执,就一定要放弃。


龙猛菩萨的上师萨热哈巴曾说:“相续中若有芝麻许的执著,也会带来无量的痛苦。”无垢光尊者和华智仁波切也讲过:执著越大,痛苦越多。


以前龙猛菩萨有一个公案:有次他修持空性本尊(空行母本尊),修了很多年也没有验相。他在修法之余,经常擦拭珍藏的一个精美罐子,有一天,他边擦拭边欣赏的时候,不小心把罐子摔在地上打烂了,没想到第二天就见到了本尊。


龙猛菩萨就问:“我修了那么长时间,为什么今天才见到您?”

本尊回答说:“假如你对任何法有执著,都会障碍面见我。以前正因为你对罐子特别执著,所以虽然我一刹那也没有离开过你,但你始终看不见!”


以前我在日记里也写过,华智仁波切由于执著一个木碗,后来也遭到了蒋扬钦则旺波的批评。因此不管是什么样的人,一旦对某些事物产生执著,必定对照见本尊、获得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证悟境界有一定的影响。


成佛前,勿舍执著利他

然而,对大多数的修行人来讲,执著利他是非常好的。如果你利益众生的执著特别强烈,《现观庄严论》中说,这是不会障碍任何修行的。尽管它也是一种执著,但在成佛之前我们不能舍弃。


因此, 在所有的执著当中,利他的执著、对佛菩萨生起信心的执著是最好的,而嗔恨心的执著、贪心的执著,则是最低劣、最不好的。有时候到了城市里面,有种感觉特别明显:世间上大多数人对钱财非常贪执,但更为严重的是,他们对感情的执著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如今社会上的自杀率越来越高,这些自杀的人当中,大部分都是因为感情问题。人们对异性的执著,无论从言谈里或是生活中,都可以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非常痛苦的!


虽然有些人对身体、对钱财有执著,但这些执著中,最严重、最可怕的就是对感情的执著。作为一个学习佛法的人,大家应该多方面来对治自己的这种贪执,最好把这些没有意义的执著放下,不然的话,对自己的修行会有一定障碍。因为一个人的心里不可能放很多东西,如果你对感情、爱情、婚姻特别重视,大多数时间都花在这方面,那是不可能有什么修行的。


外面的有些居士特别复杂,他们表面上是在学习佛法,但实际上全是假的,只不过是听一堂课而已,除了这个时间以外,其余的都是给别人打电话,搞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很多经历听起来非常可恶,这不是很好的。因此,学习佛法的人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这一点十分重要!


我们在座的出家人这方面确实了不起,能看破世间人最执著的情感,把所有的事情都放下,趋入佛门而出家,这种行为是非常伟大的。尽管你们有些人的修行不太好,精进也不够,但不管怎么样,这种看破红尘的举动,在末法时期是非常了不起的。


欲获真实成就,必须断除贪嗔,

总的来讲,我们对身体的执著应该要放弃,否则就不可能获得真实的成就。我希望你们以后在生活中尽量这样修,别人说你一点过失,无端毁谤你,或者用刀子来砍你,用棍棒来打你,如果一点都不还手,除了真正发了菩提心、名副其实的菩萨外,可能有点困难。


但对一些非常小的事情,比如在我房子旁边挖个水沟,走路无意中撞了我一下,就特别生气、破口大骂,这是没有必要的。既然我们发了菩提心,这些小问题既对身体没有害处,对修行也没有害处,如果执著得特别大,并为了这件事情闹得不可开交,有时候看起来、听起来也非常可笑。


表面上说自己皈依了多少年,学习佛法如何如何,在什么上师面前受过菩萨戒,并得过大圆满的最高灌顶,但实际上看来,好像大圆满的灌顶越高,你的嗔恨心也越大,学佛并不是这样的。


要知道,不是大乘佛法和密宗没有对治法,只是我们的根基太低劣了,如果人的根基跟不上,灌顶的法门再高、所修的法门再深,也是对不上号的。所以,大家应该根据自己的根基修持一些利他的法门,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和违缘时,必须将自己所学的佛法用在心上,这一点至关重要!


——《入行论》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