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轻他重的修法(二)
始终不离
修菩提心
2021.8.1
建军节
H.D.Z.G.
自 轻 他 重
修 法(二)
作为大乘修行人,应当将菩提心作为一生修行的重点。千万不要认为在修习五加行的期间,念诵完十万遍发菩提心的偈颂,就算完成了修菩提心的任务。此后便与菩提心修法诀别,转而修生圆次第、大圆满等修法。这是荒唐至极的愚蠢之念!要知道,在我们的一生当中,始终都无法离开菩提心的修法。
作为一名凡夫,一生既没有永恒的幸福,也没有永恒的痛苦。但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都不可以让它成为修行的障碍,而应像我们曾经讲过的那样,让所有的幸福与痛苦都作为修菩提心的顺缘,化为利益众生的动力。虽然就本质而言,它们不一定是修行的顺缘或违缘,但我们却可以将它们转为道用。
H.D.Z.G.
比如说,如果一个人感觉自己非常幸福,就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继而失去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紧迫感。如此一来,就会在碌碌无为当中错过所有的修行机会。另外,如《中观四百论》所说:“有情无慢少,有慢则无悲。”凡是有钱、有地位的人,都有不同层次的傲慢心,傲慢心绝对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慈悲心。
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这些修法是按照深度逐渐加大,难度逐渐加强的修行次第来排列的。仅仅是自他平等的修法就已经不容易做到,后面的修法更是难上加难。无论多难,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8
H.D.Z.G.
以前那些真正实实在在修出来的善知识、成就者们,都是从凡夫开始,经过点点滴滴的积累,从而进入巅峰境界的,没有一个是先天的佛。
阿底峡尊者在进藏时也曾经说过:“你们藏地这些所谓大德的做法,会影响、破坏我的慈悲心。”如果有了名利地位,就会因傲慢而使慈悲心受损,既然慈悲心已经受损,菩提心又从何而起呢?因为基础已经动摇了。故而,幸福并不一定是修行的顺缘。
H.D.Z.G.
每个人都害怕痛苦、逃避痛苦,将痛苦视为洪水猛兽。但如果可以善加利用,也可以转祸为福,将其化为菩提心的顺缘,这就是大乘修法的善巧方便。
有些所谓的修行人,只是在平时没有痛苦、折磨、压力时,才心不在焉地做一些形象上的修行。一旦遇到麻烦,就将佛法扔到一边,像普通人一样地怨天尤人,这样就不会有进步。即使有也是暂时的、不稳固的进步,虽然在几个月、几年当中显得有一些成效,但在遇到困难时,就会前功尽弃、功亏一篑,很快退转了。可谁能保证自己一生都不会遇到痛苦呢?所以,大乘修法竭力提倡将菩提心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将痛苦转为道用,将痛苦变为修持菩提心的动力。
有个比喻可以很恰当地说明这点:森林大火在遇到狂风时,可以借助风力燃烧得更猛烈。但炉灶中的微弱之火,却会因一阵微风的吹动而熄灭。痛苦就像风,而菩提心就像火,如果善于利用如风一般的痛苦,就能使其成为修菩提心的助缘。如果不会利用,就会因极小的痛苦而一蹶不振。
比如说,如果一个长期修持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等修法的人,在遇到工作上的一些意外、困难以及不公待遇的时候,仍然冥顽不灵地认为:我已经修了这么久的菩提心,积累了这么多的福报,凭什么还要受到这样的侮辱,遭遇这样的处境呢?这种愤愤不平的嗔恨心具有极强的破坏力,足以令前世的善根毁于一旦。
作为一名合格的修行人,即使遇到强烈的痛苦,也可以将其化为勇气和力量,不但能够战胜痛苦,还可以令菩提心日益增长。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方法。所以,我们千万要加以重视。
轮回是无始无终的,哪怕这一世做得再多、再好,也不能保证下一世可以坐享其成。就算在此生,也是直到体力衰竭、精力不济的时候,忙碌的生活才算告一段落。但修行却不是如此,即使利用几个星期的时间,精勤地修持一种法,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明显效果。如果能将修行的时间加长,其效果更是可想而知。
- 连载中 -
图源 | 网络
文字 | 慈诚罗珠堪布
LUMINOUS
扫码
学佛之路
关注我们
从此不孤单
WIS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