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佛网 >> 中国“千禧一代”拥抱佛教 Back

中国“千禧一代”拥抱佛教

中国倍感压力的“千禧一代”拥抱佛教

China&aposs stressed-out &aposmillenials&apos embrace Buddhism

作者:梁卢海(音)

Lu-Hai Liang

五年前,北京市民赵先生踏上了前往西藏的旅途。那里的所见所闻使他迷惑而又好奇。

赵先生毕业于中国的精英学府清华大学。他所接受的教育向来否定迷信、怀疑宗教,但在藏传佛教文化和虔诚的佛教徒中,他找到了值得探求的东西。

今年25岁的赵先生正在考虑放弃工作,选择出家。他告诉CNN:“这意味着我必须放弃世俗的一切”。

 

尽管佛教历史悠久,自汉朝起就由僧侣从印度传入中国,但在文革时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

而今,沉睡多年的佛教传统已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重新认知。

有些人像赵先生一样,希望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嬗变的社会之中,寻觅到一份精神上的依靠。还有些人则在冥想和公益事业中获得慰藉。

 


赵先生正在考虑出家

 

然而,将佛教信仰与现代生活的需求相融汇并非易事。

赵先生是一家环保公司老板的助理。他工作的重要内容包括款待客户和合作伙伴,但对于信佛的他来说,这些已然有些困难。

他说:“不喝酒、不吸烟、不吃肉影响了我的社交。公司不得不派其他同事和我一起招待客户,这增加了成本。”

赵先生还没有告诉家人关于他出家的打算,他担心他们会反对。

 

区别对待?

美国普渡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杨凤岗表示,很难确切解释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都开始关注佛教。

一些年轻人在大学中结识了佛教。学校中有活跃的佛教社团,还会邀请高僧和喇嘛举办讲座;还有些人则是通过信佛的父母或祖辈来了解佛教。

 

杨凤岗强调,如今吸引不少人皈依的教派是藏传佛教——尤其是学生、青年学者和企业家。

“无论是诵经或是身体和精神上的实修,藏传佛教似乎更加吸引有些人。”他补充道。

 


北京市郊的龙泉寺

 

静 修

最近的一个周末,佛教慈善组织北京仁爱基金会在郊外的龙泉寺举行了一场年度盛会,与会者超过四百人。


 


北京市郊的龙泉寺

 

北京仁爱基金会的副秘书长是现年32岁的钟莹。她表示,基金会最活跃的志愿者年龄在20岁至35岁之间。过去五年内,志愿者的人数翻了一番,达到了200人。

 

大会参与者耿慧儿(音)是一位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26岁青年女性。对她来说,佛教是她从英国留学归来后才重新认识的。

尽管在佛化家庭长大,她表示自己出国以前从来没有真正“感觉”到佛教的存在。

现在,她定期参加寺院的禅修活动,以及由志愿者组织的学习小组。

 

耿慧儿表示,得益于佛教,她对曾经的挫折乃至整个人生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她还结识了可以倾诉的朋友,建立了自己的社交网络。

她说:“大家坐在一起,分享生活中的故事以及处理问题的经验,这比看书来得更直接、更受用。”

 

对于立志出家的赵先生来说,佛教则是应对健康、工作和人际关系问题的一剂良药。

他表示:“我的生活一直都很不易。(佛教)让我远离消极的想法,它时刻提醒着我,使我获益匪浅。”

 

文章来源:

http://www.cnn.com/2015/03/29/asia/china-buddhism-millenials/

 

智悲翻译中心   2016.1.24

翻译:索朗扎西

一校:蒲林

二校:贤卓

终审:噶瓦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