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摄颂 | 此论为佛教内道最殊胜的论着
宗喀巴大师 造颂
索达吉堪布 讲释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大恩传承诸师尊!
为度化一切众生而发无上菩提心!
今日讲释之《菩提道次第摄颂》,为雪域高原公认三大文殊化身之一的宗喀巴大师所著。《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的作者华智仁波切有言:“五明通晓开显萨班尊,显密善说之源宗喀巴,一切佛法教主龙钦巴,雪域三大文殊我顶礼!”如是宗喀巴大师所著之《摄颂》,乃《菩提道次第广论》之总义,亦可谓为《广论》所归纳之颂词。
释迦牟尼佛三转法轮,为众生广为开显解脱成佛之法门。宗喀巴大师将佛陀所传之一切法门归纳为一种窍诀,即“菩提道次第论”。此《菩提道次第摄颂》措辞严谨、义理深奥,我等一般凡夫亦难为之作释。然而,就我本人而言,自小对文殊菩萨有一定信心,后又对宗喀巴大师亦生起了一定信心。到五明佛学院后,法王如意宝将《广论》与《摄颂》给我等弟子念了几次传承。
如今,汉地虽已有许多《菩提道次第广论》和《菩提道次第摄颂》之译本,然而多数学人缺少正式传承。为使由宗喀巴大师直至现今根本上师之间一脉相续之清净传承,能传到汉地并得以广为弘扬,以此目的,我等会聚于此听闻此论,确有很大意义。
首先释题。
《菩提道次第摄颂》中之“菩提”,是指果菩提。真正要证得菩提,亦需有一定次第,如《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所言之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即三士道修法,故言“道次第”。依此次第而修,最后可直趣无上菩提之果。
“摄颂”,即为摄含《广论》之窍诀而归纳为颂义。此文译者侯生桢先生,知其于佛教经论翻译较多,译文亦较为优美。但若与法尊法师之翻译相比,某些地方可能于佛经之真实含义处稍有差异,但此仅以分别显现而言,究竟之义无少许差别。于此末法时代,真正能对佛法生起如是信心,并且承担佛陀如此之事业,其功德真乃不可思议。
本文仅以字面意义讲释此《菩提道次第摄颂》,未加科判。首先为顶礼句。
妙善圆满所生身,满足无边众生语,
如实尽观所知意,敬礼释迦佛主尊。
此颂为顶礼释迦牟尼佛。释迦佛于因地修行时,发起无上菩提心,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广聚福慧二资粮,最后证得无上如来佛果,圆满了身、语、意三种功德。
此等无上圆满佛果,具足三十二相和八十随好等各种非常精妙美善之形象,由累劫修行而得证世出世间之一切圆满,由此所生法、报、化之三身,即是佛陀之身功德圆满。
其次,佛之金刚语,可满足一切众生的愿望,如言“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此等佛语如自虚空而出,具足六十四种梵天美妙音声,一音中具一切声,普入群机融众音。由是如来之法音圆满具足一切音声,使无边无际之一切众生皆随类而得利益,此非其他言语能为之,即是佛陀之语功德圆满。
如是,佛陀又具足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之一切智慧,能如实照见胜义平等,遍尽观察世俗差别。以此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之圆满,佛陀通晓一切能所知见,了达万法而如指掌。
《智者入门》和《现观庄严论》中皆谓佛之智慧已具二十一种无漏法。如《现观庄严论》中言:“顺菩提分法,无量及解脱,九次第等至,十遍处自体,最为殊胜处,差别有八种,无诤与愿智,神通无碍解,四一切清净,十自在十力,四种无所畏,及三种不护,并三种念住,无忘失法性,永害诸随眠,大悲诸众生,唯佛不共法,说有十八种,及一切相智,说名为法身。”此等即佛陀之意功德圆满。
佛陀确有如此殊胜之特征,于身、语、意、事业、功德之五部皆已具足圆满。是故,宗喀巴大师恭恭敬敬地顶礼释迦牟尼佛,吾等众生之依怙主、人中之圣尊。
以此顶礼句可知,此论为佛教内道之论典,亦是一部最殊胜的论着。
(未完待续)
敬摘录《菩提道次第摄颂浅释》
1.婚姻家庭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1
2. 真实因果案例: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2
3.不离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3
4. 心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4
5. 金刚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5
温馨提示:公众号后台,不是留言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