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另解】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对富人不要阿谀奉承,对穷人不要心存轻贱。对老友不要厌恶嫌弃,对新友不要一味喜爱。
“勿谄富,勿骄贫”:现在的社会上,很多人不但喜新厌旧,而且更是嫌贫爱富,一见到有权有势的人,就拼命巴结、卑躬屈膝,这样很不好。人应该要有志气,不能放弃自己的人格。法王如意宝接近圆寂前,曾给我们留下教言说:“不弃自本质,不害他众心。”意即不管在任何人面前、任何环境中,都不能舍弃自己的本质,也不能伤害其他众生的心。这两句话中,涵摄了佛法与世间法的许多甚深内涵。
《朱子治家》也有一句格言:“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看到富贵的人,便作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就摆出骄傲的姿态,是鄙贱不过的。因此,我们当如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何时也不改本来面目,这就是所谓的大丈夫。
“勿厌故,勿喜新”:当今,许多人一有钱、一有权,行为就彻头彻尾变了,尤其在很多家庭中,时有喜新厌旧的现象发生。所以,现在人很需要这样的理念。
毕竟家庭是社会的组成单位,就像人体的细胞一样,如果每个细胞都紊乱不调,那么人体就不可能健康。同样,倘若每个家庭不和,社会也绝不会安宁。因此,要想达到国泰民安,必须先从家庭做起。以前我讲《入行论》时一直强调家庭和合,有些准备离婚的人,后来又握手言和、重归于好了,所以很多人都感谢我。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作为一个有德行的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应该喜新厌旧,否则,不管你出家还是在家,人格都好不到哪里去。杜甫曾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这可能也是当前许多家庭的真实写照。所以,“勿厌故,勿喜新”这句话,很值得现在人深思。
东汉初年,宋弘是光武帝刘秀的近臣,人品相貌很好,为建立东汉也立有大功。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新寡,见宋弘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就想嫁给他。刘秀准备为二人撮合,就召见宋弘,让公主坐在屏风后,故意试问宋弘:“俗话说:飞黄腾达时,应换掉原来的朋友;发财富贵时,应换掉原来的妻子。这是不是人之常情?”宋弘答言:“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刘秀听了,只好放弃初衷。后来,此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
因此,不喜新厌旧,是人人都应恪守的本分。作为出家人,不能看到新法,就舍弃旧法;而作为在家人,不能看到新人,就舍弃旧人,与自己有不共因缘的家人亲友,应当加以爱护、珍惜,这是这句格言的精髓所在,也是学习佛法的意义所在。所谓学佛,除了让众生究竟成佛以外,暂时还要让他们离苦得乐。而离苦得乐的方法有很多,此处所讲的,也就是其中之一。
感谢您的阅读,《弟子规另解》连载中,敬请继续关注......
感恩您关注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
微信号:WYBS_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