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足迹 >> 弟子规235 | 闻思修的次第
Back
弟子规235 | 闻思修的次第
前面讲过,儒教的修行有五个次第: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程子说:“废其一,非学也。”这五者少一样,就不是正确的求学态度,得不到真学问。
依我理解,从博学到明辨是确立见解的过程,离开这一过程,直接笃行是很困难的;而从来不笃行,只是审问、慎思,搞理论,也没有意义。所以,知与行要兼顾,这和佛教的闻思修是一个道理。
闻思修不能偏堕,同时也一定要有次第。总的来讲,闻思是修的基础,尤其甚深修法,更离不开闻思。佛教历史上是有一种利根者,他们依靠具有殊胜证量上师的简单窍诀,直接证悟并获得各类成就,但其根性以及与上师之间的因缘与众不同。而对大多数人来讲,我们还是要依循次第,让心渐渐成熟,否则没有办法真正修行。
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我曾经整天不吃不喝、整夜不睡地思考,但没有益处,不如去学。
孔子告诉我们,对于那些深刻的真理,如果你坐在那里干想,即使花去再多的时间、精力和努力,也无法真正理解,只有去学,才会明白。这个道理很重要。
不了解什么是修行的人,常常认为这是修行、那是修行,并希望借此爬上高高的境界。但在智者们看来,这些理解跟真正的修行相去太远,没有闻思的见解,没有足够的福慧资粮,不仅修不成,而且很危险。
诚如萨迦班智达所说:“无有闻思而独修,犹如无臂攀悬崖。”一个人没有闻思便独自修行,就像没有手臂的人要去攀爬陡峭的悬崖一般,非常危险。
因此,一定要闻思,闻思的同时修行,或者到一定时候,专门抽出时间纯粹修行,这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