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入胎日 | 生在明劫,莫负如来
佛陀入胎日
一 藏历六月十五 一
2024.07.21
昔来无数劫,成佛身无数;
今复入胎舍,欲度诸众生。
身净无恶行,口行无虚妄,
意行常慈悲,清净菩萨道。
——《菩萨处胎经第五卷》
观待机缘,示现入胎
贤劫千佛中,释迦牟尼佛是唯一一尊在人寿一百岁时降生的佛陀。以大悲心故,他发下了五百大愿,经历三大阿僧祇劫的苦行,上以国王之躯、下以畜生之身,无间断地行持布施、持戒、安忍、精进……菩萨道功行圆满,自天而降,示现成佛,惟愿五浊恶世的众生能在其引导之下,趋入正道,得解脱利益。
众生难度,佛法难闻
《入胎经》中云:“虽生人中亦具如是无边众苦,然是胜处,经俱胝劫亦难获得。”《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亦说:“是故应当作是思惟:我今获得如是妙身,何故令其空无果利?”
按理说,浊世众生因烦恼深重难、福报浅薄,而难以感召如来出世。但幸运如我们,生在导师圆满的明劫,知遇了释迦牟尼佛圣教时代,使得我们这个人身如意宝能发挥出最大价值,踏入正道,解脱生死苦海。善知识言:暇满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惟愿众生,踏入正道
释迦牟尼佛最喜欢、最希望众生能够踏入的正道,就是让众生明白生命轮回的本性。所谓“明白生命轮回的本性”不是别的什么,就是“证悟空性”。
虽然佛陀也会鼓励诸大菩萨采用布施、持戒、忍辱等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利益众生,他自己修行的时候,也会为了填饱老虎、鸽子等普通动物的肚子,使他们不至于饥饿致死,而舍去自己整个的肉体(关于这些内容,在《百业经》《白莲花传》等经典当中都有相关记载),从这一方面来看,释迦牟尼佛确实是在鞭策诸位后学者能够尽量仿效他当初所行持的六度万行。但其中最重要的目的,也是释迦牟尼佛最渴望的——不是仅仅想要众生吃饱穿暖,而是要让所有众生明白生命轮回的本来面目,让所有众生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
莫负如来愿心,成败就在此身
这一生当中,我们修行、解脱、即生成佛的所有因缘都已具备。我们有暇满人身,有机会听到佛法,也懂得修行的方法,这是非常来之不易的。如果此时不懂得珍惜,不努力、精进修行,反而懒惰、散乱,这就是一个修行人最大的迷乱。
佛陀讲过:人的根机千差万别,谁都无法强迫所有人去做同一件事情。但有一件事情可以确定,就是所有人最终都适合学佛与成佛,因为每个人都有佛性。对每个人来说,修行都是适合的,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幸福、宁静、轻松与自由,这些都不是金钱、权力等能给予的,而是通过修行可以获得的。
体会到纯洁无垢的心的本性,就叫作证悟。证悟的极致,就是成佛,这是最永久的解脱,是我们最不能缺少的。每个人今生都有机会,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努力。
身非金刚数,莫为众恶行,
受身要当殒,何不速行道?
若人寿亿劫,彼亦应舍欲,
况寿不满百,何不知止足?
——《菩萨处胎经第五卷》
佛的奋不顾身,就是为了我们能早日迷途知返,回归心的本性。值此殊胜日,理应尽行善业,以报佛恩。
素材来源: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绿色字为小编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推荐文章:勇敢的地藏王菩萨,万能的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