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足迹 >>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原文(77)
Back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原文(77)
全知无垢光尊者著
上师索达吉堪布译
无量心品分十:
一、宣说承接文与修四梵住;二、宣说差别;三、宣说所缘境之差别;四、不清净所缘境之过患;五、宣说真实所缘境;六、宣说意相;七、宣说修持方法;八、宣说其他修法;九、宣说修行之果;十、回向本品善根。
甲一、宣说承接文与修四梵住:
如是已具皈依者,慈心大地开悲花,
喜心凉荫舍净水,为利众生修自心。
此处以极为舒心悦意的林间比喻来加以说明。在众生喜爱的休息处绿草荫荫的慈心大地上,到处盛开着形态各异的悲心鲜花,并有喜心的凉荫遮阳,还有许许多多鸟类野兽生存着,湖泊池塘中流淌着、瀑布飞泻着舍心的净水。三有中疲惫的众生在这里得到安慰,自心也得到休息。
这以上是运用形象化修饰法来说明四无量心。《中般若经》中云:“须菩提,菩萨大菩萨当修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甲二、宣说差别:
若与解脱道脱离,则四梵住三有因,
灭道所摄此四者,越过有海四无量。
《胜藏经》中云:“舍利子,未真实发心或未随真实发心之慈悲喜舍四者即是四梵住,现行于三有中;若是真实发心或已随真实发心之慈悲喜舍则是四无量,行于涅槃道之故。”
甲三、宣说所缘境之差别:
缘无量众为有缘,周遍法性为无缘。
四无量心的所缘境若是一切众生则生起有缘四无量心,如果所缘境是诸法之真如法性,则生起无缘四无量心。
《瑜伽师地论》云:“依于众生与法性分别生起有缘与无缘四无量心。”
甲四(不清净所缘境之过患)分二:一、宣说不净所缘境之过患;二、教诲修学解脱之四无量心。
乙一、宣说不净所缘境之过患:
前者有限量,缘于少量众生,
四梵住之所缘境为一两个等有限的众生,生起有相慈心等四心,没有被解脱之心所摄持,如母女二人同过恒河时,相互生起了慈心,因此死后转生于梵天中,这样的四梵住只能成为三有之因,就是《入行论》中所说“生一明定心,亦得梵天果”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