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Mind Training》- 01| 我们应时常提醒自己 , 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
修心 / MindTraining
宗萨钦哲仁波切
“当一个人不再只想着自己,不再有强烈的控制欲,心胸就会变得开阔,也会更具同理心。
我们有时过于坚持自己的立场去做一些事,更糟糕的是,我们还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人之上。”
- 微云 -
- 百度 -
身份认同是当今社会最大的挑战
以下内容为部分节选
并且,要学会去欣赏和感恩生活。当你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天空时,你要想到:我今天能够有能力看到天空,看到外面的橘色,看到有鸟飞过来等等的景象,那一刹那的体验,事实上是需要被感恩的。这种感恩之情源自对无常的认知,当你知道一切都会改变时,你会更加珍惜当下的每一刻。这是一种趋近实相的方式。
没有任何事物能让我们有百分百的满足感
根据佛教的观点,没有任何事物能让我们有百分之百的满足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和真实的信息。修心的关键就在于了解这一点。
我们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总是期望某个事物能够带给我们百分之百的满足感,但这种期望永远不会实现。如果你能在情感上接受这个事实,那么即使是百分之三十的满足感,也会让你感到非常快乐。这样一来,你的生命会变成一段非常浪漫和快乐的旅程,而不是一直追求百分百的满足感。
如果你总是追求百分之百的满足感,不仅会感到痛苦,还会看不到那些能带来百分之三十满足感的事物。这只是我们看见实相的一个很小的角度。
提醒大家一下,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是所谓佛教徒的修心。佛教的修心不仅与坐直和寂静有关,更重要的是如何观照自己的心。
应该时常提醒自己: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
我们常常通过感官体验:看、听、尝,来形成对世界的看法。并习惯于将我们所感知到的事物视为不变的真理。然而,佛教的智慧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所认为的道理,其实不过只是我们个人的想法、想象和见解。
这就告诉你,无论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性别认同、政治立场、宗教信仰,或是对音乐的偏好,都要时常提醒自己:“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没错,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这么美妙,棒极了!但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
而我们的看法,究竟源自何处呢?它们源于我们周围的环境、朋友、家人、社交媒体等等,以及包括受到他人的影响。
当一个人不再只想着自己,不再有强烈的控制欲,心胸就会变得开阔,也会更具同理心。我们有时过于太过坚持自己的立场去做一些事,更糟糕的是,我们还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