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证|《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第1-7课)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第1-7)教证
索达吉堪布传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恭敬合掌)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恭敬合掌)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恭敬合掌)
1.《大智度论》中说:“问曰:诸佛经何以故初称‘如是’语?答曰: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如是’义者即是信,若人心中有信清净,是人能入佛法,若无信,是人不能入佛法。”(第七册 P106)
2.《大宝积经》中说:“远离善知识,常亲近恶友,随彼教诲转,数堕诸恶处。”(第七册 P109)
3.《华严经》云:“饶益众生故,如来出世间,具足大悲心,为世转法轮。”(第七册 P111)
4.《大般涅槃经》中说:“诸欲皆无常,故我不贪着,离欲善思惟,而证真实法。”(第七册 P115)
5.《胜出天神赞》中说:“我不执佛方,不嗔淡黄等,谁具正理语,认彼为本师。”(第七册 P115)
6.《大宝积经》中说:“诸佛兴出世,玄远甚难值,人生在世间,亦甚难得遇。诸人咸同志,俱信乐听经,于亿百千劫,甚复不可遭。”(第七册 P119)
7.《福盖正行所集经》中说:“当意乐正法,以慧善修作,是故命终时,决定离险难。”(第七册 P120)
8.《华严经》云:“无量诸佛刹,能入一世界,佛刹不增减,不思议所行。”(第七册 P122)
9.《贤愚经》中说:“出家在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计其功德,殊胜难量。”《(第七册 P126)
10.《诸法集要经》中说:“于三有海中,以戒为船筏,当依教奉行,能到于彼岸。”(第七册 P128)
11.《正法念处经》云:“信业果者,一切恶业,皆悉舍离。”(第七册 P128)
12.《正法念处经》中说:“慎勿喜乐欲”,(第七册 P134)
13.如云:“若能念佛心不动,则常睹见无量佛。”(第七册 P135)
14.《君规教言论》中说得非常清楚:“何者具有稳固心,毅力坚定勤不散,于己所作任何事,亦永勿生怯弱心。倘若不舍所做事,大事亦可逐渐成,槃石虽难以动摇,渐次能移至山顶。”(第七册 P136)
15.《大方广三戒经》云:“若不得心,是名一心。”(第七册 P137)
16.无垢光尊者在《法界宝藏论》中说:“如果认识了心性就是觉悟,如果没有认识心性就是庸俗的分别念,这二者差别极大:一个是解脱的觉悟心,一个是轮回的迷乱心。”(第七册 P150)
17.比如黄檗禅师曾说:“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异,故云即心是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第七册 P156)
18.阿秋喇嘛的一个教言,他说:“当我们观想莲花生大士时,当时的这个分别念就是莲花生大士。”(第七册 P156)
19.有一天从空中发出声音:“若欲见金色身者,须于佛身先作红想。”(第七册 P157)
20.米拉日巴尊者说:“因为我的身体被大手印和大圆满的钉子钉住了,所以口中不得不吐出教言的鲜血。”(第七册 P161)
21.《妙法莲华经》中说,如果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并且尽形寿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另外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在短暂的时间礼拜供养,这两个人所获的福德无有差别。在《悲华经》等大乘经典中,也宣讲了观世音菩萨的很多功德。(第七册 P171)
22.《观经疏》中说:“问曰:弥陀经云:‘彼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何故此经分身说法,乃云度苦者,有何意也?答曰:今言苦乐者有二种,一者三界中苦乐,二者净土中苦乐。言三界苦乐者,苦则三涂八苦等,乐则人天五欲放逸系缚等乐。虽言是乐,然是大苦,毕竟无有一念真实乐也。言净土苦乐者,则地前望地上为苦,地上望地前为乐,下智证望上智证为苦,上智证望下智证为乐。此例举一可知也。今言度苦众生者,但为进下位令升上位,转下证令得上证,称本所求,即名为乐,故言度苦也。若不然者,净土之中一切圣人皆以无漏为体,大悲为用,毕竟常住,离于分段之生灭,更就何义名为苦也。”(第七册 P175)
23.《心经》中说:“照见五蕴皆空”,这不是用眼睛见,而是用心见,因为五蕴并不都是眼睛的对境。(第七册 P178)
24.《极乐愿文》中说:“佛于昼夜六时中,慈眸恒视诸有情,诸众心中所生起,任何分别皆明知,诸众口中所言语,永无混杂一一闻。”(第七册 P179)
25.智者大师引用《涅槃经》“根深难拔,故言深心”的教证解释说,这种深心是一种特别难以改变的心念。所谓“回向发愿心”,是将善根回向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而且不仅为自己回向,还要为一切众生而回向,如元照律师解释说:“所修功德普施众生,至佛无尽。”(第七册 P182)
26.蕅益大师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第七册 P183)
27.菩提流支说:“世间的长生不死只不过能暂时延长寿命,真正的长生不死只有佛教中有。”说完便授给昙鸾《观经》,并说:“如果能学习此经,则再不需要转于三界轮回,能够住世恒河沙劫。”(第七册 P192)
28.《华严经》云:“一切功德行,皆从愿欲生。”(第七册 P193)
29.《大乘菩萨藏正法经》中说:“人身最极为难得,善友亲近亦复难,刹那亲近善功成。”(获得人身非常难,亲近善友也非常难,刹那亲近善友也能让善法成功。)(第七册 P201)
30.《法华经》中也说:“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第七册 P201)
31.诚如无垢光尊者在《窍诀宝藏论》中所说的那样:“他人劝告令己遇正法,获精华义劝者恩德大。”(第七册 P201)
32.《毗奈耶经》中说,如果见到有人命终,比丘应当劝慰对方不要恐怖,要放下财物和亲人,一心专注于解脱和佛陀的功德。(第七册 P204)
注:法本恭录自2011版净土教材(错漏请修正)
往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