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一脉心香 >> 索达吉堪布忆念母亲:孝顺亲人最好的方法 Back

索达吉堪布忆念母亲:孝顺亲人最好的方法

索达吉堪布 一脉心香 2019-05-12
母亲


离开喇荣已有160天了,这是母亲今天在电话里提醒我的。可见她日日都在挂念着远方的不孝之子。 如同世上所有的母亲一样,母亲对我的成长和修行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在艰苦的岁月里,母亲含辛茹苦、忍辱负重,表现出极大的忍耐力和善良的品格。 我两岁的时候,一次突患疾病。母亲背着高烧不退、奄奄一息的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几十公里外的县城走去。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跤,吃了多少苦,马不停蹄地走了整整两天两夜。看到昏迷不醒的我终于从死魔的嘴里逃脱出来,母亲淌满汗水的脸上才绽开了笑颜。 


在我儿时的每天晚饭之后,全家人都会围着火塘,母亲就开始念诵她每日的必修课——《极乐愿文》,红红的炉火映着她年轻如花的脸庞,使我生起一种像面见度母一样的圣洁感。娓娓的颂经声仿佛来自于空行刹土,在帐篷间久久回荡……


这种耳濡目染的熏陶建立了我最初对佛法的认识。直到如今,每当看到或听到《极乐愿文》的颂词,母亲念诵经文的声音就会在耳边回响。我至今尚能完整地背诵《极乐愿文》,母亲实在是功不可没。 


记得我七、八岁的时候,母亲还算年轻,脸色白里透红,眼睛象黑色的宝石,牙齿洁白如雪。一天,我与母亲在山上放牧,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牧草青翠欲滴,花朵五彩缤纷。我们一起捉起了迷藏,当我从花丛中找到母亲时,觉得她象仙女一般美丽。也许这印证了汉地的一句说法:“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如今,岁月的刀斧已将母亲的脸刻得沟壑纵横,两腮凹陷、牙齿脱落,脚也一瘸一拐,几近残废,整天只有拿着一根手杖挪动着沉重的身躯。如果我提起她年轻时代的卓卓风姿,谁也不会相信。岁月不饶人啊! 


父母的恩德是难以估量的,佛陀在《父母恩德经》中宣说了父母的种种恩德。阿底峡尊者也说:孝敬父母与修大悲空性无别。记得曾有一位居士将此话告诉父母,令父母对佛法生起信心,因而皈依了佛门。


但藏族有一句话:“母心如水,子心如石。”母亲的心如水一般柔软,儿子的心却如石头一般坚硬。当很多人意识到父母的艰难,想孝敬时,父母已撒手人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所以,趁着父母还健在,应该好好地孝敬老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行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其实,对母亲最大的报答莫过于令其学佛,诚信三宝。令我安慰的是,母亲虔信佛法,并已出家,这也算是我略尽的孝道吧。 母亲,不要牵挂您这个不孝之子。您好好念佛,祈祷三宝,我病好了会尽快回来的。


敬摘录《旅途的脚印》



HAPPY MOTHER'S DAY
回忆

我母亲是文盲,一个字都不识,但她从小在很多上师前听过一些佛教故事,所以我小时候经常缠着她讲,她比较开心时,就给我们讲一些。


这个故事,在《极乐愿文大疏》、嘎单派(即格鲁派)格西阐述的教义里面也有。后来我对照一下,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文盲传下来的故事,跟大格西写出来的教言,只不过文字上略有不同,情节都是一样的。



母亲特别耽著我们这几个不孝之子。弟弟还算好一点,每次他出去时,都会打电话回来:“我现在到马尔康了。”“我已经到成都了。”


我特别纳闷他们互相只说一句,这又有什么用呢?但是母亲天天都牵挂着,一直守在电话旁边,一打电话就问:“你现在到哪里了?”除此以外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这对修行是很有影响的,我去年很想把她的电话拆掉,但她就是不同意,说自己也没有其他事情,但几个孩子如果出去,就会一直惦记着。后来为了安慰她,我也只有随顺。


敬摘录《入行论广解》



HAPPY MOTHER'S DAY


在我家乡炉霍,就有嘎尔东赞过夜之处,他牵山羊饮过的泉水,如今成了神泉——喝了即可不生病,生病了也可马上恢复,有时还能治愈癌症。


(母亲说,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有次病得很厉害,又没钱看病,为了救我的命,母亲连夜赶路,好几天才到那里,让我喝那个水,病果然好了。所以,每当我路过炉霍看到那口泉,都会感激地想:“我的生命,是靠它得以延续至今。”


敬摘录《前行广释》



HAPPY MOTHER'S DAY


汉字的“妈”,是由“女”和“马”组成。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个女人一辈子在给自己当牛做马,她就是妈妈。所以,母亲的恩德无法言喻。


今天恰逢母亲节,祝福所有母亲节日快乐,也祈愿所有子女能够体会母亲的苦心,想清楚如何才是真正的报答。


敬摘录 索达吉堪布微博


HAPPY MOTHER'S DAY

母亲给我打电话说,我们有四个多月没见面了。


敬摘录 索达吉堪布微博


HAPPY MOTHER'S DAY

孝道



问:出家人也讲孝道吗?



索达吉堪布答:


佛陀时代有一位阿罗汉,父母非常贫穷,他想供养,又不知是否违背戒律,于是去请示佛陀。佛陀召集僧众,开许说:“假令出家,于父母处,应须供给。”可见,出家人供养父母,是合乎律制的。


有人学了点中观,就把父母观“空”了,父母说什么都不理不睬,这是不对的。


学了佛就不用孝顺父母了?佛陀没有这么教过。佛陀说,父母是我们的恩田,是严厉对境——你孝顺父母,功德很大;违逆父母,过失也一样大。所以,不管父母有没有学问,一个有教养的人,无论你在家或是出家,都要孝顺、恭敬、供养父母。



问:那出家人这样做,是不是一种执著呢?



索达吉堪布答:


是一种执著。就像汉地的懒残和尚,他为养活母亲,甚至典当了袈裟去换米。但结果呢?他的执著不仅没有影响修行,反而让他成就了。



问:作为出家人,您怎么对待您的母亲?



索达吉堪布答:


我经常感到惭愧,我母亲来佛学院出家十五年了,但我没有为她做过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不过,让我比较欣慰的是,我从来没有跟母亲吵过架。有看不惯的地方,我会用委婉的语气提醒她,她一听就懂,懂了就改了。改了,我就放心了。


我一直认为母亲很聪明,如果她识字,智慧肯定超过我,我经常跟她这么说。不过,虽然母亲不识字,却能背诵《极乐愿文》《普贤行愿品》《度母赞》等文字,我小时候会的那些都是她教的,母亲的记性很好。


我确实没有为母亲做过什么。也是忙吧,最多上课前去看她一下,也就一分钟,不过母亲挺安慰的。一分钟左右我就离开那儿,来上课了。这是我的孝顺方式,和古人、世间以及佛教界中那些孝子比,很惭愧。


敬摘录《漫谈弟子规》


HAPPY MOTHER'S DAY
孝顺

孝顺父母,对在家人、出家人都非常重要。如果不孝父母,不但不具备世间的人格,也生不起出世间的大乘菩提心


佛教中不管哪一派,在修菩提心时,皆会提到众生都当过自己父母,当父母时是如何疼爱自己,以此让修行人生起感恩之心。所以,古人的这种传统思想,我们一定要重视。


敬摘录《弟子规另解》



HAPPY MOTHER'S DAY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接触的第一个老师是父母,第一所学校就是自己的家。


假如父母没有给孩子灌输正确的道德之水,那孩子的“根”就会出问题。以后就算他读的大学再好、得的学历再高、赚的钱再多,也无法长成一棵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给芸芸众生带来绿荫的清凉~


敬摘录 索达吉堪布微博



HAPPY MOTHER'S DAY

问:对世间人来说,应如何孝顺父母?



索达吉堪布答:


通常来讲,孝养父母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而言则有: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智。



一、养父母之身:想尽办法照顾父母身体。父母生病了,要为他看病;冬天也好,夏天也好,应该多关心他的健康。


二、养父母之心:平时要随顺父母,经常给予安慰,多跟他说说话,去了远方时,偶尔打个电话回去。


三、养父母之志:子女的行为,不要让父母失望,如果自己道业增上、行为如法,父母也会觉得面上有光。


四、养父母之智:不但要在以上各方面关心父母,还要长养父母的智慧。父母如果智慧低劣,老了就会觉得活着没意思,此时,我们应给他讲一些佛法的道理,让他有正确的追求目标;即使他不愿学佛,也应从精神上给予安慰。


敬摘录《弟子规另解》


HAPPY MOTHER'S DAY

索达吉堪布的阿妈曾说:


在这一辈子画上句号之前,不管你老到几岁,哪怕你八十岁了,我希望你们都能披上释迦牟尼佛的法衣。不为今生,为来世。


纯公益学佛平台 欢迎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