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仁波切一起说中秋
今天是中秋节,一说起中秋,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月亮。
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月色也最娇美。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举家团圆赏月的风俗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使中秋充满浪漫色彩。
据《周礼·春官》记载,远在距今几千年的周朝,就已经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习俗。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并最终建立了明朝的江山。
对于修行人来说,最大的暴政莫过于烦恼。消除烦恼,也是我们特有的一种抗击暴政。
一九九五年,我曾将《三十忠告论》作为礼物奉献于各位道友,也许多多少少胜过了世间月饼的功效。今年,我将新出炉的《莲师刹土云游记》奉献诸位,不知能否再次作为消除烦恼的一剂良药?
月饼是圆形的,它象征着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能够永久团聚的美好愿望。然而众所周知,在器情世间的风云变幻中,沧海桑田早已显得平淡无奇,一成不变却反而令人刮目相看。古人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又有多少家庭能永葆团聚?我们在赏月之余,能否低下头来再次思维人生的无常?
壬午年八月十五日
2002年9月21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你我虽然相隔千里,但今夜举头,却可以看到同一个月亮。当你瞧见它时,就会在上面看见我的祝福——愿你的利他心如上弦月般渐渐增上,终似今晚的月亮一样圆满,中秋快乐!
“浮云任来去,明月在天心”
天上的明月,圆际必缺、缺际必圆,我们不会为此而烦恼,因为知道这是正常现象。同样,我们的人生乐际必苦、苦际必乐,也是一种正常规律,若能正视无常、放下抗拒,与“变化”共处,你将觉知到痛苦本不存在,是自己应对的方式制造了痛苦。
有烦恼就看看月亮吧,中秋快乐!
“吾心似秋月”
我们的烦恼,就像水中月亮、镜中面容,看起来真实无比,本质上只是虚假的幻影,经不起智慧的暴击。
“尘中见月心亦闲”
不要总让自己去追求完美。月亮一旦圆了,就要变缺;杯里的水满了,就要溢出;树上的苹果熟了,就要掉落。太完美了只能物极必反,还不如给自己留个空间,虽然多一点欠缺,但也少一点遗憾。
“星点点,月团团”
看到夜深人静的星空,会让人身心清净,妄念当下寂灭;看到水中倒映的月影,会让人认清虚幻,不为物欲所累。
“似月心常静”
要想征服自己的妄念,不能靠打压念头,而要靠认识念头。当我们认识到心念在生起的一刹那,当下即灭,各种执著会自动瓦解,各种不忿会烟消云散。这是消除痛苦最强大的武器。
“菩萨清凉月”
我希望:当绚烂的阳光照耀大地时,我的智慧融入阳光,消除所有生命的无明黑暗;当清凉的月光遍撒大地时,我的悲心融入月光,遣除所有生命的烦恼酷热。
敬摘录于仁波切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