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不幸,都有前奏
一棵树的树叶,
有些被风吹到粪坑中,
有些飘在花园里,
每片叶子的归宿看似偶然,
实则有各自的因缘在推动。
同样,一个环境中的人,
有些突然暴富,
有些一贫如洗,
人生中似乎发生着各种偶然,
但其实背后也有一种深层的力量,
这叫业力。
Q
既然所有人都受业力影响,在此前提下,我们该如何有意识地捕捉生活中传递的信号,哪怕是一些奇怪的信号,以便随后做出调整,从而更好地生活?因为三个月前,我从树上摔下来险些丧命,如今身体虽然基本恢复了,却不能再像从前那样行动,所以很想知道,相对于行持善法和摆脱业因果的束缚,我应该从这次事件中捕捉到什么信号,应该注意些什么?请您赐教。
答:按照佛教的说法,哪怕把一只小虫扔出去,让它从空中摔在地上,导致受伤、不舒服,这种行为的印记也会留在我们心底,日后很可能形成自己从高处摔下来的因缘。这是比较严重的一种说法。
但也可能没那么严重,如果只是遇到一些外在因缘,应该可以很快恢复。
总之,生活中的意外,有些跟自己心底的karma(业)有关;有些则只是简单的行为不当,不会有更严重的后果。
而不管怎样,我们的身体难免会生病、受伤,佛教说“生老病死”,疾病是人生的必然经历,再正常不过,完全可以勇敢面对。
藏地有种俗话是:
“娇弱的人,将遭受无量苦海。”
怯懦软弱的人,
一点点挫折就足以让他一蹶不振;
而意志坚勇的人,
纵然泰山崩于前,
也能面不改色、如如不动。
所以,
我们面对痛苦时,
外境并不能起决定作用,
关键要看自己的心是否坚强。
Q
当一个人处于极度痛苦中,或者跟其他人同时陷于困境时,没必要过于沉溺、深陷其中,而应该从中出离。请问我这样理解对吗?
答:人在最危难的时候,的确要坚强,依靠心的力量不倒下去,很重要。
我看过关于美国“9·11”的一部影片。当飞机撞上大楼之后,有一个人很坚强,他从不断崩塌的建筑里奋勇地跑了出来,日后心里也没留下任何阴影,一直乐观地活着;另一个人虽然也跑了出来,但他被当时爆炸的巨响吓到了,始终处于紧张、恐惧中,即便幸存,身体状况并不好,情绪也不正常。
医学专家分析说,他们的康复程度,跟各自的坚强或脆弱有很大关系。所以心的力量不同,结果也完全不同。
一提到“修行”,
很多人都会自然想到:
抽出一段时间,
把自己关起来,
什么都不接触。
其实,这样的条件一般人并不具足,
也很难长期坚持。
若能将修行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
每天的行住坐卧,
都不离善心善行,
这才是最好的修行。
Q
人们渴望得到关爱、陪伴、爱情乃至婚姻,这些是否会成为修道的障碍?
答:都可能会。但对修行人来说,最大的障碍是对法产生邪见,认为修行没有意义,从而舍弃。
《中观四百论》中讲,如果毁坏了戒律,还有恢复、清净的机会;但如果毁坏了正见,就不可能再如理修行了。所以,守护居士戒等学处,可以成为修行的助缘,帮助我们护持自心;但更应该遣除邪见,这是最根本的违缘。
因此平时的行为能相合戒律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也可以通过忏悔,比如念诵金刚萨埵心咒来清净罪业。最关键的是,内心不舍弃正法。对修行人来说,没什么比坚持修行更重要。
我不太清楚你的问题是否只针对修行人,如果是世间人,应该有另外的解释方式。
佛教中讲究
“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但若没以智慧摄持,
则容易导致“慈悲多祸害,
方便出下流”。
所以,我在此双手合掌请求:
今后你若有机会参与
佛教题材的创作或传播,
请先了解一下它的真实教义,
否则,也许你一不小心,
就毁掉了许多人的善根。
或许你可以辩称自己并非故意,
但因果不会因此就一笑了之。
Q
佛教徒如何看待在战争中,士兵为了保护自己而杀害他人?比如二战期间,前线士兵彼此近得能看见对方的眼白,这时要么他杀你,要么你杀他,似乎别无选择。他们会犯下杀业吗?佛教里是否有方便法门,来救度那些犯下杀业的士兵?
答:杀生的罪过是很大的,如果从世间角度,人们会有各自的说法,但从佛教角度,只要有杀心、加行、最后断了众生命根,具足这些条件,就有杀生的罪业和果报。
其实为了保护自己,反抗、制止对方的行为都可以,不一定非要杀害他人。
哪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既有各种武器装备,也有各种防卫方法,看你怎么做。但如果造了杀业,罪报肯定是有的。
一个社会若没有因果观,
不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
不知道一切苦乐是自作自受,
人就没有了任何约束,
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
并觉得自己不必为此负任何责任,
种种可怕的现象令人不寒而栗。
Q
人一旦造下罪业,除了感受果报,还有没有清净的方法?
答:今天的大多数人,对于“造善业会得到快乐,造恶业会得到痛苦”的道理都不太懂,尤其是年轻人,因为从小受到的教育、接触的文化、所处的环境等,都不涉及前后世、业因果,对这些方面当然会有疑惑。但这样也很好,在佛教看来,有所怀疑才会提出问题,通过观察、探讨、辩论,当疑惑逐渐解除,自然会对善恶因果生起稳固的定解。
我个人是相信业因果真实存在的。这不仅是对佛法的单纯信心,也是依靠学习理论所得到的一种确信。打个比方,就像同一个家庭的两个孩子,按说父母方面的因缘相同,孩子的性格、命运也应该相同,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往往有不同的快乐和痛苦。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各自的阿赖耶上有不同的业。对此佛教解释得非常清楚,而其他学说,包括现在的科学在内,都给不出合理的答案。这一点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体会,稍微思考就能明白。
佛教很看重智慧,这样了解、观察、研究是很好的。你能站起来提问也是很好的。
清净罪业需要忏悔。在藏传佛教中,忏悔主要依靠四种对治力:所依对治力,是在前方虚空观想上师金刚萨埵佛,在他面前忏悔;厌患对治力,是对以往的罪业生起追悔之心;返回对治力,是发誓从今往后再也不造;现行对治力,是观想金刚萨埵佛降下甘露,加持自己的所有业障习气得以清净。
还有更高的一种忏悔方法,是观察心的本体,在空性中一缘安住,从而认识心的本来面目。正如论典中说:“真实正观真实性,真实见已即解脱。”一旦照见心的本性,就会当下解脱,一切罪业也消泯无余。
如果你的境界比较高,可以这样忏悔;如果暂时达不到,依靠四对治力忏悔也非常好。
有些人常做善事,
但仍会遭受一些痛苦,
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行善虽会有乐果,
但若以前造过恶业,
这也会成熟苦果。
除非用忏悔来消除恶业,
否则,善恶因果不能抵消。
这就像种瓜会得瓜、种豆会得豆,
不可能因为瓜种多了,
就不会结豆。
所以,
因果昭昭,不可不慎。
Q
如果因果律存在,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种下善因,得到想要的善果?比如想致富,就先帮助别人致富;想有人陪伴,就先陪伴那些孤独的人。我还听说,为了某个愿望去做相应的善法,念念不忘,愿望就会很快实现,无需等到来世,这是真的吗?
另外,据我了解,佛学院的传统比较超脱于世间,而堪布显得更加关心世间,眷顾像我们这样的人。非常感谢您。
答:业的种类很多,有顺现世受业:一些大的布施、安忍等,即生就能感果;顺次生受业:今生造业,下一世感果,比如杀父杀母等五无间罪;顺后世受业:经过很多世才会感果;还有不定业:具有对治法后,原来的业已经清净,不用再感果。
这其中,顺现世受业往往最受关注。很多人对业因果的认识,就是停留在今生的层面,比如布施是为了今生致富,安忍是为了今生相貌端严……各种行善积德是为了今生就能吉祥圆满。但实际上,还有其他几种业的存在,就像农民种庄稼,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不同的业有不同的成熟周期,想在短时间内得到所有果实,这很难。
佛经中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你的前世是什么样,看看今生感受的果就知道;后世会怎么样,看看今生造下的因就知道。因果之间,隔着时间,不可能做一点善法就能马上满愿,没有那么简单。
不知道荷兰有没有农民,我问过一些人,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但不管怎样,用农民种庄稼的比喻来解释业因果,大家应该更容易理解。
远方有星辰大海,而当下就有幸福
假如佛教是一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