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一脉心香 >> 索达吉堪布:法并不重要 自己的发心才是非常重要的 Back

索达吉堪布:法并不重要 自己的发心才是非常重要的

索达吉堪布 一脉心香 2017-02-10

三种士夫及三乘等等的安立,都是建立在意乐及发心的差别之上的。

释迦牟尼佛所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安立的大乘小乘等不同乘中,最殊胜的是密乘,虽然法很殊胜,可是我们补特伽罗连小乘的资格都没有的话,法和上师再殊胜也是没有办法契入的。

以前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他身边的很多阿罗汉最终没有获得佛果,为什么呢?释迦牟尼佛是三界导师,而且释迦牟尼佛有大乘的法,他应该能令这些阿罗汉即生成佛,可是当时有些众生的根基就是以自私自利的发心希求阿罗汉果位,这样一来,他就根本不会获得大乘的佛果,原因就是他的发心害了他。因此,法并不重要,自己的发心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修大圆满,大圆满虽是密法,但是你连阿罗汉的发心都不具足,那么阿罗汉果也是得不到的,上师虽然是大乘上师,上师的加持也是不可思议,但是你的发心如果非常低劣,上师的发心再大也没办法为你指引,因此这些关键性问题大家要铭记在心!

在佛教中调心非常重要,调伏自心也有不同的方式,根基好一点的人应该用大乘的方式来调心,天天发菩提心的功德是非常大的,前面也再三地讲过。所以,我想我们讲学了《开启修心门扉》以后,很多人应该反省自己以前的闻思修行是不是没有搞好?是不是没有具足发心的条件?如果没有,从现在开始能不能稍微改正?我们的人生是很短暂的,在短暂的人生当中自己虽然做不了很多事情,但是做的一些小小善行能不能全部以菩提心来摄持、能不能减弱自己对今世的贪恋?

作为凡夫人,一点贪执世间八法的念头都没有,我们真的做不到,每天都会有很多分别念不断涌现,但也不能以此借口就不去对治,常常观察自己的身心很重要。

所以,如果我们对今生的享乐牵肠挂肚、心驰神往,为了达到目的,处心积虑、绞尽脑汁,则仅仅获得更为胜妙的来世安乐都不可能,又怎能妄想菩提的果位呢?

如果我们修行人只是为了今生的享乐,所有的牵挂全部用在追求今生上,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将所有的力气、心思,甚至脑袋里面的所有液体全部用完了也没有丝毫意义。真的有些人修行的目的全部是追求今生的享乐,这一点我们在学习看破今世的过程中大家应该深刻地认识到。

发心如果是为获得即生的快乐,来世的安乐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来到你的面前,菩提的果位就更遥不可及,因为你想都未曾想。刚来的很多人也可能要为获得佛果而修行,但是慢慢变成所谓的法油子,原来是很不错的一个正方形,但慢慢变成圆形,最后慢慢变成长方形了,修行人变形的情况非常严重。

我从自身角度来观察,也有这种感觉,刚来的时候,好像上师讲什么都会觉得是非常殊胜的窍诀,一定会用心记住,但现在上师讲了半天,觉得:这个我也懂,我也听过,不过这个地方上师讲错了,应该是按照我的观点来讲。经常在内心当中生起分别念。

为什么前面讲需要信心的刀背和智慧的刀刃?因为没有信心的话,就像佛陀身边的善星比丘,他依止佛陀那么多年,但最后把佛陀的说教看作一种邪说,最终对自己的相续是不利的。所以拥有信心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信心,即便给你讲课的老师是一个博士后,你也会从他所说的语言中挑出一些毛病。因此,没有信心不行,没有智慧就不能取舍。

所以,我觉得有些修行人越来越变形是非常可惜的。藏地有一种说法:乌鸦的儿子越来越黑,老鹰的儿子越来越白。老鹰的儿子刚生下来的时候是黑色的,随着它逐渐长大就变得越来越白了,据说乌鸦的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是白色的[可能是指乌鸦中较大的老鸦的孩子。],可它越来越变成黑色的了。

同理,有些修行人原本是个好修行人,过了两三年就大相径庭了,信心也没有、智慧也没有,受持的戒律也慢慢退失。还有些人可能因缘不同,最初不喜欢看书,行为也不好,好像有被开除的危险,但慢慢地,他竟然变得很好了。也有些人一直都很好。所以人类就像是《亲友书》里面所说的:当知人类如芒果:外似成熟内未熟,内成熟外似未熟,内外未熟内外熟。有四种情况,修行人也是这样。

——恭录于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开启修心门扉》

   来源:智悲佛网  


纯公益学佛平台 欢迎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