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索达吉堪布】教言是为了反观自己而不是看别人的过失 Back

【索达吉堪布】教言是为了反观自己而不是看别人的过失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8-06-02

每逢误犯过,

皆当深自责,

屡思吾今后,

终不犯此过。

作为凡夫人,纵然经过百般努力,但由于无始的烦恼习气所致,也常会失去正知正念,因疏忽而犯下过失,如违犯戒律、对道友发脾气、生起贪心嗔心等。每当我们犯错误之时,都应该认识到,并深深地谴责自己、呵责自己,屡屡思维:“我这样的人,已在上师面前获得了大乘菩萨戒,又再三于诸佛菩萨前承诺:精进忏悔以往的一切罪业,从此之后绝不再犯。倘若现在还重蹈覆辙,那实在是不合理!”

 

有些人说:“我这个人真的很坏,已经学了《入行论》的《安忍品》,现在还是发脾气。”我们作为凡夫人,断除相续中的烦恼,并不是理论上了知后,当下就能立竿见影,毕竟很多烦恼属于“修所断”,需要通过修行才能断除。就像有病的人虽然知道吃药起作用,自己也吃了一两颗,但如果没有长期服用,顽固的慢性病也不容易马上消失。

 

有些慢性病患者,总抱怨自己的病不好,明明看过医生,医生给的药也服用了,但还是没有明显效果。其实病也分几种,有些头痛,吃个止痛药就好了,但有些病并非那么简单。我们的烦恼也是如此,听了上师的教言、看了几本书后,马上起作用的也有,但比较顽固的烦恼,不一定就能迅速灭尽。在这种情况下,假如不慎犯了一些轻罪,或做了不如法的事情,应该对自己有种非常厌恶的态度,习惯性地呵斥自己。

 

以前的大德们也是如此,他们在修行过程中并不是没有烦恼,从开始到最后,还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是他们有勇气,依靠一而再、再而三的对治,烦恼的本体自然暴露无遗,最后它“羞愧难当”,慢慢就消失无迹了。

 

因此,我们每次做不如法的行为时,一定要呵责自己,心里默默地发愿:“从现在以后,再也不犯诸如此类的过失。我这个人太坏了,所学的知识,除了看别人的过失外,自己根本没有行持。”其实,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是治疗八万四千烦恼病的甘露妙药,但因为自相续太低劣的缘故,有时候接受不了,有时候虽然表面上接受,但全部成了口头禅,只会纸上谈兵,无法与自相续结合起来。要知道,我们学习的这些教言,并不是看别人过失的镜子,而是为了反观自己、针对自己。

 

尤其一定要经常发誓再不造罪业,这种发誓的力量非常强。明朝嘉靖年间,江西有一位俞公,人虽然很聪明,但一生中的灾祸接连不断:他有五个儿子,四个夭折,一个失踪;生了四个女儿,也只剩下一个。(那天有个人说:“你们藏族人的孩子特别多。”看来汉族人的孩子也不少,只不过是现在政策控制了而已。)他妻子伤心过度,两眼都哭瞎了。(藏族人当中,因伤心而哭瞎的历史,我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但在汉地的很多书里面,经常是这个人也哭瞎了,那个人也是哭瞎了,他们是怎么哭的?这个问题我正在研究当中。)

 

后来俞公通过一些因缘,深深地意识到:自己以前虽然做些善事,但都是在表面上求虚名,心中的意恶太重。于是在观音菩萨像前,叩头至流血,发誓愿善念永纯、善力精进,倘有丝毫自私自利,永堕地狱。从此,他一言一行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并于每月的最后一天,对该月行为作一番总结,在文字上记录下来。(我们每个人若也有这样的正知正念,经常总结当月做了什么坏事、做了什么好事,或者一年中到底做了什么,对自己有所监督还是很好的,否则,不管过了多少年,自己变好变坏也没有察觉,这样不太好。)后来因为三宝的加持,他的命运有了明显改变:走失的儿子回来了,妻子的双目复明了,事业等方面也非常圆满。可见,行持善法的功德无量,他今生如此,来世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立下坚定的誓言非常重要。有些人出家或者受居士戒时,发露忏悔以往的罪业,立誓今后一定要改变,有了这种坚定的誓言后,很多行为与过去大相径庭。在我们学院里,也有些闻思成绩相当好的人,以前在社会上混得很厉害,周围的环境比较可怕,但现在通过学佛以后,跟过去相比起来,自己也觉得有天壤之别。

 

其实,一个人的心能不能转变,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坚强,如果坚强的话,心是可以转变过来的——依靠上师的加持和自己的精进,以往特别散乱的,后来对学法很有兴趣;以往行为相当不如法,后来变成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这种情况不可胜数。

 

 

——恭摘自《入行论广解》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每个人都会老、会病、会死,此时如何才能勇敢地面对呢?就是要提前透彻地去了解,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否则如果一直消极地等待,疾病真的降临时,就会手足无措;衰老真的出现时,就会陷入痛苦。


-索达吉堪布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