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些人,他们如此需要你
当下的力量87
DISCUSSION
宝宝:如何确定自己在保持觉知呢?
奶奶:看你能否从每分每秒的痛苦中跳脱出来。我自认为这份能力还不错,但2022年的最后几天却让我大跌眼镜。我发现自己在感染病毒后的那段时间,似乎身心都元气大伤,我丢失了那份觉知,连能量交换也做不来了,为一点小事都能不快好几天!我意识到了问题,默默地做起那些最基础的事情来,唱歌、接通水库……
很多人喜欢加入各种班级,学习复杂理论,要知道,研究可能让我们成为专家,最多能到达更高级的无意识层面,但这些理论却无法让我们超越大脑,如果以为广文博学就能抵达最美好的光明,那就大错特错了。由于被“假我”操控,我们很容易因不错的辩才、学识或理解力而自命不凡,拉高踩低,堕入竞争攀比的陷阱中。因此,大家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要迷失在这些所谓的光环中。
这两天,有个人不停地夸我:“哎呀,奶奶好厉害,奶奶什么都知道!”幸亏我知道,这些只是一时恭维,他说的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一堆一堆的概念累积:我的外表、学历、家庭,我的过去、现在、未来等等。什么是真正的我呢?是当下这一刻,没有过去,没有将来,没有他人,也没有自己。
但真我往往被我们抛之脑后,我们是如此习惯将当下丢失,一味向外抓取,如同葡萄藤上砍下的枝蔓。我们完全将那个虚假幻相当成了我,不断地浇水、施肥,悉心呵护,不允许加诸其上的任何冒犯,不知这些子虚乌有之物,与我们其实毫不相干。
但我们中的多少人,正岌岌喂养着这个真我衍生出来的外在毒瘤啊,包括奶奶也不例外。我问自己:“你为什么要去学中医?肯定不是为了钱,但有没有刷存在感的想法?是不是想扮演一个拯救者的角色呢?”如果是,那么,“我要拯救你们”的这一念头就会不断喂养“我”,我的一切行为就是为小我打工。
什么是真正的利他?是你自光明,万物皆因你而照亮,但你不执着于此。就像阳光雨露,万物都被其无余滋养,而自然界却从未曾希求过任何回报,甚至不需要任何赞美和感谢。而我们的心理又是怎样的?哈!我都帮了你三天了,你都没什么表示!费劲巴拉地跟你说了这么多,你还不听,别怪我不客气了!旋即踢出朋友圈……这是哪门子真爱呢?是赤果果的筹码兑换啊。
所以,大家一定要时常问问自己,我做的这一切, 究竟是为了什么?千万不要喂养了一堆自我,以及从自我长出来的毒瘤,还在那儿沾沾自喜,认为自己人间清醒,在迈向无我的“康庄大道”哦。
宝宝:有个故事是,一位老奶奶的孙子被水冲走了,别人催促老奶奶快去捞时,老奶奶却慢条斯理地说:“哦,不执著。”
奶奶:做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心态,比如布施一碗稀饭。第一种人想:“看,我能给大家施粥,我是本村最大土豪,有钱真好。”第二种人想:“生活不易,乡亲待我亲厚,今天我有机会给大家施个粥,略表感恩,实则我幸。”第三种人呢,他只是去做,做了便放。这算是比较高段位的境界了。
对“不执着”,还是要分二谛来看,要是我遇到故事中的事,我一定会去救孩子,尽全力后没有救成,我才会告诉自己“不执著”,尽人事,听天命。凡夫要做好凡夫世俗本位的事情,不管生活中的问题以何种名义到来,都不要令其成为束缚自己的因缘。
如果我对一些事情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其实得益于高人们多年来的耳提面命。该学的一定要学,大家不能以“奶奶说的,这个不要学”为由而放弃学习,只是不要将途径与目的混为一谈,以为通向罗马的路只此一条,别无他途,甚至自动加入学霸鄙视链,比如,以是否加入了某些班级而瞧不起别人。
每个团体应有自己的管理制度,但我们也要清楚,自己没有将他人划分高低贵贱的权利,任何一个人站在我们面前,他的境界如何,我们根本不知道。
宝宝:父母感染后,我觉得必须每天都应该关心他们,有时候我想,有必要吗?《血战钢锯岭》里也有一个拯救者的角色,孝顺和拯救的区别在哪里呢?
奶奶:《血战钢锯岭》的主人公被迫去到某个特定环境,尽力做不违背意愿的事,不杀戮,并尽己所能帮助别人,先“诸E莫作”,后“众S奉行”,有点拯救者的感觉。
但善待父母不是一项拯救,而是我们的义务,如果我们的父母病倒在家,我们的照顾是责无旁贷。有人也许会问,哎呀,奶奶,您不是叫有的人离家去住酒店吗,他家里人难道不需要照顾吗?后者的家人是完全可以自理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随时抽离。如果家里不是年迈的父母,就是嗷嗷待哺的幼儿等缺乏生活能力的群体,我们断然不能撂挑子走人,应是舍我其谁,主动担起那份重任。
宝宝:可能父母只需要我60%的关怀就已足够,但我却非要给到100%,我是不是关心得太多了?
奶奶:可能现实跟你想的有点不一样哦。中国的父母与儿女走着两个极端:儿女通常厌烦老一辈的关心与唠叨,而对下一代的爱再多也不嫌,大多数父母恨不得一天接到儿女100通电话,这也是我们现在的一种集体共业吧。
当年祖师爷们制定法则的时候,也参照了2500多年前的印度社会。我对专业中的某些规则曾产生过一些疑惑,请教高人时,他说:“这些无关善恶,只是顺应时代特色罢了,因为只有这样做,才符合当时的礼仪。”
所以,我们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学着把对儿女的那份疼爱拨一点给父母。
有段时间我曾非常抑郁,抽出更多的精力来帮父母做事,那时,我才发现父母多么需要我。世间的爱就是这样的不对等,父母眼中都是我们,他们考虑的是不影响我们的工作,不让我们烦心、受累,我们却是那样忽略他们,或大呼小叫,或礼数不周,将大恩父母遗忘于工作、感情、家庭、旅行、玩乐之后,有恃无恐地冷落着他们。
某部经典中也说了吧,父母的恩德特别大,子女悉心侍奉,将双亲扛在肩上转绕大地,也难报其恩德。也许我们最该学习的是如何更好地关心父母,爱这些真正需要我们的人,而不是一味考虑自己的方便、舒适,堂而皇之地找借口。
TO BE CONTINUED
✦ +
各位宝宝,全新的《智慧融入生活》栏目将继续由日月慧灯平台独家推送,大家如果在工作、生活、情感、家庭、亲子关系等方面有任何困惑或心得,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提问与分享,且听奶奶为您分解。(请竭力保护平台,专业问题勿提,提了我们也无法回答,反复提出且劝阻无效者,我们只能将您列入黑名单哦)让我们一起用正确善巧的方式,解决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吧!
因为奶奶不是专业医生,没有行医执照,随便给大家开方子可能会犯法,所以不再收集医药方面的问题,我们只能就如何养生等方面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另外,在后期整理时,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在往期文章or问题汇集中已作答,因此建议小伙伴们提问前,可以进入“日月慧灯”平台搜索关键词,在往期分享中寻找答案,若仍未解决,再提问也不迟哦!
心灵乐园
充满了烟火气的智慧小水滴
扫码关注
解锁智慧分享大礼包
更多智慧与生活内容分享
请移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