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学习《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之004
经论命名的八种方法:
1.根据讲法的地点,如《楞伽经》是因佛在楞伽山(今斯里兰卡境内)所说而得名。
2.根据讲法的时间,如《父子相会经》,表明是释迦牟尼佛与父亲净饭王相会时所说的经,又如《涅槃经》是佛将入涅槃时所说的经。
3.因祈请的弟子而得名,如《宝月请问经》、《婆罗门女请问经》等。
4.以所诠之义而得名,如《十地经》。
5.以颂词的数量取名,如《般若十万颂》、《六十正理论》、《戒律三百颂》、《唯识三十颂》等。
6.以作用而取名,如《现观庄严论》、《中观庄严论》等。
7.以比喻取名,如《佛说稻秆经》、《白莲花经》、《智慧品释·澄清宝珠论》等。
8.以作者取名,如《维摩诘所说经》等。
其余尚有以上师教言取名,比喻与意义和合等方法而取名。
取名之必要
在《楞伽经》中云:『若不立名称,世间皆迷蒙,故佛巧方便,诸法立异名。』为了便于分辨取舍,每部经论都有属于自己的名称。上根者,能依靠经论之名而知义,中根者可以依名解其大意,下根亦能依名查寻此书。
《金刚经》为什么以「金刚」为喻?
此经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藏文又名《般若三百颂》。般若波罗蜜梵语为「巴热玛达」,意思是智慧到彼岸,或者智慧度。通常译经的时候有五种文不翻,此处般若有多种含义故不译,本经以金刚比喻般若智慧,波罗蜜是到彼岸的意思,即依如金刚般坚固的般若智慧,能摧毁我法二执,永出三界,到达智慧彼岸获得大安乐涅槃的果位。
《金刚经》以金刚为喻,将般若空性喻为金刚。
《摧魔金刚仪轨》中讲述金刚具有无坚不摧、不坏、不变等七种功德;另有内典中说,帝释天王手中持金刚与阿修罗战斗,此金刚是由一位仙人的骨头做成,能摧毁一切而不为他坏。同样,般若空性犹如金刚,能摧坏一切世间颠倒邪见执著,这些邪执却不能损坏般若智慧,真正有了般若正见,世间任何邪魔外道也不能动摇。
金刚有个不共的特点:能坏一切,却不为一切所坏。同样,般若空性也是如此,它能摧毁各种各样的邪见执著,却不为任何一种邪见所毁,从这个角度来讲,二者具有相同之处。
此金刚般的智慧也叫金刚心,如《大智度论》卷四五云:『一切结使烦恼所不能动,譬如金刚山,不为风所倾摇,诸恶众生魔人来,不随意行,不信受其语,嗔骂谤毁,打击闭系,斫刺割截,心不变异……诸虫来啮,无所亏损,是名金刚心。』
上师教言:
有些人听几句佛经,就认为佛教只是什么都不执著,于是千篇一律地排斥一切。却不知道什么都不执著,是佛教中的胜义谛,要想达到这种悟境,前提必须要积资净障;而且就算已经达到了,世俗中也不能轻视断恶行善。
欢迎关注“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微信号:WYBS_HK
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官方网站及新浪微博。
邮箱:wybs.hk@gmail.com
网址:http://www.wybuddhist.co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57384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