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无明和聪明是不矛盾的 Back

无明和聪明是不矛盾的

慈诚罗珠堪布平台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2018-04-27



点击关注平台
回复“佛说稻秆经
获得已连载合集
从此,学习路上不掉队



“安乐想”就是认为这个轮回是幸福的、快乐的。但是它没有发现,比如说佛教讲三种痛苦:苦苦,就是我们大家都感觉到的这个痛苦;另外一个是变苦,变苦是当我们的幸福和快乐结束的时候感受的,还没有结束之前,我们过的生活越快乐越幸福,结束的时候,当它发生变化的时候,之后就越会痛苦,之后的这个痛苦跟什么东西有关系?


跟之前的快乐有关系,如果变化之前没有那么快乐的话,那么变了以后也不会有那么大的痛苦,这是它导致的,所以这样的痛苦我们常人没办法察觉。所以当他在过幸福快乐生活的时候,他就认为这个是快乐、安乐,但是隐藏在它背后深处的这些东西他都没有发现,也是看了它的表面然后判断它是幸福。就像我们的视觉看到这个桌子的表面,然后我们断定它是静止一样。这个“安乐想”也是无明,是错误的。


“众生、命、生者、养育”,“养育”也就是自我的另外一个不同的名称,“士夫”也是人的意思。比如说早期的时候,丈夫也就是大丈夫,小丈夫,也就是普通的人叫作丈夫,然后“士夫”,这些都是自我的称呼,自我的名称。


“人、儒童”,我们刚才已经讲过了。“作者”,然后“我、我所想”,那么这些都是“想”。

“安乐想,众生相,命想,生者想,养育想、士夫想、人想、儒童想、作者想、我想、我所想”,这些“想”都是它的观念,而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所以这些观念都是“无明”。



及余种种无知


除了这里提到的这些以外,还有各种各样愚蠢无知的想法,都叫作无明。所以佛教讲的无明,跟我们世俗人讲的聪明是不矛盾的。佛教的无明可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是聪明,我们生活当中的聪明,实际上是无明。无明跟聪明这两个不矛盾。


聪明是在表面上,从现实生活的层面讲的。无明不是这个层面,是更深层次的,从这个层面去讲的,这两个层次不一样,所以不矛盾的。


聪明,同时它可以是无明。无明在现实生活的层面讲,它可以是很聪明的,比如说有些人很聪明,这个聪明它建立在什么上?它基础是什么?基础就是无明,所以这两个不矛盾。


我们可以这么讲,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建立在各种各样执著上面的所有的这些观念实际上从深层次的角度来讲都是无明。



比如说我们的眼睛,正常情况下看到的这些所有的东西,从显微镜的角度来讲,全部都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静止的;然后我们看到的都是这样的整体的。显微镜看没有静止的东西,也没有一整体的东西,都是原子分子。所以从显微镜的角度来讲,我们的眼睛正常情况下看到的都是错误,都是错觉。但是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讲,不是错觉,这两个不矛盾。所以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聪明,跟佛教讲的无明,也不矛盾。原因就是这样。


所以这些“想”都是无明,“及余种种无知”,还有更严重的无明。比如说认为不存在善恶因果,不存在前世、来世,这样的无明是比较粗大的无明,比较严重的无明。



此是无明


这些都是无明,这叫作无明。无明是十二缘起的开头,就像火车头一样。因为有了火车头,所以几十个车厢都跟着它走,我们有了无明,后面所有的缘起都跟着无明走,所以无明是我们轮回的源头。因为有了这样的无明,然后就产生了后面所有的十二缘起。如果无明不存在,后面的这些都不会出现,所以无明是轮回的源头。


所以我们学佛修心、想解脱的话,我们必须要去找一个能够破坏无明的东西,而且对无明的破坏力量很强的,杀伤力很强的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可以把无明消灭、破坏,然后后面的十二缘起都会停下来。火车头不动了,那么后面的这些都不会动。同样,我们把无明消灭了,轮回它就不会再流转。那这个东西是什么?就是智慧。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常想、坚牢想、不坏想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一想”和“一合想”?

真相只有一个

慈诚罗珠堪布官方法宝平台法宝请购指南

“慧灯育苗“ 赠书长期开放(点击详情)


点击下图二维码,即可请购法宝。↓

(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与平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