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 · 心
来自RBQ大学演讲伏藏法的金刚语
健康之道
编者前言
世间虽有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但人们都想要避苦求乐,希望老、病的种种苦不会在自己身上上演。
即便不是瘟疫流布的今天,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对健康依然非常执著。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已经成为现代人类关注的大课题。
如何观察,如何面对,如何预防,如何解决……一系列的答案,请在本次共享的专题中寻找。
观察一
当今人们的身心不健康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非常发达,物质条件相当不错。虽然人们常认为“现在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发展不快”,诸如此类有许多想法,但跟19世纪、20世纪比起来,生活水平确实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然尽管如此,与此极不协调的是,人们的内心却日益苍白、贫瘠,所以在这样的时代中,大家对精神领域的渴求,其实远远超过物质所能带来的满足。
打个比方说,如果你给一个人10万块乃至100万,他不珍惜的话,很快就会挥霍一空,但你若从思想上给他传授一个非常有用的知识,那么在他的有生之年,这个谁也抢不走、盗不走,永远都能带来无边的利益。
如今大城市里的人,很喜欢一味地从外境上寻找快乐,往往忽略了内心的宁静、满足,究其原因,这也是源于教育所致。从我们上学开始,老师就总是强调赚钱,家长也只重视考试分数,从小就培养我们追名逐利、自私自利,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个人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大家应该心知肚明。
所以,有时候通过观察自身的苦乐,及身边各行各业人士的状况,有些道理也不难明白。
现今21世纪,跟二十年前相比,衣食住行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可在各种压力的强势侵袭下,大多数人都处于“过劳”状态。
据2009年《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白皮书》披露,北京、上海等十余个大城市里,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近60%,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不到3%。而且调查显示,白领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买房供房、父母健康、孩子教育、情感婚姻。这就像四座大山一样,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感受不到任何的自在、安乐。
前不久在我家乡,有一群六年级的小学生毕业时,他们兴奋地说:“我们再也不用排队了,可以到更高的学校去了。”我开玩笑道:“你们越上去的时候,越会觉得前面的压力大。”
确实,在座的诸位成年人,现在虽然不用读书、不用排队了,可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你们所感受的痛苦比排队还要大。
2010年3月,《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对中国公务员群体和城市白领人群,展开了一项健康调查。调查表明,超过88%的人认为自己处在或接近“过劳”状态,而且精神压抑、特别烦躁,缺乏快乐感和满足感。
尽管人们都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最有意义、令人快乐,但是真正去观察时,实际上他们一个个苦不堪言,疲惫不堪。
所以,现在城市里的人,大多数身心都不正常。不正常的原因,一是因为劳累过度,二是欲望强盛,三是生活没有规律。
在这样的趋势下,如今精神类疾病患者越来越多,据统计,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患精神疾病,而且中国每年因精神问题自杀者高达20万人,这个数据真的相当可怕!
观察二
佛教如何营造身心健康
1、树立信仰的必要性
若要治疗这些心理疾病,最关键的就是要有一种信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发现:拥有高尚信仰情操的人,精神压力较低,社交关系活跃,饮食习惯健康,因而身心比较健康;反之则有损健康。
心理学家荣格(Carl G. Jung , 1875-1961)也认为,现代人心理疾病的增多,与信仰的衰落有很大关系。他在《寻求灵魂的现代人》一文中说:“在科学极其发达的当今时代,人类的思想极不健全,此时就需要一种宗教信仰。而在所有的宗教中,佛教的心理疗法最为殊胜,包括坐禅、祈祷、诵经、念咒等修行方式,被认为对治疗心理疾病有颇佳疗效,并被采用、改造为心理疗法。”
所以,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内容,着重是强调佛教可以息灭现代人的痛苦。如果没有它,即使你拥有财富地位、事业成功,可是身体日益疲累不堪,心里始终充满苦恼、不满足,那有再多的钱也没用。
当然,在座各位中,有些人一直信仰佛教;有些只是半信半疑;有些从事科技工作,不但没有信仰,反而还想通过各种方式,驳斥信仰者的一切观点。
其中,后一种人务必要有智慧,否则,你根本不了解信仰的作用,就以自己的分别念想驳倒别人,这是非常不科学、不理性的做法。
要知道,一个人如果有了信仰,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痛苦,心里也有了皈依处和依靠处。
记得在2002年2月22日上午10点,美国前总统布什来过你们清华大学。当时我在厦门翻译《释迦牟尼佛广传》,打开电视时,恰好看到了这一幕。至今已经过了8年了,但他当时演讲的很多内容,我仍然记忆犹新。
他在一段话中提到:“美国95%的人信上帝,我便是其中之一。信仰为我们指出一种道德的规范,这超越人们的法律,也号召我们承担比物质利益更为崇高的使命。宗教自由,不仅不可怕,而且应当受到欢迎……”他讲的虽是信仰基督教,但不管基督教也好、伊斯兰教也好、佛教也好,有信仰的人跟没信仰的人相比,还是有信仰好。
倘若你有了信仰,今生的行为就会有种约束,否则,不知有后世的人,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诚如《涅槃经》所言:“不见后世,无恶不造。”
说明
昨天开始准备连载的《八大菩萨传》,因故暂停。
是否适合继续连载,后期再看因缘。
急于阅读的朋友,可购买正版图书哦~
文字整理 | 一心一意
排版 | 一心一意
图片 | 嘉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