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规教言论》第三课 学习笔记
བྱང་ཆུབ་སེམས་མཆོག་རིན་པོ་ཆེ།།
菩提心妙宝
མ་སྐྱེས་པ་རྣམས་སྐྱེ་གྱུར་ཅིག།
未生者当生
སྐྱེས་པ་ཉམས་པ་མེད་པར་ཡང་།།
已生勿退失
གོང་ནས་གོང་དུ་འཕེལ་བར་ཤོག།
辗转益增长
识别小程序码查看或下载
本课一共11个偈颂,依次为:
一、卑劣行如何感苦果之理,第1—3偈:
1、违盟无耻非法行,所获财食无愧用,不顾闲言恶语故,身神肩神皆消遁。
▶ 若违背誓言、邪命养活、无惭无愧,护法神也会远离。
2、他人财富圆满时,自心无端感刺痛,恒时讥毁众人故,依怙神众无力护。
▶ 若嫉妒、造谣、毁谤他人,护法神也无力护持。
3、如此彼等之因缘,摧毁自续之福德,如人住于不净地,虽求百千天龙尊,然欲亲近极难为,尔时有人如此说,哎呀吾辈多祈诵,何故于事无稍利?
▶ 若持以上卑劣行,则相续中的福德被摧毁,即使祈求护法神,也无法获得加持。
二、劝浊时众应遮恶行,第4偈:
浊时众生福报浅,平时行为不善巧,受彼报应当了知,汝应莫作诸恶行。
▶ 若人具足前世恶业之因、今世非法之行,则必感受苦果,故莫再作恶行。
三、高尚行如何感乐果之理,第5—11偈:
1、士夫多数望自身,集聚一切胜福德,然不了知无其根,如同瘠地播种子。
▶ 贤善人格是集聚一切世出世间殊胜福德之根。
2、拥有智慧福德者,自然具足诸功德,若具功德则诸天,不求亦将自然集。
▶ 若有智慧和福德,无需勤作而功德自然圆满,不需祈求而诸天自然集聚。
3、何人表里为一致,所发誓愿极坚固,众人于彼亦欢喜,诸天喜之何须说。
▶ 若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誓言坚固,则能令他人欢喜,天神护佑。
4、何人知恩且报恩,深信因果无倒行,人亦设法饶益彼,诸天利之何须说。
▶ 若人知恩图报、深信因果、行为如法,则能得他人恭敬饶益,天神护持。
5、何人勇敢不脆弱,亲怨悲恨不颠倒,国王亦为护如眼,诸神护之何须说。
▶ 若人勇敢坚定、恩怨分明,则能得国王、天神护佑。
6、一切所取所舍事,人前虽可保密之,于天却难保密故,欲得成就誓为主。
▶ 所取所舍,虽能在人前保密一时,却瞒不过圣尊、上师、本尊、护法的天眼,故行为不能与最初的诺言相违背。
7、何人发誓语坚定,成办大事具慧力,诸天于彼亦生惧,余众畏之何须说。
▶ 若人誓言坚定,有洞察时事的智慧,则护法天尊亦生敬畏之心,一般的众生就更不用说了。
丁一、建立卑劣行如何感苦果之过患理。
戊一、卑劣行如何感苦果之理。
违盟无耻非法行,所获财食无愧用,
不顾闲言恶语故,身神肩神皆消遁。
一、颂词释义:
违背誓言,邪命养活且无有任何惭愧,遭受恶言诽谤也无所谓,这样的人,不但会被人所厌弃,甚至与生俱来的护神也会舍己而去。
二、天神存在理。
三、天神护持理。
有惭有愧,天神护佑;无惭无愧,天神远离。
他人财富圆满时,自心无端感刺痛,
恒时讥毁众人故,依怙神众无力护。
一、颂词释义:
见到别人财富圆满、有名声地位、闻思智慧不错,就妒心强烈如刀割火烧,对他人造谣诽谤,这样的人,依怙神众也无力护持。
二、诽谤果报:
《百业经》公案,诽谤圣者堕无间地狱。
三、劝诫应断:
勿诽谤、勿随行。
如此彼等之因缘,摧毁自续之福德,
如人住于不净地,虽求百千天龙尊,
然欲亲近极难为,尔时有人如此说,
哎呀吾辈多祈诵,何故于事无稍利?
一、颂词释义:
上述卑劣行将相续中的福德摧毁殆尽,犹如住在厕所里,虽然陈设玉脂琼浆、琳琅供品,天龙八部等护法天神也不会来亲近你。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我交了这么多钱让寺院念经,也求了很多护法神,为什么他们没有加持,我的生意还不顺利?我的事情还不成功?”
二、不得护持理:
天尊、护法神在诸佛菩萨和上师面前发过誓,不帮助人格卑劣之人。
三、不求而得理:
为众生发菩提心,断自私自利心,则不求而得护持。
戊二、劝浊时众应遮恶行。
浊时众生福报浅,平时行为不善巧,
受彼报应当了知,汝应莫作诸恶行。
一、颂词释义:
五浊兴盛时期的众生福报浅薄、平时的行为不如法,所以频频感召不如意之事。了知此理之后,希望不要再造恶业。
二、劝诫应行:
佛法加持不可思议,护法力量不可思议,倘若行为如理如法,福报一定会逐渐增上的。
丁二、建立高尚行如何感乐果之功德理。
戊一、总说高尚行如何感乐果之功德理。
己一、高尚行如何感乐果之理。
士夫多数望自身,集聚一切胜福德,
然不了知无其根,如同瘠地播种子。
一、颂词释义:
人们都希望能积聚一切殊胜的大福德(世间成就及出世间功德),但他们不了知自身是否具足条件。如没有贤善人格,就像在荒凉贫瘠的沙漠上播种一样,不可能收获庄稼。
二、成就条件:
证悟以信心、出离心为基础;世法以利他、人格为基础。
三、观察自身:
人真的需要观察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法器、根基,对这些务必要心里有数。
拥有智慧福德者,自然具足诸功德,
若具功德则诸天,不求亦将自然集。
一、颂词释义:
一个人若具足世出世间的智慧,拥有前世所积累的福报,他不一定非要勤作,也会自然圆满诸多功德。如果有了这些功德,则不需要祈求天众护法,他们也会自然集聚。
二、人格贤善护法自来:
1、法王教言:“一个人的行为若非常圆满,纵然没有天天求护法神,彼等也会前来相助。”
2、不待供养:只要你人做得很好,凭良心和道德做事,即使你忘了或者没时间供养,智慧护法神也不会惩罚,反而一直跟随,恒时赐予保护。
三、护法天众必不可缺:
在世间当中,我们不仅需要人的帮助,还需要护法天众的帮助。
何人表里为一致,所发誓愿极坚固,
众人于彼亦欢喜,诸天喜之何须说。
一、颂词释义:
若能做到表里一致、言行如一,当面与背后不相违,誓言、承诺如同刻在石上的花纹一样永远不变,众人一定会喜欢他,护法天神明察其为人之后,对他欢喜又何需怀疑呢?
二、实在做人:
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最终能够获得成就。
三、教言殊胜:
上师如意宝及传承上师对这个短短的教言如是重视,有很多不共的缘起和意义。
何人知恩且报恩,深信因果无倒行,
人亦设法饶益彼,诸天利之何须说。
一、颂词释义:
不管是什么样的人,若能知恩报恩、深信因果,不仅世间人会恭敬他、饶益他,有天眼通的护法神和天尊,完全能了知他的心,帮助他就更不用说了。
二、护法护佑不可缺:
本部论典中相当一部分道理都在讲怎样获得诸天护法的帮助,因为若没有得到他们的保护,一切事业都不可能成功。
三、好人坏人之界限:
知恩报恩、深信因果。
何人勇敢不脆弱,亲怨悲恨不颠倒,
国王亦为护如眼,诸神护之何须说。
一、颂词释义:
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勇敢、有坚强的意志,恩怨分明,哪些是亲人、哪些是怨敌,哪些是悲悯的对境、哪些是憎恨的对境,一点都不颠倒含糊,那么明君圣主也会像爱护眼目般器重他,做事情经常委以重任,诸天神也会敬重保护。
二、概念区分:
恩怨分明不是报仇,亲怨平等不是愚舍。
三、护神所重:
护神对人文道德、世间道义非常重视,真正具有这些法相的人,他们会竭尽全力护持。
四、教言殊胜:
看似简单,行持不易,结合了世间出世间之规。
一切所取所舍事,人前虽可保密之,
于天却难保密故,欲得成就誓为主。
一、颂词释义:
在世间中,每个人都有所取所舍之事,若真正的行持与最初的诺言相违背,虽然可以在人前保密一时,却瞒不过圣尊、上师、本尊、护法的天眼。
二、教诫应行:
要想获得一定的修行境界,当面和背后应尽量表里如一,所发的誓言不要轻易放弃。
何人发誓语坚定,成办大事具慧力,
诸天于彼亦生惧,余众畏之何须说。
一、颂词释义:
既有坚定的誓言,又有洞察时事的智慧,护法天尊亦对其生敬畏之心,认为他非常厉害,一般的众生就更不用说了。
二、学院事例:
一位老修行人誓言坚定,一旦决定的事情,高僧大德也承认,令人恭敬之情油然而生。
三、教诫应行:
如果具有贤善人格,自然能具足威仪,获得护法神和众生的恭敬。
一、有关护法天神。
1、护法天神真实存在。
我们来到人间时,每个人都有天神保护,与自己的关系就像体内的虫一样密切。中阴法门等密法中说:“人的身上有许多俱生神,如肩神、护神、白护神、黑护神……” 有时候打卦也是这样,从卦象上看,某人最近遇到了不顺,是因为肩神不高兴,护神不高兴,或者地神不高兴,需要念什么经来遮遣消除。可见,这些护法天尊是真实存在的。
2、护法天神的护持必不可少。
在世间当中,我们不仅需要人的帮助,还需要护法天众的帮助。如果有了这两者的帮助,自己的事业、运气会越来越增上,否则,做任何事情都会举步维艰。
3、护法天神护持什么样的人。
护法神对人文道德、世间道义非常重视,真正具有这些法相、人格贤善之人,即使因故没有供护法,护法神也会竭尽全力予以护持。
4、什么样的人得不到护法神的护佑。
天尊、护法神在诸佛菩萨和上师面前发过誓,不帮助人格低劣之人。这样的人,即使陈设了玉脂琼浆、琳琅供品,天龙八部等护法天神也不会来亲近。
在这部论典中,相当一部分道理都在讲怎样获得诸天护法的帮助。如果自己被他们舍弃,没有得到他们的保护,一切事业都不可能成功。所以,大家平时应按照本论所讲的那样,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这一点非常重要。
二、有关做一个好人。
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首先要做一个好人。本论从头到尾都在讲这个问题,只有先做一个好人,自己才有学佛修行的机会。世间成就的基础是利他心和做人的基本素质,出世间成就的基础是信心和出离心。
当然,佛法的加持不可思议,护法的力量也不可思议,只不过五浊兴盛时期的众生福报浅薄、烦恼粗重,一方面因为前世的业力,另一方面今生中不如法的行为太多,所以频频感召不如意之事。了知此理之后,倘若行为如理如法,不再造恶业,福报一定会逐渐增上的。
【初劫】
情器世间初成不久的年代。人寿万年,日食地味及香稻等不耕之谷以度时日的年代。【《藏传佛教辞典》V1.1 】
【天眼通】
六通之一,指修得与色界天人同等的眼根,有了天眼通的人,不论远近内外昼夜,都能得见。【《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沙门四法】
“沙门四法”:他人恨我我不恨,他人害我我不害,他人骂我我不骂,他人打我我不打。此为修行忍辱之殊胜法门,否则要想忍辱亦是很难很难的。【《菩提道次第摄颂浅释》宗喀巴大师造颂 SDJ KB讲释】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THE END
明日死谁知 今日当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