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德育 >> 你是在帮孩子解决问题?还是在聚焦问题,发泄情绪!? Back

你是在帮孩子解决问题?还是在聚焦问题,发泄情绪!?



场景一  孩子考试成绩不太理想,

老师反馈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F妈妈


回到家,F妈妈告诉自己要心平气和与孩子沟通。一张口,你最近考试下降,老师说你注意力不集中。你再这样下去,就会变成废人了,现在学习不努力,将来怎么办?你看你这孩子,太不懂事了,妈妈每天都为你操心,什么时候才能自觉点。让妈妈省点心!!!


H妈妈


回到家,和孩子像平时一样聊天,妈妈看这次考试卷子上,简答题只扣了两分,还是很好的。再看看选择题扣分稍微多了一点,妈妈知道你心里会有点难过,不过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找找错题的原因在哪里。


场景二  孩子早上赖床


F妈妈


快起床了,快点,我说过很多次了,你怎么还不起床,等下又要迟到了,迟到了会被老师批评,快点!


H妈妈


拉开一点窗帘,放上柔和的音乐,走到床边,轻轻拍拍孩子,宝贝,妈妈知道你比较困,想多睡会儿,这感觉一定不好受吧。我们再多睡三分钟,妈妈调好闹钟,陪着你,三分钟后我们起床,今天晚上妈妈陪你早点睡觉。



各位爸爸妈妈,你们觉得哪种处理方式孩子更能接受?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长会不自觉地采用F妈妈的处理方式,聚焦孩子出现的问题,发泄自己不满的情绪。


采用这样的处理方式,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呢?


1


给孩子一种心理压力,让孩子陷入自责和自我怀疑中。


父母是孩子最爱的人,也是孩子最看重的人,如果父母采用指责质疑的方式,给孩子贴上一些“标签”,孩子会不自觉认为“自己糟糕透顶”,“因为我很差,给父母惹了不少麻烦”,“父母不爱我了”…


长期在这种心理阴影下长大的孩子,容易自卑、敏感、玻璃心。


2


孩子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和没有责任感,每当出现问题时,面对的都是家长的指责和埋怨。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容易采用说谎的方式躲避家长的指责,容易找理由推卸责任。


为什么很多成年人面对父母会“报喜不报忧”,怕父母担心的背后其实更深层的是怕父母的“唠叨”,而惧怕“唠叨”就是我们小时候面对“埋怨或者指责”形成的心理阴影。


如果你发现孩子总是喜欢说谎,那你应该自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因为孩子天生是不会说谎的,说谎是为了逃避家长的责罚或者打骂。


试想一下,为什么成年人有时候也会推卸责任,因为害怕责罚。


同理,小孩子也是如此。


3


孩子容易对家长产生不信任感,每次发生问题,换来的都是家长的抱怨和不满情绪的发泄。孩子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安抚”以及一起商量如何解决问题。


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孩子遇到问题后,会选择隐瞒家长,自己去解决。


12岁的女生唐琛(化名)从4月开始,时不时地偷家里的钱。


第一次偷600元被父母发现,可是她没有说为什么要偷钱,只是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偷钱。5月23日唐琛再次偷了200元。


爸爸问唐琛为什么要偷钱,她只说买零食,爸爸非常生气,就拿水管打了她。25日凌晨唐琛离家出走,直到31日发现她已经自杀溺亡。


警方调查后才得知:唐琛偷钱是被同班男生威胁,唐琛不给就直接伸进口袋拿。


生活中还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我听得最多的就是,孩子们吐槽:不能告诉爸爸妈妈,告诉了,爸爸妈妈会发火的!


所以,爸爸妈妈们,是不是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大教育家卢梭认为“发脾气”是世界上最没有用的教育方式之一!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试着第一时间和孩子一起来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任何发脾气、指责、抱怨的方式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负面作用!


发生的问题已然发生,家长再“暴跳如雷”也不能改变问题的发生,不妨收收脾气,别再聚焦问题,发泄情绪。学会面对问题,接纳问题,和孩子一起解决!


孔子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喜欢的方式,孩子也同样不喜欢。


希望爸爸妈妈们能采纳我们的建议。


作者:善生

来源:德育行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你真的想要996.ICU式的生活吗?

@所有人,文化课好的人都在学什么?!

一份别样的期末试卷:孩子,我想对你说…

高考的成败,是否能决定人生?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以善存心 以德存世



本文文字已获授权,版权由原作者享有,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