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显密佛网 >> 普贤上师言教·解脱利益 02 l 讲记 Back

普贤上师言教·解脱利益 02 l 讲记

显密佛网 2021-09-04


普贤上师言教・解脱利益
第二讲

嘉威尼固尊者 讲授

华智仁波切 记录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 二、具体怎样思惟的指点
“一、思惟解脱正因之利益,能得解脱地位之正因,即是从暇满难得起,由四部退心法修至相续堪能,之后,从一切道之基础归依开始,直至道之正行全分圆满,其中每一处的利益,当按之前或之后所讲解义而作思惟修。”


下面由外前行四部修法为例,看出修持解脱之因的大利益。


(一)思惟暇满难得 


如果我们能通过三个方面发展修心,将出现生命全新的方向。

三个方面:

  1. 我这次得到的人身是怎么样的

  2. 暇满人身是怎样子的难得

  3. 这个珍宝人身怎么来运用


01
 我所得的人身是怎么样的 

按照《法轨》及《言教》的指导发展思惟。也就是,对于八暇、十满乃至三十四相暇满一一观察,发生确定的认知:我已经得到这样的暇满人身,它是这样子的一种东西,有这样子的自圆满和他圆满的条件。那么这样一个观察,会对于这次的人身,非常明白它的状况。之后就认定,这一次很幸运,得到了一个具有修行缘分的珍宝一样的人身。


02
 暇满人身是怎样的难得 

由三门开展认识:

(1)缘起门

(2)比喻门

(3)数量门

(1)缘起门
具足八暇十满或三十四相的妙好的人身,并不是无因无缘出现的,需要过去生积过无量的福德资粮才得以现前。只要其中有一项条件不具足,就像缺少一种缘没法燃出火来那样,不会有这样子的暇满身现前,或者说不可能出现这种具有修道缘分的生命。从这些因缘极难积聚的方面,会知道这只是昙花一现,是非常稀有罕见的一种生命的状况。

(2)比喻门

其次从比喻门入手,也会发展出清晰的对于此人身难得状况的认识。盲龟值遇轭木孔的比喻,显示了这是极小几率的事件,而人身比这个还要难得。通过引导,自己那么去思惟,就能比量知道它的比例之小。看到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大的茫茫大海,海面上有一个带孔眼的轭木,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为海风随意地吹荡,一只瞎眼的盲龟从海底一百年升上来一次,它的颈部恰好钻入了轭木的孔,这个太稀有难得了!其实,我们得到暇满人身比这个还要难得。通过这一类的各种比喻,才知道这种难得只是一种可能性,或者极难得中的极难得。

(3)数量门

通过层层数量的比较,最后会发现得到一个暇满人身,简直是凤毛麟角。对此要通过实际地比量观察,来发生“少而又少”的认识。就像夜晚繁星数和白天星辰数数量的差距那样,地狱众生数量极多,饿鬼众生极少;再一层层上去,饿鬼数量极多,旁生数量极少;像这样,与旁生相比,阿修罗数量极少;与阿修罗相比,天与人的数量极少;那么与人来比的话,得暇满人身的数量极少。这样就等于亿亿分之一再乘亿亿分之一再乘亿亿分之一,像这样逐渐地去衡量的时候,发现这是极其地稀有难得、极为稀贵的妙宝人身。通过这样的观察,会发生“暇满人身极其宝贵”的观念。


03
这个珍宝人身怎么来运用

只有世法和佛法两条路,要么办世间法,要么办佛法。由于人的心力极强,如果这个珍宝人身用在世间法上,那就成了彻底把自己抛入恶趣深渊之底的坠石;假使用在修佛道上面,它就成了极快速到达菩提彼岸的舟船。如果这两方面的思惟都能推到极致,看到它越来越深、越来越远的结局的时候,就知道人身唯一地要用来修道。

缘起上这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方向。要么办世间法,就是整天在世间八法里起烦恼造业,越来越深地堕到恶趣无底的深渊当中,在这个点上,就是走了一个永远苦的路子。假使反过来用在修法上,就像入了宝山,有很大的能力能随意取妙宝那样,在这个点上,将会出现一个永远安乐的结局。那么就像这样,就发现只有两条路,要么用人身取精华,要么用人身取糟粕;要么用人身取实义,要么用人身取泡沫。通过这个观察,会非常明显地认定两条路,从而发生一个欲乐:我的暇满人身一定要用在取精华上面!从这里加强的话,就出现了大的志愿。

这个就是入道之前的修心,它的发展趋势将会出现相应的胜解、信、欲、勤的四连环链的缘起走向。


四连环链

思惟暇满难得的心理发展的道路,就是通过前面的三个方面去发展观察,然后对于人身这件事情,就看得非常地明白。从过去的无知、模糊、不决定的这些状况脱出来,最终发生一个深刻的定解。也就是非常确认,我这一次真的是得到了具有这样的闲暇和圆满的人身,确实这是一个极其稀有难得的珍宝之身。而且,我的人生的计划上只有这么两条路,要么永乐,要么永苦。假使这个人身去用在办世间法上,那就成了凡庸的人身、空耗的人身、用金盆去盛粪便的人身、造罪的人身、入宝洲而空返的人身。就像这样,非常明显地就知道,如果人身这么用的话,那越来越堕落,越来越可怕。反过来就成了珍宝的人身,用这个人身去修三乘的佛道,逐步地上去的时候,比世间任何的王位、财富等等都具有无上的意义。那么就像这样,一定会首先发生胜解,就是由于整个的轨道全部给你铺好了,充分地给你展示出来、指点出来,你只要按照这个轨道一个一个去思惟、去认识,那整个地对暇满人身的看法,会出现一个非常远大的眼光。

只要胜解一开发出来,后面的信念、欲乐、精进自然就会无难而逐渐地发展出来。原因:这是由智慧的眼目亲眼观察到的,明明白白认识清楚的,这个时候当然心里一点点不会转移的,谁说也不会动摇的,这个时候就出了坚固的胜解。由胜解当然有信念,非常深信暇满的价值在这里,人生最正确的道路一定是修道,那么这个信念会出来。由这个信念,一定会出现一个欲或者志愿,自己心里会考虑:我得了这么难得的人身,今生无论如何,要尽可能用它去摄取精华要义。这个时候,会出现一个想把整个生命用于修道的志愿。这个愿力一旦加强起来,达到了猛利的程度,那么只要它的力量一起的时候,就抓着心不会流落到办现世的那些法上,因为知道那些都是粪便,都是糟粕,都是无意义,都只是让自己沉入恶趣的坠石。像这样子的话,就推动着心自然日日夜夜、分分秒秒用这个人身去摄取精华义。

第一个部分的道心发展出来,根本上就出现了人身要用于修道的志愿。那么以这个作为前因,今生从现在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日日夜夜都会投入修道。最终,当然自己也成了金厄瓦格西那样。他一生昼夜都投入于修行,仲敦巴格西劝他应当休息,他说:的确也该休息,但每当我思惟人身是这样难得,我就没有空闲休息。他一生当中念了九亿遍不动佛心咒,从未躺卧睡眠。


■ 反面的显示
相反方面去看,假使没有进行这部分的修心,我们将落入什么状况?对比就会知道这个法的重要。其实,有没有思惟或者有没有思惟到量,出现的利益与过患简直有天壤之别。只是表面听听、表面修修,说起来也都头头是道,最多也只是个形象。这其中的每一步,并没有用自己的智慧抉择、思惟断定,乃至产生深刻的定解,那后面的四连环链的转心,不可能有什么效果。也就是,你没有真正按照三个部分清清楚楚地看到那些事情,你怎么会知道?你还是糊里糊涂地,不知道我这次得到的人身是怎样的情况,也不知道这个人身是怎样的稀有珍贵,更不会有“我这个人身要做一个怎样的计划,一定要珍惜这一次,这个上面有永乐永苦的两条路,我一定要选择好”,然后立志愿投入于修道,这些根本不可能出来。这个上面的胜解没发展出来,后面的信念、志愿、精进都没办法出来。那么像这样,身心一定不堪能,处处都有现世法的诱惑,有各种蛊惑人的言论,各种眼花缭乱的似乎特别有意义的现世生活,只要碰到一个,身不由己地就卷进去了,而一旦卷入就难以抽身出来。
现在人类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因此应该特别就网络的生活而作观察。对于这个人身难得,没有真正地发展出那么大个胜解的力量、信念的力量、志愿的力量,结果就连一个小小的手机和网络,就会发现,这个里面我一定追求,这个上面我一定不能放过,一定要大量地投入时间去做,或者一旦卷入其中的时候,也是糊里糊涂地一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几乎全成空耗。为什么几乎成了空耗呢?这非常明白,一旦你卷入网络,自己都会发现连一个基本宁静的状态也没有,怎么可能心相应法呢?连很安心地坐在这里,安安心心地放松十五分钟都不可能,因此,从这么一个点上就出现大的过患了。整个的人生都在一些胡思乱想、昏天昏地、散乱掉举、放逸狂奔,种种的妄动的心当中,也就是根本没有一种心来把握住它,绝对地往一个修道的方向上去走。就像这样就会清楚,如果没有发展暇满难得的修心的量,也就没有一个把持身心的力量,结果从道的一个开始上面就没有往佛道上面走。
正确的思惟开展出来了,最好的情况当然是跟金厄瓦格西一样的,一生用于修道,所有的现世法都是一些糟粕,根本不愿意把这样的宝贵人身用在那些无意义的事情上,这个大的观念让他全身心都投入修行了。等而下之,不能做到这样,在世间有家庭、有生活等等,但是起码会出现一个“修行是第一位”的心,只要自己能自主把握的话,绝对的,这个时间不愿意用在世间法上。这个堪能性,就是因为心里出现了非常大的胜解、信念、志愿,以这个来把持的话,他就会尽量地精进地将人身用于摄取实义上,他自己的心里非常地断定:我这一生就是要用来修道的。

这第一个解脱道的部分,就使得我们整个的生命的机车开在一个修道的轨道上,而且一直推进往这儿走,不会换到别的地方。那么就像这样,从正反面思惟:修暇满难得有怎样的利益。

思惟3分钟

(二)思惟寿命无常 

这个道轨从四个方面开拓思惟,发展相应的道心:

1.一切有为法是怎样一种结局

2.我这次的生命是怎样的无常

3.在这种无常的情形下,我要干什么才对自己有益

4.发展强大的念死的道心,把握当下


01
一切有为法是怎样一种结局

从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到过去古佛如何出世、圣者如何出世等等,时间上要看到从一个大劫到四季、到每一天,再到人世间的四边所摄的所有事情,整个要看到一切有为法是无常的法,生就是死法,崇高就是堕落法,积聚就是消散法等等。如果能真正由经教、正理、事实三个方面,在每一个课题上都作一个非常详细地、明白地观察,这样一定会发生大的胜解。

整个的有为法的范畴,大大小小的器界情界的法,具体落到我们近前的四季的变化、昼夜的变化,平常碰到的家庭、工作、事业种种的情况,都在结局上观察,才知道忙来忙去最后全是一场空。也就是,最后都衰败了、破灭了、消失了,连一个泡沫的影像都留不下。要看到最后的结局,然后就出了一个胜解,所有世间的法全部都是这样子的,没有什么意思的。

02
我这次的生命是怎样的无常
由道理门、见闻门,确认我的生命是无常的,朝不保夕。正理就是从死缘极多、活缘极少、少数的活缘也都几乎变成死缘,这样来看到这个生命的确就像一个浮泡一样,什么时候风一来就破灭了。再从见闻门上看到,多少人绝大多数的情况,都是突然之间一个死缘来就死掉的。在这样一个寿命不定的南瞻部洲,一个末世充满了死缘的环境里,看到了有些人在胎中死,有些是刚出生就死,有的幼小时候死,有的青壮时候死,有的得病死,有的车祸死等等。这样就发生一个深刻的定解:不但会死,而且连今天也难保不死。那么这就彻底地转掉了过去所谓的“生命是永恒的,今天肯定不会死,人生还很长”等等的这些想法。

03
在这种无常的情形下,我要干什么才对自己有益

有总体的认识和特别此生的认识。总体的认识,所有的有为法最后都化为一空,什么样的法都是要灭掉的、衰掉的、败掉的、消失掉的。看到这样一个结局,就像黄粱梦醒那样,对世间法了无兴趣,哪怕做到转轮王,做到天王,也都是虚诳的,没有意义的,对此不会起欲心;只有修出世间的佛道,才是真正有利益的。特别此生的方面,死期不定,如果今天死的话,这个所谓的身体、财富、眷属,连一个微尘也带不走,所以忙这些毫无意义;只有正法有利益,修任何的法一点不会丧失,全部带在相续里,利益来生。就像这样子,将出现一个想修法的心。


04
发展强大的念死的道心,把握当下

这个修心,将把原先念念念生的心,转成念念念死的心,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心理方向的转变。为什么会起一个非常大的欲乐,常常提起念死呢?就是由于心看到了在念生和念死上,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

如果起念生的心,那就是今天还不会死,还很长呢,我需要忙今生的事情,这些事情一定要料理好,要达到什么样的品质、什么样的标准。比如我们的饮食、衣服、住宅、手机、电脑、名誉、地位、享受等等,一样都不可以少,一样都不可以低。就像这样,全身心投入到现世法的奔忙中,由此就积聚无量的罪业,绝大多数都是堕向恶趣的力量。

念死,知道马上要死了,今天都说不定要死,还忙什么呢?忙了有什么用?这样子他会将现世的计划、追求、行为,缩小到几乎为零,最终变成像噶当派格西的做法那样,今天不管明天的事,这一餐不管下一餐,说不定后面都要死,还忙这些干什么?正是由于发现了在这个缘起的关头上,一定要不断地提起念死的心,因此有一个非常大的欲,常常都会提念死的心,贯彻在行、住、睡的三威仪当中。一到那儿自然反应:“我这是最后一次吧?恐怕回不来吧?”睡觉的时候想:“恐怕明天起不来吧?”到远方去的时候想:“恐怕回不来吧?”等等。那么以这个念死的心,作为一个把持心的方便,就想赶紧要修,我要安住在修行当中。那么,这样进行严密地掌控,就使得这个心全部都推入到法道当中。

这里由于观察修,将出现胜解、信念、志愿、精进四个连环链上的极好的发展。

■ 四连环链

一、总体上

对于宏观层面的整个有为法无常的情形,如果能拓展出很大的观察能量,比如,从世界坏灭的情形,由七火一水的认识,看出整个最后全部都垮掉了、都空掉了。就像这样,在每一个部分上都能具体地发展认识,那么最终里里外外、大大小小、长长短短,所有有为法的层面就全部都看空了、看透了,这个胜解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坚固。也就知道,这么大的三千大千世界最后就成这样了,那些有什么意思呢?再看到了历代的皇朝,一代一代最后都落空了,忙这些事情就是一场空。或者对于自己的人生,有身体的计划、经营,有家庭的计划、事业的计划,各种的积累财富,办各种人生的追求,看到最后全部都是空的,都要消失、要衰亡、要垮掉。那么这样从结局上看,就知道这个有为法的真相,也就是所有这上面的投入,全部都没有意义。

这上面当然就会出现信念,信世间法无意义,信佛道有意义。然后发展志愿,变得跟普贤上师一样的。他是见到了三界一切法都像浮云,都是生而灭的一个无常的幻相,为什么忙这些呢?所以他对于现世的所有的事情,都像扔弃唾液一样的,唯一地以苦行来追随佛祖的足迹。就像这样,他的志愿就推到了修出世的佛法。由这种志愿,当然出现了精勤的修法。普贤上师也说:我对于现世法上,人家是怎样的具有权势、富贵、美貌等等,从来不生羡慕之心,唯一想的是,要跟过去的古德那样来修行,这就是由于有一个无常修法的原因。

二、特别上

死期不定的胜解一旦发生,没有什么困难地,所谓的及时修法的信念、欲乐、精进都会以此产生。

当修心的量增长到极度的时候,当然就成了喀喇共穹格西和晋美朗巴祖师一样,他们就是出现了念死的心。喀喇共穹格西住山修行,洞口有荆棘丛,他每次出去的时候都想:“说不定死在外面回不来,拔它干什么?”等到进洞的时候又想:“明天能不能活都不知道,拔它干什么?我唯一地要修行。”那么以这个心,让他一生都在修行当中,不管荆棘丛的这个世间法。显然他是出现了胜解,然后他的信念也是相信“会死吧”;他的欲当然就是“我想修道”;他的勤当然就是不懈怠。晋美朗巴祖师也是在秋季进水池沐浴的时候,要往下走一段很难走的路,没有台阶,那要不要修一个呢?“明年在不在还不知道,修它干什么呢?”就是这么一个无常的心,就遮止了一切现世的法。

■ 反面的情形

假使没有完成这一部分的道的修行,那我们表面上求法,表面上修法,最终都成了法油子的因。正如帕当巴尊者悲心的讽刺那样,他说:我没见到藏地修行人有一个在念死,穿着出家的法服,心里喜欢积财,法填得越多慢心越大,抛舍了家乡到静处,尽是忙一些喧嚣的事。诸如此类,由于里面的心没有动过,也就是四连环链的发展一无所有,这样的话,表面上这样地求法、那样地修法,当然越到后面资格越老,也就牛皮越老了,没办法转变。毕竟心里没发展过,无始以来的积习还是对世间最有感情,对世间法最贪恋,这样的话当然成了一个老油子的状态。外面是那个样子,里头都只是一种世间的想法,世间的这些个追求,哪样享受也放不下,哪样名利也要求,哪样所谓的网络的生活也要冲进去、陷入进去。就像这样,当然放下整个的现世法成了太遥远了。

这样正反对比,才知道修无常的重要。这个法道的进展,将让我们对于现世的希望,从过去无穷无尽大海般的妄想,缩小到连一个刹那的希求也没有了;从过去整个的身心都陷溺在现世法的错乱当中,转而全身心的力量投入到修道当中,从这里就出现了真正的修道士。像这样,思惟修习寿命无常的利益。

思惟3分钟

实际上,由暇满和无常两个部分的修心,我们就成了真正的修道的人,现世的法已经不在我们的心中,这样就叫“能彻底地退掉现世心”。这个现世心一旦退掉了,才步入到共下士以上的法道;如果这个没有修好,那都是自欺欺人,表面上再怎么样,心里还是一个全分的、浓厚的现世耽恋的心。




思考题

1.从正反面思惟:修暇满难得有什么利益?

2.从正反面思惟:修寿命无常有什么利益?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获取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