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平的什么安?狂的什么欢? Back

平的什么安?狂的什么欢?


圣诞

大礼包


Christmas Message



编者前言



Christmas Message


圣诞虽然是西方的节日

但从“平安夜”开始

喜爱热闹的人们

已想尽了办法

在狂欢中度过


意气相投的年轻人相聚畅饮

情投意合的他和她带给彼此惊喜

父母给孩子创造了梦幻的回忆

……


那些“平安夜”互赠的高价水果

印上了祝福的文字

它能否给你带来真正的平安?

那些狂欢中沉醉的年轻人

放纵自我的欢乐

能否让你的内心真正的满足?


今天 ,让我们看看

这些世间的“欢乐”

它背后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给您惊喜的大礼

愿您诸事圆满



认清世间“欢乐”的实质




Christmas Message


澄净的蓝天上,时常漂浮着各式各样的气球。它们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大小不等。小的若粉拳,初生之婴儿即可把玩;大的若房屋,可以承载若干彪形大汉。有的是为了欣赏,如节日喜庆等活动;有的是出于商业目的,如悬挂广告标语之类。


但不论如何千变万化,有智之人均知其内在实质——只不过是一团虚空而已,一旦遭遇不利外缘,即当下破灭。

同样道理,如果一个人名声再大,财富再圆满,眷属再多,除了诸佛菩萨应世化现以外,均与气球无异。


当居于高位之时,众人趋之若鹜;潦倒之时,则如树倒猢狲散。世人说:“猫儿得势雄胜虎,凤凰落魄不如鸡。”名利实在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卡绕巴格西说:“名声是魔王的诱饵;利养是束缚的绳索;福报是善法的违缘,不应将这些毒品当成药。”

《释尊传》里描述一群修行人互相诅咒时,就说“愿他具有大福报”,或“愿他成为国王”。可见,具有所谓福报的人,反而会有解脱之障。


丹巴桑及的大弟子丹巴刚噶曾在上师前祈求五个悉地:“愿我成为无家可归的人;愿我成为无有财物饮食之人;愿我成为没有亲友的孤寡之人;愿我成为何人也见不到之人;愿我不要有芝麻许的世间福报。”发愿之后,就前往寂地精进不懈地修持,终获不共之等持。

《富楼那请问经》云:“自身不谋诸资财,即使获得也舍弃,今起唯求深佛法,护持清净之戒律。”真正的智者应唾弃名利,崇尚佛法与净戒。


如果一个修行人仅仅具有世间名利,那即与气球一般,无有丝毫实质。世事幻象不过是镜花水月,“功名一枕黄粱,佳人一堆白骨”,只能成为流转的因。

     


缔造好的因缘





Christmas Message


按照 《阿弥陀经》的说法,不管你是什么身份的善男子、善女人,如果能在一日至七日间,一心不乱,持念“阿弥陀佛”,此生就能往生极乐世界。


一方面这并不难,但另一方面,也需要因缘。


跟法王如意宝结缘,哪怕从未谋面

凡是跟上师如意宝结缘的众生,都能往生极乐世界。这不是我们现在说的,而是两百多年前菩提金刚的授记。授记中,对喇荣的整个器情世界也描述得非常清楚。


1993年,法王在喇荣举办第一届极乐法会,那可能是人数最多的一次。其间,法王讲到麦彭仁波切的《净土教言》时说,想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最好每年能圆满30万遍阿弥陀佛心咒,这是一个条件;另一个条件是,今生至少念完100万遍藏文的阿弥陀佛圣号,如果念汉文,是600万遍“南无阿弥陀佛”。


法王说,这样念诵就是与他结缘,即使从未谋面。


什么才叫跟法王结缘?

所谓结缘有各种方式,比如按法王的要求念阿弥陀佛圣号、获得法王的灌顶、得过法王的教授,以及对法王见闻忆触等,这些都算是结缘。


与东方琉璃世界、兜率天、莲师刹土相比,极乐世界是否有超胜之处?

从教证来看,对于极乐世界,佛经中确有“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即可获得往生”的字句,但对兜率天、莲师刹土、琉璃世界等刹土,佛经中并无明确记载。  


从器世界来讲,有些刹土不如极乐世界那样庄严,莲师刹土在某些持明者面前有显现,但从外观上看,那里就是一个罗刹世界;兜率天仍属三界中的欲界天,虽有弥勒菩萨等清净圣众,但也住有一些不清净众生;东方琉璃世界虽然功德很大,也与极乐世界同样庄严,但要往生彼刹土特别困难。


所以,历来高僧大德所推崇的,多是极乐世界。 

三界导师法王如意宝以大圆满教主身份,弘扬净土法门的密意何在?

净土法门出自了义的大乘经典,不管密宗还是显宗,都奉之为殊胜修法。作为利生广大的大菩萨,法王如意宝这样弘扬净土法门,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法王在做自己家的事,此举实属情理之中。


虽然法王主要学修弘扬的是无上密法,但在藏传佛教中,单学密宗不学显宗的传统从来没有,几乎任何寺院都是显密兼修。尽管已是大圆满教主,但法王自己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从他老人家发愿到往生之间,一直强调并弘扬净土法门。不仅如此,法王还培养了无数高僧大德,也都在国内外励力弘扬净土法门。


因此,不管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大家都应按照法王如意宝的意愿:“显密圆融互不排斥,共同受持如来教法。”只有如此,才算是真正荷担如来家业。 

平时什么都不修,死时将希望全部寄托在上师身上,是否可以获得往生?

假如上师是非常了不起的大成就者,通过他的殊胜加持,再加上自己的前世因缘,可能会产生一些奇迹。


但一般来讲,最保险的方法,就是按照佛法的次第,在自己没有死之前,该修的法一定要修,尤其是临终时想解脱的话,必须要修往生极乐世界的捷径法。


如果相续中具有正见,对极乐世界有不退转的信心,依靠这种捷径法门,必定可往生极乐世界,这是佛陀的无欺之语。


将一切希望寄托在上师身上,虽然也有一定的好处,但佛陀常说:“我为汝说解脱之方便,当知解脱依赖于自己。”大家最好还是按照佛陀或上师的教言,自己踏踏实实地修行!

跟法王结缘的众生都能往生极乐世界,请问是何时往生?

即生也可以,临终也可以,中阴也可以,后世也可以。

念阿弥陀佛与持金刚萨埵心咒的差别:

从究竟而言,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也是空性,又何需念佛求往生?


观待世俗缘起,念修金刚萨埵心咒忏悔业障,是极为超胜的。


尽管《阿弥陀经》中说过,念佛名号可以清净罪业,《极乐愿文》中也有类似教证,有些祖师大德还说:“即使造了五无间罪、谤法罪,只念阿弥陀佛,也有清净的机会。”


但作为一个修行人,最好的修行方式就是:传承上师怎样做,我们也怎样做。这是非常可靠的!


传承上师让我们观想金刚萨埵,念诵金刚萨埵心咒,那我们就应当如是忏悔。金刚萨埵于因地时曾发愿:“我成佛时,凡持我心咒者,可令一切罪障皆得清净,五无间罪与谤法罪,也能无余清净。若不清净,我不取佛果。”


因此,我们应深信念修金刚萨埵的不共之处。虽然念阿弥陀佛是一种忏悔,发菩提心是一种忏悔,修习空性也是一种忏悔,但对一般凡夫来讲,在不具这些超胜境界之前,念修金刚萨埵进行忏悔,是最可靠的!



极乐世界的样子




Christmas Message


极乐世界有新生婴儿吗?

有!刚往生的都是“新生婴儿”,但不会哭!


《极乐愿文大疏》中说:他们由莲花苞中化生,身体无有大小、美丑等差别,一律具足金黄色,由头上顶髻等妙相随好严饰,并具足五眼六通。

凡夫选择极乐世界比较有把稳,即生成就者可否自由选择刹土?

一般来讲,即生成就者选择哪个刹土都可以。但依发愿力的差别,各自趋往的刹土也会不同。


比如说,有些大圆满传承中的高僧大德,即生获得大圆满的果位后,也前往了极乐世界。而布玛莫扎,他成就以后,暂时依靠虹身安住于世间,并发愿:“贤劫千佛皆成佛之后,我才到印度金刚座示现成佛。”


所以,以不同的发愿力,圣者们所趋入的刹土也不相同。




去极乐世界的因缘




Christmas Message


不学空性,能否往生?

如果信心具足,也可以往生。历史上不是有很多老太太、老公公,从来没有学过空性,但依靠念佛法门都往生了嘛!这主要是与阿弥陀佛的愿力和自己的信心力有关。

没有菩提心,能否往生?

不可以。

不发愿,能否往生?

死后被超度到极乐世界的众生一般来讲都发过愿。即使有些没有发过,但以他自身的福德力、与上师之间的因缘力,再加上上师不可思议的悲愿及加持力,可强力将其超度至极乐世界。

临死之前的准备

如果有一些财产,则应尽量舍弃,比如用来供养僧众、供养三宝等;倘若实在来不及,就从内心里放弃,这也很重要!


有些阿弥陀佛的修法要诀中说:我们在临终时,里里外外的死相已经出现,自己也知道肯定活不了了,那时候不要执著任何财产,也不要执著这样那样的东西,假如来不及舍弃,就在心里想:“我从无始以来于轮回中一直流转,今生终于遇到了往生法,我一定要舍弃对眷属、财产的贪恋,唯一希求往生。”


这就是上师们的教言,是非常重要的教言!临死时,我们很可能贪著“我的亲人”、“我的房屋”、“我的资具”等等,如果出现了这些念头,就不可能真正往生。所以,不能贪恋任何事物,要全部放弃!


现在所学的教言,有些可能用在临终时,有些用在中阴时,不论是临终还是中阴,大家都要尽量忆念这些教言,并实际起用,这是相当重要的!

想要往生,遇亲人拦阻:


进入中阴时,若有正见要往生,途中遇到有人来劝阻:“我是你的某某亲友,你不能去啊!”“你应该考虑我们的痛苦,回来啊!”此时应想:这是我往生的一种障碍,不能听他们的!然后就勇往直前。


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里有一则比喻:往生极乐世界时,对一切都不要贪恋,应像从网中解脱出来的老鹰一样,义无反顾地冲向天空。




Ta是否去了极乐世界?




Christmas Message


遗体柔软是否就表示往生了?

也不一定。


按照大乘的某些教言,判断往生的标准,最好是看天象的变化,有些人的身体虽然僵硬,但也有可能往生了。


以什么样的验相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往生了?

有些往生并不一定有验相。


比如在中阴时获得成就便没有验相,但显宗中很少提及这种现象。


还有一种就是临终往生,这种往生的验相,一些大乘教典中说,会出现各种舍利。


但法王如意宝曾说:“有舍利也不一定就是往生,即生做过很多善法的人,临终时也会出现舍利。”对此,乔美仁波切也持相同观点。


假如一个人在临死时,对佛陀有不共的信心,一边虔诚地念佛,一边在诚信中往生。死了以后,头顶上出现一些黄水(开顶),外面出现彩虹、光、巨响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是往生的验相。




以上文字,敬录于仁波切《旅途的脚印》及《闲谈问答录》



排版整理 | 一心一意

图片拍摄 | 圆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