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35课-脉络&难点
思维导图下载
Xmind文件链接:https://pan.baidu.com/s/11zB0IZNPvqXLCxvEw2dT_A
提取码:zkqf
JPG文件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D-eeSnKSzuXQ-o7BBfQe0w
提取码:vnla
本课脉络
简略分析
课前开示
一、讲述科判位置
二、观修无常的重要性
正式讲课
一、高际必堕
(一)了知道理
(二)应如何做:认真观想,深入思维
二、亲怨无常
(一)了知道理
(二)应如何做
三、苦乐无常
(一)世间苦乐不定
(二)求法苦尽甘来
四、旁述:要打好前行基础
(一)比喻:基本道理不懂,高法对你无利
(二)劝诫:要打好稳固基础
展开分析
课前开示
一
讲述科判位置
二
观修无常的重要性
(一)了知此理的必要
(二)了知后应如何修
正式讲课
一
高际必堕
(一)了知道理
1、承上启下
2、总说
3、分说
1)轮回之巅——我乳转轮王之无常
①公案
我乳转轮王福德无以伦比,但最终一落千丈
②结论
A、世间人:欲望永无止境
B、修行人:能够认识此理
2)所有高位——任何位置之无常
①正说
旁述:为什么我们不了知无常(略/详)
②例说
A、上海原市委书记陈良宇
B、韩国前总统卢武铉
C、台湾前总统陈水扁
D、其他案例
4、结论
1)世间角度:无论发生什么也能理解
2)出世间角度:追求佛果才是最根本的目标
(二)应如何做:认真观想,深入思维
二
亲怨无常
(一)了知道理
1、前世亲怨无常
1)公案:嘎达亚那尊者化缘
2)结论:前世今生亲怨不定
2、今生亲怨无常
1)今生仇人变亲人
2)补充:关于前世亲怨无常的补充
①必要:了知亲怨无常的必要
②公案:
A、内容:《毗奈耶经》中父亲转生为自家牛
补充:应看一下《中阿含经》的故事
a、旁述:看书要看有意义的
b、公案:《中阿含经》两则
c、结论:与自己有缘的众生都要尽量布施,心里念观音心咒
补充:被蜜蜂、蚊子转绕要念观音心咒
B、结论:
a、断肉茹素角度:享用的肉全部和往昔亲人有关
b、亲怨不定角度:
a1、正说
a2、公案
b1、志公禅师参加婚礼的公案
c1、内容
c2、结论
b2、《法句譬喻经》悭吝婆罗门的公案
③结论:了知公案道理,就会有取舍的余地
3)今生亲人变仇人
①正说
②教证
③理证
(二)应如何做
1、总说
2、分说
1)法王如何做:无私奉献一切
2)我们如何做:发愿随学大德
三
苦乐无常
(一)世间苦乐不定
1、正说
2、案例
1)公案:米拉日巴尊者的伯父之子的喜宴以悲剧告终
2)例说:911事件
3、结论:世间苦乐不定
(二)求法苦尽甘来
1、正说:果的角度——最终苦尽甘来(乐)
2、如何做:因的角度——能否下功夫(苦)
1)总说:关键在能否下功夫
2)分说:
①高僧大德如何做
②我们必须下功夫
四
旁述:要打好前行基础
(一)比喻:基本道理不懂,高法对你无利
(二)劝诫:要打好稳固基础
本课难点
一盆冷水浇灭执着的火
“家人才是最重要的”这种理念,是如今很多电影电视倡导的主流思想,怎么说都硬气,透着温馨和无可厚非。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雄心壮志的动力,很多都是为了报答父母,迎娶心爱的人建设小家;体会过凉薄人生的中年人,奔波忙碌的原动力也是家人,为了让爱人有更好的生活,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而孜孜不倦的努力;即使到了老年,为儿女,为孙辈操心的大有人在。我们就是这样围绕家人而活的。
然而真相是残酷的。你可爱的心肝宝贝以前是你的仇人,他曾经要了你的命;跟你撒娇的可爱老婆,是你年迈的祖母转世;而你在超市购买并煎炒烹炸,吃的津津有味的肉,他们定是和你有着深深的因缘——是你曾经的父母,和如今的父母一样如此这般的疼爱着你。
这样的说法,连电影剧本也不敢这样编吧?但它却是不争的事实。不要说具有修为的禅师能够洞察人的前后世,就连今生的亲怨不定,也是普通人有目共睹的。给你带来伤害的,往往是最亲近的人。在很多的凶杀案里,绝大部分都是熟人作案;无比亲密的夫妻、朋友、闺蜜,反目成仇的例子比比皆是;就连血浓于水的父母子女,也有互相伤害互相抛弃的;兄弟姐妹之间,为了争夺财产闹上法庭的大有人在……与此相反,所谓的仇敌也不见得真正损害过自己什么,路边的陌生人,也许会提供给你急难时的帮助。
所以,什么是亲,什么是怨呢?亲与怨,不过是一时的状态而已,我们却牢牢执持此人为亲,此人为怨,禁锢在自己设下的狭隘观念里信以为真。从这些概念中跳脱出来,平等的看待所有的众生,不浪漫,但却是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心态和做法。
泡沫快乐与永恒安乐,想要哪一个?
“避苦趋乐”是每个人的所求。无论以哪种方式,所有人活着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幸福快乐。美食、美景、美女、各种娱乐能带给我们愉悦,书籍、电影、艺术、热爱的事业等也能带给我们快乐。但是所有的这些快乐,共同拥有一个最大的弊病——留不住。而且需要不停的去追求。有些人追求到了,有些人根本追求不到,对于自己想获得的快乐只能永远停留在想象中。但是即使是那些追求到的幸运儿,对于已经获得的快乐,也是根本抓不住的,比如享受一顿美食,这顿饭吃完了,快乐就结束了,如果还想获得这种感觉,还需要再吃下一顿。这就是世间快乐的可怕之处——你觉得你得到了,然而马上就消失了,害得你还得一次次的继续努力并且永无止境。努力追求来的快乐就是这样一种性质,更不要说为了追求它所付出的那些辛苦、劳累甚至罪恶,会让你在恶趣中长年受苦。这种如泡沫般丝毫不牢靠的快乐,我们终其一生去追求,真的值得吗?
相反地,通过努力修行真正获得了证悟,初地后再不会有真实的苦行,从此一劳永逸——快乐越来越增上,无论到轮回的哪一道,都像打扮的漂漂亮亮去花园参加party一样,这种美妙的感觉太快乐了吧?虽然眼下会吃些苦,内心比较挣扎,但那只不过是暂时的,只是惯有的老想法和新观念的冲突而已,等过了这个阶段,福报智慧都上来了,即便没有证悟,从内心深处生起的快乐也会与日俱增。
不知佛法前,沉迷于追求泡沫快乐情有可原;如今这样的快乐方法都被你知道了,还执持以前的所谓快乐不放,世界上还有比这个更愚痴的吗?
编写师兄:定解B06 定解B11
审核师兄:定解B06 定解B07
档案编号B02035-定解B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