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你的贪念虚幻不实,我的呼吸却因此停止 Back

你的贪念虚幻不实,我的呼吸却因此停止

2018理想地球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2019-01-11

文 / 缘起君

来源:2018理想地球大奖获奖论文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生活在欲界的我们不吃不喝肯定不行。然而,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耗费掉珍宝人生,甚至肆意虐杀其他生命,这样下去人们会付出怎样的代价?是否值得?本文尝试用缘起之理揭示“我想吃……”这一念的真相,及其可能引发的外在环境破坏和内在相续的无尽轮回,呼吁大家关注心灵环保,践行低贪生活,善用妙明真心,共画理想地球。


关键词:口腹之欲;十二缘起;一念;空性;低贪环保



近年来,“吃货”一词的传播和应用越发广泛,很多美食爱好者以此作为对自己的戏称,并颇感荣耀。从欧美日韩到港台大陆,美食类节目花样持续翻新,从厨艺竞技到真人秀节目,再到“吃饭直播”。荧幕里上演着享受美好生活的桥段,荧幕外的人在“欣赏”这些“幸福人生”的同时,似乎选择性遗忘了美食制作过程中的一幕幕血腥的杀烧烹煮,人们内心的贪欲被不断点燃,随之而来的是造作更多为满足口腹之欲的业行。


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正发生着一幕幕碾压灵魂的人间悲剧。


2017年底,Instagram上传播了一段令人心碎的视频:一只瘦骨嶙峋的北极熊在无冰的土地上行走,嘴吐白沫,用最后的力气拖着松弛皮肤包裹的骨架,不断翻找垃圾桶,试图寻找渔夫剩下的零碎食物,最后崩倒在地。近年全球气候变暖,以北极熊为代表的上万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危机。


2018年1月,南非开普敦持续干旱,缺水危机恶化;南美洲委内瑞拉陷入全民饥荒,街上到处是猎杀动物来果腹的人;刚果(金)有300多万人面临严重饥荒,全国5岁以下患严重急性营养不良的儿童多达40万。


近年来战火不断的叙利亚,年幼的孩子们丧失了享受无忧无虑童年的权利,面对镜头,一个小女孩甚至出于本能地双手高举;一个孩子躺在父母的坟间入睡,想象着自己被爸爸妈妈拥抱着;夕阳下,一个小哥哥用毯子裹住妹妹,互相依偎着度过无家可归的每一天,他们用绝望又渴望的眼神凝视着远方……


“人与物类,同此血肉之躯,同此灵知之性,同生于天地之间。”(印光大师)自以为是食物链顶端的人类,难道就可以如此肆无忌惮地啖食其他生命吗?这是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还是人们以此为托词粉饰个人主义的自私冷酷?


宗萨钦哲仁波切在纪录片《觉者》中讲到:“本质上我们都希望幸福,为了得到幸福,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缘起的世界上,所以不存在‘一个人幸福’这件事,这是不可能的,从方法论上讲。”



1

一念“我想吃”的真相

我们每天会出现无数次诸如“我想吃”“我还要”这类的念头,但很少有人会观察,这看似再正常不过的一念,到底从何而来,因何而生,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多么不可思议的影响。佛法中讲:“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世间万事万物都依靠因缘而起,这一念也不例外。


缘起可以分外缘起和内缘起。外缘起指外界的草木植物等依靠因缘而生,如种子生芽等。内缘起指依靠无明产生的十二缘起后面的支,即《缘起经》中云:“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起愁叹苦忧恼是名为纯大苦蕴集。”一念贪心,可以定位到第八个缘起支——爱。


1. 一念贪心,因何而生

《佛说稻秆经》云:“三法和合,名之为触。觉受触者,名之为受。于受贪着,名之为爱。”

意思是说,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值遇六境(色声香味触法),便有了触,由触而生苦受、乐受及舍受(不苦不乐),对苦受生起渴望远离的乖离爱,对乐受生起渴望拥有的不离爱。


我们以一个历史典故作为场景进行分析。


相传朱元璋当上明朝皇帝后,吃腻了各种山珍海味,有一天突然想起曾经败仗逃荒时三天没吃饭(苦受),在极度饥饿虚弱的情况下喝过三碗麦蚕豆干粥(离苦以为乐),回忆起那时喝粥的美妙感觉(缘法尘境打妄想),越发渴望能立即再次吃到那粥(渴望再次拥有的不离爱),便传旨让御厨一定要做出来(因爱而行动,“增长爱者,名之为取”),很多御厨因为做得不合圣意而被杀头(因“爱”而造杀业,“从取而生,能生业者,名之为有”)。后来,皇帝千方百计找到了当年给他做粥的老婆婆,机智的婆婆让朱元璋先饿三天,再做粥给他吃(试图再次积聚当时的因缘),尽管如此,当粥端上来时,朱元璋只吃了一碗就吃不下去了(因缘消亡一切皆灭,往事之乐永不复现),他说:“还是原来的味道(如是因,如是果),但是大麦须划喉咙(“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婆婆说:“那是因为情况不一样了,当年你饿了三天没吃饭,自然觉得好吃,现在你当了皇帝,这些东西又怎么看得上呢?(“因缘和合法,凡愚起妄想”)


2. 一念贪心,虚妄不实

我们平时生起的诸如“我想吃”“我特别喜欢”“我还想要”等永不满足的种种欲求,以及因贪而引发的后续心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而这因缘和合的一念欲求,也必定是虚妄不实。为什么呢?


如《楞严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中论》也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其意是说,没有一个法不是因缘而生,所以一切法全部是空性。在释迦牟尼佛为不同众生开启的八万四千法门中,犹如醍醐一般的就是空性法门,而断定它的依据就是缘起理,也就是说,万法空性义与缘起理相互依存。


是故,《佛说四十二章经》云:“慎无信汝意,汝意终不可信。”



2

 一念贪心,祸患无穷

既然这一念贪心,不过是众多因缘和合而显现的虚妄之相,我们为何还要被它掌控,终其一生围绕着“受”和“爱”奔忙求取,竹篮打水一场空?更何况,这一念还将为自他引发诸多过患。


1. 践踏生命,因果不虚

当我们产生了一念我要吃大闸蟹、三文鱼、小龙虾、红烧肉……每分钟都有成千上万的动物成为我们口腹之欲的牺牲品。2005年上映的记录片《地球公民》中讲到,仅仅美国一年就有60亿的动物被屠宰,而当时世界总人口不过约65亿。美国资源保护协会(Nation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曾指出,5样最破坏气候的食物:牛肉、羊肉、牛油、贝壳和芝士,均是动物制品。


为了食物而饲养的动物,比所有交通工具加起来所排放的温室气体还要多,它们消耗并破坏着自然资源,如石油、水、森林、土地等。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无数物种濒临灭绝,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频生,地球母亲在以它的方式含泪控诉。


很多看过《地球公民》的人都无法再心安理得。如果必须亲手屠宰动物来获取肉食的话,可能我们都会成为素食者。然而,我们善于掩耳盗铃,假装这盘中肉的背后,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


“凡有血气者,必有知觉。既有知觉,则必贪生怕死,趋吉避凶。”(印光大师)

“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细听屠门夜半声。”(愿云禅师《戒杀诗》)

《楞严经》云:“此言缘贪起杀也。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互相啖食,恶业俱生,穷未来际。”

《大宝积经》云:“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缘起法则,终不错乱。只有放弃杀业,才能避免世上诸多刀兵之劫,远离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


2. 惑苦不断,轮回不息

这一念贪心引发的,绝不仅仅只是可以看见的环境破坏、自他伤害,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那流转不息、周而复始的轮回。根据十二缘起的自然法则,有了爱(贪欲)以后,就会有取和有,也就是去造业。若是这样,下一世再来轮回的因缘就和合了,因缘聚合而不起现的法,在这个世界是没有的。死亡之后,又重头开始轮转,新一轮的十二缘起又轮番登场。而“苦”是轮回的本性。


《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3

口腹之欲的对治之道

民以食为天,口腹之欲乃人之常情。了解了一念贪心的因,认识了它的本质,思维了它可能引发的过患之后,每个人可根据自身定位和人生追求,采取不同层次的对治方法。


1. 嗜肉者的权宜之计:寻找替代品

世界各地的素食爱好者已经开发出种类繁多的肉蛋奶替代品,诸如:豆制品、面筋制作而成的素肉,既保证了蛋白质,也避免了因食肉而胆固醇升高的危险;各类谷物制成的全素奶制品,既保证了营养多样化,又能避免动物奶中残留的抗生素和动物雌激素对人体造成的荷尔蒙紊乱。


不过要知道,“搔痒固然觉得无比舒服,但不痒的话,岂不是更快乐吗?”(龙树菩萨)


2. 素食“吃货”们的修行之道:断贪,当启空性慧

既然了解了一念贪心的无量过患,想必对自己负责的人都不会坐以待毙,更何况是希望超越世间妙欲、获得无上清凉的智者呢?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云:“种种有为因果之法,从因发生从因得灭。”

《释量论·成量品释》中说:“无明是有因,未说唯说爱,能引相续故,等无间缘故。”

无明是轮回根本因,贪爱是直接因。破除无明相当于直接摧毁种子,斩断贪爱就像不再给种子浇水。


仍以朱元璋的故事为例,若他学习过缘起法和轮回苦,就会在回忆那碗粥的美味时,当下认识到快乐不过是因缘和合而起的虚妄感受。这个感受刹那不住,当生即灭,进一步观察,当体即空。而且,若没有前前人生跌入谷底、遭受极度饥渴贫乏的剧苦,也不会有后后吃了三碗粥剧苦消失的满足之乐。试想,若他当年继续吃下去呢?此乐,不过是坏苦罢了。


即便第一念没止住,当引发后面每一步业行的念头时,若能如前文那样反观,当下截住,也不至于因一碗粥搭上多条人命。若他想吃的不是粥,而是其他动物呢?后果更不堪设想。


《缘起赞》云:“世间所有诸衰败,彼之根本为无明,佛说若见缘起义,即能断除无明痴。”



结语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云:“离欲断烦恼,此乐难比喻,无明若调伏,斯为最上乐。”


能迅速熄灭生活中种种烦恼炽热、令自他众生皆获解脱清凉的缘起空性法门,唯一佛陀的教法当中有。而甚深缘起空性之理,则需要长期系统闻思修行方能通达并现证。在学习的同时常常反观当下一念,或许有一天因缘和合,你会发现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不可思议又简易难信的心之奥秘。


堪布索达吉仁波切曾说:“通过佛陀的方法调节内心,最终不是要把我们变成一个无情无欲、不哭不笑、什么念头都没有的木头怪人,而是让我们看清每个念头的本质,从此不再受控于它,甚至还可以跟它一起游戏。”


当我们仰望星空,若追溯那些星光的源头,很多早在几千万年前甚至更久远之前已经消失,但我们仍可以接收到它们传递的温暖、宁静、慈悲与智慧。而同为地球公民的我们,又在给息息相关的其他生命、以及我们的后代传递些什么呢?


- END -

注:原文标题为《一念,缘起》,内容略有删改。


关于“理想地球奖”

理想是不分国界和肤色的,它关乎人类共同的幸福所向。当我们超越个体的成就,去关心这颗蔚蓝星球的命运,关注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损益得失,个体的生命质量,将由此得到一次美丽的升华。所以我们设立“理想地球奖”,旨在奖赏无私利他的理想,和心系地球的胸怀。这些理想和胸怀,将在参与者的论文中得以表达。我们期待一切美好的心灵,能通过文字、声音,散播给更多的心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