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另解】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行高者,名自高”:品行涵养高尚的人,不必打广告、写介绍,其美名会不宣自扬,自然流布于整个世间。自古以来,许许多多的大德就是如此,当他们修证达到一定境界后,逐渐会广为人知,得到无数人的景仰,甚至他门下的弟子、后嗣的传代也会一直受恭敬。反之,假如没有内在的德行,即使偶尔名噪一时、轰动一方,终究还是会销声匿迹,不可能长久。所以,不管世间还是出世间,一个人最需要的就是德行。
“人所重,非貌高”:倘若没有内在的德行,外貌再好看也没有用。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的外貌美丑,并不值得赞扬、恭敬。
当然,有些没智慧的人,往往是以貌取人,看一个人长相好、动作好、声音好,就特别特别崇拜。像现在有些追星族,为了见一个明星、跟他说几句话,甚至把所有财产、时间、精力都搭上了。如今,国际国内的有些明星,确实也有一些超胜功德。有些人在成名的背后,心地也很善良,为众生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而有些明星完全是徒有其表,只是以某些因缘出了名,进而就受到众人的追捧。
但不管怎样,假如一味地追求外貌,这不是明智之举。前几年,兰州有个女孩子疯狂地迷上了刘德华,为达成女儿心愿,父母倾家荡产。父亲为给女儿筹款,甚至去卖肾。后来,她如愿见到刘德华后,仍不满足于只是合影留念,要求单独见几分钟。2007年,她父亲无奈之下,在香港跳海自杀,留下的遗愿竟是:希望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
无独有偶,这种过激的追星举动,在1981年也有一例:25岁的约翰•辛克利,为了吸引好莱坞女星朱迪•福斯特的注意,竟然去刺杀美国总统。当天,总统里根在华盛顿一家酒店演讲后,正准备离去,就被约翰•辛克利开枪击中了胸部。
这些追星的行为,完全是一种盲目。其实在这个世间,外貌好看不一定有用,只有具足智慧和戒律,才是最庄严的。龙猛菩萨云:“族貌闻虽具全士,然离慧戒非受敬,何人具有此二德,彼无他德亦应供。”意思是,不管什么样的人,就算门第高贵、富可敌国、相貌端严、广闻博学,但若不具足通达万法真理的智慧与断恶行善的戒律,则不堪为应敬处,不应受到人天的恭敬供养。反之,只要具足了这两者,即使没有其他功德,也值得人们尊重。
当然,说“戒律”的话,世间人不一定懂,但实际上,所谓戒律就是德行。佛教中规定的断除杀盗淫妄,也就是让身口意三门不做恶事。简而言之,不偷盗,指除了拥有自己的财富以外,不能把公家或他人的财物据为己有;不杀生,众生最爱惜自己的生命,故不能杀害任何一个众生;不邪淫,除了法定配偶以外,不破坏别人的家庭;不妄语,没有的功德不去宣扬,也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用各种手段欺骗、引诱他人。能守持这些戒律,就是有德行。而“智慧”,则是通达诸法实相,对理和非理具有辨别能力。
一个人如果既有德行,又具智慧,那就值得众人恭敬。但若只是品德好,却没有智慧,什么都不懂,做事一塌糊涂,别人也不会佩服;若很有智慧,对一切无所不通,但德行极差,那也不值得恭敬。因此,两种功德都具足的人,才值得众人拥戴。否则,光有一副好皮囊,只凭相貌、个头就觉得了不起,这是相当愚痴的。
春秋时代的晏子,是齐国丞相,他品德高尚,深受百姓爱戴。然而,晏子的个子很矮,长相也很不起眼。而他有个车夫,长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所以每次出门,车夫就特别傲慢,坐在马车外面,特别不可一世的样子。车夫的妻子见此情景,回家跟他闹离婚,说:“在这么有德行的丞相面前,你不但不惭愧,还这样傲慢,我真是看错人了!”(汉地有些夫妻吵架,跟其他民族不同。如果在藏地,说“我看错人了”,这并不是很尖锐;但在汉地,假如说了这句话,就会很伤人心。)车夫听后深感惭愧,从此便改正了自己的行为。
所以,长相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有德行,这才会对社会起很大作用。当然,我也并不是否定所有明星,说他们做得不好,而是在告诉大家:过分希求外在的美貌,却从来不管内在的德行,确实有点糟糕。
既然德行如此重要,那就一定要从小抓起。最近我看了一张光盘,是讲汕头菩提学会的儿童读经班,看完之后觉得很不错。的确,孩子从小应该学这些,如怎么样磕头,怎么样用转经轮、怎么样放生、怎么样恭敬父母师长……甚至给别人鞠躬,也要从小开始培养,否则,你从来都不对人弯腰,脊椎慢慢就“强直”了,很容易得“强直性脊椎炎”。(众笑)
因此,提倡孩子学习传统文化,这个不能放弃,每个人都有责任。而在此基础上,可慢慢令其接受佛教理念。其实他们学这些很容易,比如一讲不能去打仗的地方、不能去聚会的地方,孩子的脑海中马上就记下了,而且会终生难忘。所以,我们要求中小学的孩子一定要背诵《弟子规》。学院的“文殊小学”今年也必须背,到时我会一个一个抽查,谁背不下来的话,就在全体僧众面前点名。老师们也一定要认真负责,现在还有几个月的时间,相信应该没问题。
还有大学生,不管佛教大学还是世间大学,都应好好学习这部论典。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虽说当今大学缺乏这种理念,但他们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对这些进行学习、深入观察。可能有人认为:“小孩子学《弟子规》是理所当然,但大学生应该不用吧?”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其实大学生也要上这门课,因为里面的每一个问题,对他今后步入社会都至关重要。如果缺少了这些,那他与社会各阶层的人交往时,恐怕会格格不入,做任何事情时,也会有一定的困难。
总之,一个人的德行极其重要。有些人也渴望有德行、有学问,但如今社会风气不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自己不知不觉就卷入其中了。因此,现在有机缘的时候,大家应当好好珍惜,尽量结合佛教与世间的甚深教言,以此来提升自己。
感谢您的阅读,《弟子规另解》连载中,敬请继续关注......
感恩您关注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
微信号:WYBS_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