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29课-隐藏窍诀&名词解释
隐藏窍诀
依师学法当如氆氇染色
(一)涉及到的原文
身为求法学法者,包括做一次顶礼在内的一切行为都要远远超过那些不懂正法的人。以前米拉日巴尊者来到鄂巴上师面前求法,当时鄂巴上师正在为众多僧人传讲《二观察续》。米拉日巴尊者从远处参拜。鄂巴上师也满面笑容脱帽还礼,并且说:传法间歇的缘起也很不错,看样子,那边的人作礼的风格是南岩玛尔巴罗扎尊者传承的顶礼方式,去问一下他是谁?本来,依止上师后求法要像氆氇染色一样与以前截然不同,殊胜上师的行为如何,作为弟子也要原原本本地随着学。例如,将氆氇放在染料当中,虽然所染成的色彩可能有好坏的差别,但是氆氇又怎么可能与先前没有放入染料中时相比没有改变呢?
像这样,如法的佛教行为,谁都会承许的。我们也不是夸自己,学院的出家人一出去,人们看到了都说:“应该是佛学院的僧人吧,你看,披单、僧装样样如法……”
(二)法脉传承
1、关于宁玛派
(1)宁玛这个字有古和旧两义。就古义而言,这一派的教法是从8世纪来西藏的莲花生传下来的,这比西藏佛教其它各派的起源要早300年左右,所以可以称为古老的一派;就旧义而言,这一派以传承弘扬吐蕃时期所译的旧密咒为主。各派的密法所依据的典籍,依其翻译成藏文的时代,在藏文资料中把它大别分为新、旧两大类,叫做新密咒和旧密咒。新密咒指仁钦桑波及其以后的译师所译的密教典籍。旧密咒指在他以前基本上是指朗达玛灭佛以前所译密教典籍。宁玛派所遵信、传承的主要的密教典籍,是由莲花生、无垢友等人和毗卢遮那、娘定内增桑波等藏人翻译传承下来的,这些都属于旧密咒。宁玛派既以传承弘扬旧密咒为主,所以称为旧派,故名宁玛。
(2)早期无垢友论师弘传的幻变密藏和心部等密法,莲花生大士弘传的金刚橛法、马头明王法、诸护神法,静藏论师弘传的文殊法,胜迦罗论师弘传的真实类法,驮那罗乞多传的集经等法,这些内三密瑜伽部密法,在藏传佛教中是宁玛巴特有的。
(3)一般宁玛派分三种传承:远传经典传承,近代伏藏传承和甚深净境相传承。
A. 远传经典传承
a. 在远传经典派中主要分幻变经、集经和心品三大传承。其中以心品传承的大圆满法最殊胜、最重要,幻变经由无垢友大师传下,集经传承根本续为《遍集明经》,释续为《集密意经》,由驮那罗乞多大师传下。
心品的大圆满教授又分成心部、界部及教授部(要门部或口诀部)三大部分。
(a)心部有母子十八部经,其中五部是遍照护(又译毗茹札那或毗卢遮那)大师所传,十三部由无垢友大师所传。
(b)界部(或称空界部或陇部)也是遍照护大师所传。
(c)教授部是大圆满法最精华广博深奥的诸佛妙印。又分成二支,其中甚深宁提(心滴)又称《毗玛心要》由无垢友大师传给吐蕃藏王赤松德赞和娘·当增桑布二人。而空行宁提(心滴)由莲花生大士传给益喜措嘉佛母,之后形成伏藏系统,弘传大圆满法不绝。
b. 此外,远传经典派传下的宁玛派的根本密典有十八部怛达罗。
B. 近代伏藏传承
莲师于西藏广弘教法后,为保存教法的完整无误、三昩耶的清净及传承的加持力,在西藏埋下了不少教法伏藏,当因缘成熟时,这些伏藏将由莲师弟子们的转世成就者取出并直接利益后世的弟子。这些伏藏的汇集,形成藏传佛教的“南藏”、“北藏”。
持明鹫翎尊者(五大伏藏王之一)从西藏北方桑桑拉札山洞中取出的五色伏藏宝盒中,内藏浩瀚广大的三根本及大圆满各种修法,这是莲师离开西藏时埋下最后亦是最重要的伏藏之一。由于这伏藏是由桑耶寺的北面所取出,所以又名为北伏藏;相对日光尊者及法自在尊者在桑耶寺南面取出的南伏藏。
C. 甚深净境相传承
多为与行者修证相适应的法。在定中、梦中甚至在醒觉时,得佛菩萨说法,或得师长现身说法。
2、关于喇荣五明佛学院
(1)喇荣
A. 意思是来到这里就想出家修行。
B.第一世敦珠法王的传记中记载,喇荣曾经出现过班玛喇嘛、嘉措喇嘛等十三位虹身成就者,因此,这里非常殊胜。
C.喇荣是怀业任运成就的地方。一位伏藏大师所取的伏藏法中提到的“怀业山沟莲花开,洛若金鹰空中翔”,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2)喇荣五明佛学院
A. 创建:法王晋美彭措创立了喇荣五明佛学院,并担任院长多年。他的前世是伏藏大师列绕朗巴尊者,是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的上师,也是闻名于世的大成就者和伏藏师,现在仍有很多他的伏藏法在流传。
B. 学子:法王对所有眷属都没有偏袒,无论是汉族、蒙族、藏族,还是其他民族的人,只要具备条件,都可以在喇荣学习。法王在1987年开始摄受汉族弟子,由于汉地一直保存着比丘尼戒的传承,于是喇荣便具足了四众弟子。
C. 课程:佛学院开设了大五明、小五明、显宗的五部大论以及密宗中共同和不共的续部等课程。大五明课程,包括工巧明、医方明、声明、因明、内明,其中内明是最主要的课程,医方明、工巧明等是选修课。小五明课程,包括戏剧、诗学等。五部大论课程,有戒律、俱舍、因明、中观、现观等。
D.学习模式:学习模式主要是“闻、思、修”和“讲、辩、著”。其中,闻思修,指先在老师面前听闻课程的内容,之后反复地思维,最后把所思维的内容融入自己的相续,实地去修持。在藏地大部分的佛学院中,闻思修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3)法王如意宝
A. 法王上师示现了怎样的修行功德
在凡夫可见的外在功德上,我们可以看到法王上师示现了一位优秀佛弟子的形象,通过虔诚的信心,精严的持戒,精进的祈祷、修行,最终获得彻底的证悟,足以成为广大佛弟子的典范。
B. 法王上师一生精进不止的事业是什么
a. 建立严持戒律的清净僧团
b. 全面推行闻思修行
c. 引导、加持弟子往生极乐世界
(三)如何体现法脉传承特点
遵照托嘎如意宝的传统,法王上师对五明佛学院的弟子也作出了如下规定:凡想长住喇荣五明佛学院的人,必须要遵守三项纪律:团结和合;戒律清净;闻思修行。
1、团结和合
分属各个教派、各位高僧大德的佛教团体,都要互相理解、互相谦让、互相学习,不能互相排斥、互相诽谤、互相蔑视。作为佛教徒,经常谈论的话题,也应围绕团结和合、清净戒律、闻思修行、弘法利生,不应说别人的过失、长短、是非、缺点。
2、戒律清净
作为在家人,要有在家人的戒律,不能天天破坏别人家庭、偷盗财物、做非法事,每个人应该做个比较合格的居士;倘若没有团结和合,单位与单位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包括学会中人与人之间,也会经常互相争执、打架,故一定要修安忍心。
3、闻思修行
对知识分子来讲,非常需要学习佛教最甚深的思想,如因明、唯识、中观等。这里大家学习般若法门很精进,对年轻人来讲,只要有时间,就应多思维、多辩论、多分析。虽然凡夫人达不到佛教最深的境界,但也要有兴趣。否则,像其他宗教一样,做一个好事就可以了,也是不行的。一定要通过闻思修行,在心坎深处体现佛教最甚深的境界。当然,若能遵照密宗传承上师开示的甚深窍诀和教言,先修加行、再接受灌顶、再实修正行,每个人都可以体现。
参考资料:《佛教大辞典》《北伏藏教法簡介(lotus speech hongkong 网站)》《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王森)》《法尊法师论文集》《红尘中的净土——喇荣》《法王著作译传缘起(益西彭措堪布)》
幕布链接:https://mubu.com/doc/1qu7VCrgp0
编写师兄:定解B18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6129-定解B18-010
名词解释
原文:金刚乘道的方便可谓多之又多,加上无需历经艰难困苦,完全是利根——信根、精进根、慧根等坚固者的行境。
信根
为五根之一。信指信仰三宝和四谛,信有生其他善法之力,因名为信根。
——《佛学词典》
于四圣谛兴起净妙信解之心。三十七道品中五根之一。
——《藏汉佛学词典》
精进根
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勤精进。勇健势猛。炽盛难制。励意不息。是名精进根。复次学精进无学精进。及一切非学非无学精进。皆名精进根。
——《阿毗达磨辞典》(中华佛典宝库 编)
慧根
明了无误、拣择诸法自相共相之慧。
——《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而在这一无上密宗的福田中,金刚阿阇黎,可以说是独一无二,堪为之最。
金刚阿阇黎
授与密法灌顶的上师。
——《佛学词典》
原文:不仅如此,顶礼时双手必须宛如含苞待放的莲花一般空心合拢,不可以掌心毫无空隙地并拢,或者仅以指尖接触等。图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莲花苞形象,一种是嘎乌盒形象。应该采用这两种合掌方式。
嘎乌
为小型佛龛,通常制成小盒型,用以佩戴于颈上,龛中供设佛像。密宗行人于出门时佩戴,一者祈求本尊加持,二者于修法时可取出供奉,为随身之密坛。
——《藏密的特别法器》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6129-定解B0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