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文殊密语 >> 什么,光明驱除黑暗也不成立?中观宗怎么总是有理!——【1801辅导】《中论广释》第27课 Back

什么,光明驱除黑暗也不成立?中观宗怎么总是有理!——【1801辅导】《中论广释》第27课

文殊密语 2019-10-15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27


 



辅导视频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总科判



⬛ 甲一:首义


🔘 乙一、宣讲论名

🔘 乙二、译礼句


⬛ 甲二:论义


🔘 乙一、宣说见解而顶礼

🔘 乙二、抉择宣说中观之见


🔷 丙一、宣说缘起特法


 🔴 丁一、宣说主要特法


🔶 戊一、(第一品)观因缘品

🔶 戊二、(第二品)观来去品


 🔴 丁二、宣说其他特法


🔶 戊一、抉择法我空性


✴ 己一、破法我之自性

🔹 庚一、破处——(第三品)观六情品

🔹 庚二、破蕴——(第四品)观五阴品

🔹 庚三、破界——(第五品)观六种品


✴ 已二、破法我之能立

🔹 庚一、(第六品)观染染者品

🔹 庚二、(第七品)观三相品

🔹 庚三、(第八品)观作作者品


🔶 戊二、抉择人我空性


✴ 己一、破人我之自性——

(第九品)观本住品


✴ 己二、破人我之能立

🔹 庚一、破人我之比喻——

(第十品)观燃可燃品


🔹 庚二、破人我之所依——

(第十一品)观本际品


🔹 庚三、破人我之能依——

(第十二品)观苦品


🔶 戊三、抉择有实法为空性


✴ 己一、破有实法之本体——

(第十三品)观行品


✴ 己二、破彼之能立

🔹 庚一、破有实法之作用接触——

 (第十四品)观和合品


🔹 庚二、破因缘之能生——

(第十五品)观有无品


🔹 庚三、破暂时缚解


🔸辛一、破轮回之本体——

(第十六品)观缚解品


🔸辛二、破能立之因果——

(第十七品)观业品


🔸辛三、宣说趋入真如之方便

(第十八品)观我法品


🔶 戊四、抉择时间为空性


✴ 己一、破时间自性成立——

(第十九品)观时品


✴ 己二、破彼之能立


🔹 庚一、破承许时间为能生果之俱生缘——

(第二十品)观因果品


🔹 庚二、破承许时间为果之生灭因——

(第二十一品)观成坏品


🔶 戊五、抉择轮回为空性


✴ 己一、破轮回相续之果——

(第二十二品)观如来品


✴ 己二、破轮回相续之因——

(第二十三品)观颠倒品


 🔴 丁三、断除太过


🔶 戊一、断除无有四谛之太过——

(第二十四品)观四谛品


🔶 戊二、断除无有涅槃之太过——

(第二十五品)观涅槃品


🔷 丙二、宣说缘起空性——

(第二十六品)观十二因缘品


🔷 丙三、证悟缘起之功德——

(第二十七品)观邪见品


🔘 乙三、忆念恩德而顶礼


⬛ 甲三:末义



第七品 科判


✴ 已二、破法我之能立

🔷 庚二、第七品  观三相品

🔶 辛一、以理证广说

 ◾ 壬一、遮破有为法

 🔺 癸一、破生住灭三法相

 🔹 子一、总破

 🔸 丑一、观察有为无为而破

 🔸 丑二、观察分散聚集而破

 🔸 丑三、观察有无其他法相而破

▪  寅一、以太过而破

  ▪  寅二、断除过失

    ▫ 卯一、第一断过

     🔻 辰一、说过

     🔻 辰二、断过

       ^ 巳一、破生生生本生

       ^ 巳二、破本生生生生

 ^ 巳三、破彼二之答

     ▫ 卯二、第二断过

      🔻 辰一、对方之回答

      🔻 辰二、断除过失

       ^ 巳一、比喻不成立

         - 午一、除暗不成立而破

          ·未一、驱除黑暗不成立

          ·未二、灯暗同时不成立

          ·未三、灯暗不触更不合理

         - 午二、极其过分而破

       ^ 巳二、意义不成立

          - 午一、自生非理

          - 午二、他生非理

            ·未一、观察三时而破

            ··申一、总破三时生

            ··申二、别破正生生

            ··申三、破缘起不合理之说

            ···酉一、说缘起空性的合理性

            ···酉二、破未来法的产生存在 

            ·未二 、观察生有无其他生而破

            ··申一、反问

            ··申二、驳斥    


 🔹 子二、别破                

 🔸 丑一、破生

   ▪ 寅一、以前理而破

   ▪ 寅二、观察是否正灭而破

 🔸 丑二、破住

   ▪ 寅一、观察三时而破

   ▪ 寅二、观察是否正灭而破

   ▪ 寅三、抉择诸法不离老死相而破

   ▪ 寅四、观察以自住他住而破

 🔸 丑三、破灭

   ▪ 寅一、观察三时而破

   ▪ 寅二、观察住不住而破

   ▪ 寅三、观察因果而破

   ▪ 寅四、观察能遍不可得而破

   ▪ 寅五、观察有实无实而破

     ▫  卯一、有实不可灭

     ▫  卯二、无实不可灭

   ▪ 寅六、观察自灭他灭而破


 🔺 癸二、以此能破事相有为法

 ◾ 壬二、遮破无为法

 ◾ 壬三、遮止与圣教相违

🔶 辛二、以教证总结





1



科  判


🔹 子一、总破

 🔸 丑一、观察有为无为而破

 🔸 丑二、观察分散聚集而破

 🔸 丑三、观察有无其他法相而破

  ▪  寅一、以太过而破

  ▪  寅二、断除过失

▫ 卯一、第一断过

     🔻 辰一、说过

     🔻 辰二、断过

        ^ 巳一、破生生生本生

        ^ 巳二、破本生生生生

^ 巳三、破彼二之答


若彼尚未生,而能生彼法,


汝言正生时,彼生可成立。


颂词解释:


如果生生还未生就能生本生,那你们所谓的正生时生,就可以成立。


讲记


前面破了正量部的观点。破的时候,首先破了生生生本生。既然生生的来源是本生,它的本体还未成立——或者说还要靠本生来成立,此时它怎么能生本生呢?就像石女的儿子,它的本体不成立,怎么能产生其他的事物呢?不可能产生。就像生生生本生不合理一样,本生生生生也不合理。


这里有部宗认为:如果说本生生生生、生生生本生是次第性的,我们也觉得不合理,但实际上它们是同时的,是在正生时同时产生了对方。对方的意思是说,当生生正在产生时——也就是正生时,生了本生;当本生正在产生时,生了生生。


大家学了《俱舍论》,知道有部宗有一个独特的观点,就是三世实有。他们认为未来存在,现在存在,过去也存在。那么未来如何存在呢?他们说未来法的得绳在现在位上存在;或者说未来的法现在就存在着,它们像排队一样,到了现在位时,只是换了位置而已。正因为如此,他们认为从未来进入现在也就是正在产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生可以生本生,本生可以生生生。



如果你们又认为:虽然二者一前一后的互生不能成立,但是,在二者正生之时,应该可以互生。


若按你们所承许,即以尚未产生而正在产生为前提,就能使自果产生。但你们所承许的以正在产生为前提,而使(自果的)产生能够成立的观点,也是经不起推敲的。


讲记


如果真的有这样一种情况——生生还没有产生就能生本生,那你们说正生时生是成立的。但实际上有没有这种情况呢?根本没有。颂词表面上好像承认了对方的观点,说未生的法如果能生,那么正生时就可以生。但这是一种假设,说明正生实际就是未生,未生不能生,正生也就不可能生了




所谓“正在产生”,是属于未来的法。而任何已经产生的法,是没有丝毫必要再次产生的,因为产生的行为已经圆满的缘故。所以,“正在产生”就绝对不是已经产生的法(,而是未来的法)。


讲记


对方所谓的正生时——现在正在产生,实际就是未生。比如本生,说它从未来进入现在——正在产生,实际也就是说它的本体还没有圆满,它的本体还没有圆满就是个未知数,和未生没有任何差别。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一个事物或者已经完成——它的体已经现前了,或者还没有完成——它的体还未现前。已经完成的是已生;还没有完成的,像正在产生,实际就是未生。未生的法能不能生其他的法呢?当然不能,未生的法还没有本体,怎么能生呢?既然未生的法不能生,那么所谓正生时互生也就不能成立了。



未来的法在现在并不存在,由其所产生的果也必定不会存在。如同明年的收成不能解决现在的饥饿一样。以此理也可类推住法等等。


讲记


比如苗芽,在人们的世俗观念中可能认为有一种状态,它不是未生,也不是已经生完了,而是正在产生。


但这种正生实际是经不起观察的。

为什么呢?因为苗芽或者已经生出来了,

或者还没有生出来

生出和不生出以外,

有没有一个第三品的状态呢?

根本没有,因为我们用世间最细微的刹那或微尘来观察时它根本不可能成立。

既然没有正生时,

又怎么会有正生时的产生呢?





2




科  判


🔹 子一、总破

 🔸 丑一、观察有为无为而破

 🔸 丑二、观察分散聚集而破

 🔸 丑三、观察有无其他法相而破

  ▪  寅一、以太过而破

  ▪  寅二、断除过失

    ▫ 卯一、第一断过

    ▫ 卯二、第二断过

      🔻 辰一、对方之回答


如灯能自照,亦能照于彼,


生法亦如是,自生亦生彼。



颂词解释:


就像灯能够自照,也能够照亮他物一样,生法能够自生,也能够产生他法。


讲记


前面我们发了一个太过,说生住灭如果有有为法之法相,就有无穷的过失,如果没有就成了无为法;并在“第一断过”中破了对方互生的观点。现在是“第二断过”,先说对方的观点:



如果对方又认为:生、住、灭法并不需要其他有为法的法相——生、住、灭,所以就没有无穷或者成为有为法的过失。


如同灯火的自性是光明,所以就能在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瓶子等等的其他诸法。同样,生法的自性就是生,所以也就能(同时)生起自身与他法。


讲记


对方说:生住灭有有为法的法相就有无穷的过失,没有就成了无为法,


我们自宗并没有这个过失。

为什么呢?

“如灯能自照,亦能照于彼”,

就像一盏灯,

它能遣除自己的黑暗——照亮自己,

也能照亮自己以外的瓶子、

柱子等其他的法。

“生法亦如是,自生亦生彼”,


一切有为法的生也是如此,

比如这根柱子,

它的生不但可以产生自己,

也可以产生有为法的柱子。

不但是生,住、灭也是如此,

住不但可以安住自己,也可以安住柱子;

灭不但可以灭尽自己,也可以灭尽柱子。

所以,在生住灭的法相之外再不用其他的法相了。


这是经部的观点。(果仁巴大师在他的注疏中也说:这是经部的观点,是他们对中观宗的辩论。)


对方用灯火的比喻说明有为法之法相是实有的。灯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照亮他物;同样的道理,一切有为法的生可以自生,也可以生他法。





3




科  判


🔹 子一、总破

 🔸 丑一、观察有为无为而破

 🔸 丑二、观察分散聚集而破

 🔸 丑三、观察有无其他法相而破

  ▪  寅一、以太过而破

  ▪  寅二、断除过失

    ▫ 卯一、第一断过

    ▫ 卯二、第二断过

      🔻 辰一、对方之回答

      🔻 辰二、断除过失

       ^ 巳一、比喻不成立

         - 午一、除暗不成立而破

· 未一、驱除黑暗不成立


灯中自无暗,住处亦无暗。


破暗乃名照,无暗则无照。



颂词解释:


灯的自体中没有黑暗,它的光明所及之处也没有黑暗,只有破除黑暗才叫照,无暗可破也就没有照了。



灯火自身,以及灯火所在的、以其光明可以遍及的处所,是没有些微黑暗的。灯火又如何能照亮呢?只有驱除了黑暗,才能安立为照亮。


讲记


这里我们破灯能遣除黑暗的比喻。


灯的自体中不会有黑暗,

👉因为它是光明的本性;

灯的光明安住的地方也不会有黑暗,

👉因为有了光明,黑暗不可能同时存在。


在灯的自体和它的光明安住的地方都没有黑暗,那能不能说照亮呢?


不能这么说。

因为只有在有黑暗的情况下,

遣除了黑暗才叫照亮,

根本没有黑暗——

自体及光明所处的地方都没有黑暗,

怎么能说遣除黑暗呢?

不能遣除黑暗,就不叫照亮。



所以,所谓遣除黑暗或者照亮,只是人们的一种说法,是人们无始以来的一种分别而已,并不能真实成立。

 




或许很多人还在疑惑:


电灯为什么不能除暗?

经堂里有了电灯才能离开黑暗,

这是它的功能,

所以应该有遣除黑暗的现象。

为什么龙猛菩萨要否认这些名言呢?


我们要知道名言是假立的,因为六根并不是正量。如果眼耳鼻舌等是正量,那么佛陀就不必宣说正量了。尽管我们看到了灯遣除黑暗,但这只能在名言中成立;真正去观察的时候,所谓遣除黑暗是不成立的。


人们的认识往往与佛教相违,

他们认为不存在的前世后世、清净刹土等,

佛教却认为存在;

但这些名言中存在的法在胜义中并不存在。


不过,世人也并不是一味排斥佛教。虽然当我们学佛出家时,有些人认为我们发疯了;但当他们出现一些疾病、遇到一些灾难的时候,就开始向佛教求保佑:“你们是不是有一种方法?能不能……”实际生活中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他们首先认为我们颠倒,待到自身利益受到损害实在无法解决的时候又来找我们。有些金刚道友也是这样,没出家以前根本不理解出家生活,认为出家人都发疯了,但后来他自己越来越苦,这才觉得出家生活并不像他们那样苦,因为出家人可以整天在佛法的熏陶中悠闲自在地生活。渐渐地,他们也能够接受我们的“苦”,并且也知道原来是自己发疯了。


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呢?因为世人并不知道佛法的深奥意义,始终被颠倒的实执迷惑着,一旦有了一些切身体会,他们就不得不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幼稚。



愚痴和邪见往往会导致盲目的排斥。如果已经皈依了三宝,但自相续还是难以抑制地生起“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佛经也不过如此”等邪见,那就非常可怕。所以,作为佛教徒应依止善知识坚持闻思,这样才能遣除自相续的邪见。否则,虽然形式上已经皈依了佛门,但内心并没有真正的皈依。


那皈依的界限是什么呢?


乔美仁波切在《山法》中说:即使虔诚恭敬地祈祷、供养三宝,但却未解决自己即生的任何痛苦,此时仍然相信三宝的加持力不可思议,知道一切痛苦是自己的业力所致而对三宝不生丝毫邪见,这就是皈依的界限。


所以,祈祷三宝却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于是就怀疑三宝没有加持,这就说明皈依的界限还没有达到。


真正皈依三宝的人无论遇到什么违缘,他对三宝不仅不会起任何邪念,而且还会把违缘转变成修行的助缘,这说明皈依已经到量。



皈依以后还要发菩提心,那发心的界限是什么呢?


乔美仁波切在《山法》中说:不管任何众生对自己散播谣言甚至杀害,也不对他生嗔,反而全力以赴给予帮助,进而发愿乃至菩提果之间都要对他进行饶益,这就是发起菩提心的界限。很多人自认为是大圆满的瑜伽士,但当别人稍微说几句谣言、作一点损害的时候,就拿起刀子要报复,这就说明他们连世俗菩提心还没有生起。如果皈依和菩提心还没有究竟,那其他的境界也难以生起,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所以,我们应时常观察,看别人无缘无故说自己的过失、害自己的时候能不能安忍?如果不但不嗔恨、不报仇,反而以今生来世乃至菩提果的一切善根回向于他,这就说明真的生起了菩提心。





4




科  判


🔹 子一、总破

 🔸 丑一、观察有为无为而破

 🔸 丑二、观察分散聚集而破

 🔸 丑三、观察有无其他法相而破

  ▪  寅一、以太过而破

  ▪  寅二、断除过失

    ▫ 卯一、第一断过

    ▫ 卯二、第二断过

      🔻 辰一、对方之回答

      🔻 辰二、断除过失

       ^ 巳一、比喻不成立

         - 午一、除暗不成立而破

· 未一、驱除黑暗不成立

·未二、灯暗同时不成立

此灯正生时,不能及于暗。


云何灯生时,而能破于暗?



颂词解释:


既然灯火刚刚产生的时候不能触及黑暗,那灯火怎么能破除黑暗呢?



如果对方又认为:虽然通过观察,灯火驱除黑暗的论点不合理。但必须以灯火能够驱除黑暗,如果不能驱除黑暗,则如同瓶子等等一般,即使存在灯火,也不能驱除黑暗,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灯火产生的同时,应该是可以驱除黑暗的。


讲记


对方认为:虽然灯火刚刚产生时和黑暗同时存在,但就像两个人打架,强的出现后,弱的就被赶走了;同样的道理,灯火一产生,黑暗就被遣除了。



【上师新版讲记(小编加)】:


对方反驳说:无论如何,必须承认灯火能驱除黑暗,否则,晚上屋里放瓶子和点照明灯就成了毫无差别,但这显然不合理。晚上屋里点灯驱暗之后,我们就可以看书,而放瓶子却起不到任何作用。由此可见,两者的功能完全不同。




但是,只要此二者中的其中之一存在,则另一者就并不存在。如同岛屿的幽暗与太阳的光芒,或昨日的冥黑与今宵的灯盏一般。


在灯火产生的同时,根本无法触及黑暗。因为,在灯火尚未产生的时候,虽然存在黑暗,一旦(灯火)产生之后,黑暗就已经不复存在。而在黑暗存在的时候,灯火却无踪无影。(二者根本无法相遇,)又怎么可能在灯火产生的同时驱除黑暗呢?绝不可能!


讲记


破曰:


灯火刚刚产生的时候

根本接触不到黑暗,

也可以说它见不到黑暗。

因为灯火一产生,

黑暗就不在了。

如果灯的光明一生起,

哪怕在极短的时间里和黑暗共存,

也可以说它触及到了黑暗,

只有触及到了黑暗才可以说破除黑暗。


就像两个人住到一起,

势力大的人让弱者迁单,

也是他们见了面以后的事。

所以,说光明遣除了黑暗,

一定要有一个接触才可以。

但光明和黑暗是互不并存的相违,

光明一生起,黑暗当下就隐匿了。

碰也没碰着,怎么能说遣除它呢?


就像柱子打败了石女儿一样,说有遣除了无,这是不合理的。所以,在实际意义上遣除是不成立的。


我拿着灯照亮屋子,

在未经观察的情况下,

可以认为这是遣除了黑暗。

但这只是由串习力所导致的一种实执,

是一种迷乱。


以中观的道理来观察它乃至世间的一切所作所为,其实都是具有欺惑性的。我们相信眼耳鼻舌的见闻觉知,相信我们所想到的,但都被欺惑了。


现在我们以理观察以后,知道以前的快乐和痛苦都是不真实的,乃至现在的种种名言也都根本不成立。


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在做梦。

梦里既有光明也有黑暗,

迷乱的意识显现了这些,

像清醒的时候一样,

我们当时也这样执著,

认为光明遣除了黑暗。

但对一个醒觉的人来讲,

他知道这都是迷乱的梦的显现,

梦里面虽有能遣和所遣,

但毕竟不存在。


所以,我们对这些道理应该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只有这样,才会对心的本体有所认识,才会对大慈大悲的佛陀以及高僧大德们的教言生起不共的信心。






5




科  判


🔹 子一、总破

 🔸 丑一、观察有为无为而破

 🔸 丑二、观察分散聚集而破

 🔸 丑三、观察有无其他法相而破

  ▪  寅一、以太过而破

  ▪  寅二、断除过失

    ▫ 卯一、第一断过

    ▫ 卯二、第二断过

      🔻 辰一、对方之回答

      🔻 辰二、断除过失

       ^ 巳一、比喻不成立

         - 午一、除暗不成立而破

· 未一、驱除黑暗不成立

· 未二、灯暗同时不成立

·未三、灯暗不触更不合理


灯若未及暗,而能破暗者。


灯在于此间,则破一切暗。


颂词解释:


如果灯火未触及黑暗也能破暗,那么此间的灯火就可以破除一切世间的黑暗。



如果灯火不触及黑暗也能驱除黑暗,则有包括岛屿等一切世间界的所有黑暗,仅用一盏灯就可以彻底驱散的过失。


如果对方又认为:如同智慧无需触及无明,也能将其遣除;眼根无需触及色法,也能了了在目;磁铁无需触及适当范围内的铁物,也能将其吸附一般。所以,虽然不能触及,但一样可以驱除黑暗。


但这些能立与其所立已经完全等同,所以还是无法成立。


讲记


对方认为:


灯火虽然未触及黑暗,但还是可以遣除它。




如果灯火不接触黑暗也能遣除黑暗,那我们小小屋子里的这盏灯应该能遣除世间的所有黑暗。

 


为什么呢?

因为“不接触”的情况是一样的,

👉是非相同应成因


屋子里的灯“不接触”屋子里的黑暗,

它破暗了;

那么这盏灯“不接触”整个世间的黑暗,

它也应该能破一切暗。


如果说破暗是有条件的,

只是能力所及的黑暗它能够破除,

无法遣除整个世界的黑暗。

那我们以能立等同所立的因也可以破除。


所以,如果对方说不接触也可以破暗,那我们只要会用应成派的宝剑,就可以砍断对方愚痴的头颅,遣除他的邪见。





6




科  判


🔹 子一、总破

 🔸 丑一、观察有为无为而破

 🔸 丑二、观察分散聚集而破

 🔸 丑三、观察有无其他法相而破

  ▪  寅一、以太过而破

  ▪  寅二、断除过失

    ▫ 卯一、第一断过

    ▫ 卯二、第二断过

      🔻 辰一、对方之回答

      🔻 辰二、断除过失

       ^ 巳一、比喻不成立

         - 午一、除暗不成立而破

         - 午二、极其过分而破

若灯能自照,亦能照于彼。


暗亦应自暗,亦能暗于彼。


颂词解释:


如果灯既能照亮自己,也能照亮他物,那么黑暗也应该能既暗蔽自己,又暗蔽他物。



如果按照你们所说:因为灯火具有照亮的功能,所以可以照亮自身与他法。那么,黑暗也毫无疑问地应当能够遮蔽黑暗自身,以及瓶子等其他物品,因为黑暗具备遮蔽能力的缘故。如果承许这点,则黑暗也就不存在了。


讲记


灯的特点是照亮,

黑暗的特点是暗蔽。

如果对方的观点成立,

灯的确能照亮自己、照亮他法,

那么黑暗也应该能遮蔽自己、遮蔽他法。


如果黑暗真的把自己遮蔽了,那我们就见不到黑暗,因为所谓遮蔽就是使事物看不见。自己能遮蔽自己,也就没有黑暗了。没有黑暗,晚上就不用拿电筒了。这是对方的过失。


如果对方说其他的法可以遮蔽,但黑暗本身却不能遮蔽,那我们用中观应成派的三大不共因进行破斥,对方就无话可说。


以上破了经部宗的灯喻,下面破意义。







思考题


1、若本生与生生同时产生会有什么过失?


2、经部宗是怎样以灯火喻承认有为法产生的?


3、中观宗论师从哪几个方面来驳斥对方的灯火喻之理?


4、按中观宗的观点,若灯不能遣除黑暗,难道不会遭到世人的讥笑吗?对此问题如何回答? 


5、若灯能自照则黑暗可自蔽的这种推理如何运用于世间当中?(有一定发挥)








开卷有益

相关链接


【讲记】《中论广释》第27课(文字+视频)



 


(以上文字为个人整理,仅供参考。如有错漏,欢迎留言指正。)

 
 
 

一起学中观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