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佛陀为什么也叫如来?
遍知住世或涅槃,无过法性法空住,
菩萨随证此真如,故于佛赐如来名。
本科判的意思是说:为什么叫如来呢?这是因为佛陀已经证悟真如,所以才获得了这样的名称。
无论通达万法真如的诸佛安住在娑婆世界之类的世间当中宣说佛法,还是为了众生了达无常之理而在众生前示现涅槃,诸法本体的无垢空性,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还是这样,它永远不会改变,而且谁也无法改变它;就像虚空的本体没有未来、现在、过去之分,而常恒不变地存在着一样。关于一切诸法的本体如如不动地存在着,无垢光尊者曾引用《大般若经》的教证说:“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如是诸法,常无变易。”意思是说,佛陀出世也好、不出世也好,一切诸法的空性本体都没有变易、迁变。其他经中也说:一切诸法的法性是本来而安住。
有些人认为:佛陀没有出世之前,诸法的本体不是空性,只是在佛陀创造了这样的空性法门后,万法的本体才变成了空性。其实并非如此。因为,佛陀只不过在无量无边愚痴众生根本不知道诸法的本体时,才把真理告诉了我们。所以大家一定要牢记佛陀在这里对迷惑众生的开导。
而菩萨也以智慧随证一切诸法本来如是存在的真如空性,当完全通达万法本性,也即大彻大悟时,才对佛陀赐予如来的名称。为什么叫如来呢?因为诸法的本体是如如不动的如是空性,而佛陀已经通过精勤修行到达这种境界,所以称为如来。《大智度论》云:“如实道来故,名为如来。”可见,只要到达如实之道,或对此道已经完全了达,就可以叫如来。其实,真正的如来并没有来和去的执著。《金刚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虚云老和尚在开悟时也说:“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意思是说,就像到了春天时花香四溢、处处秀丽一样,现前究竟证悟时,山河大地全都是如来。
大家也清楚,在修法王的上师瑜伽或祈祷莲花生大士的后得,皆应把所有声音等显现当作上师的幻化与加持。而真正有一些修证或修行比较好的人,眼睛所看到的所有景象,皆会观为上师的幻变;心里产生的贪心、嗔心等烦恼,也会看作是上师智慧妙力的游舞;一切病痛也会当作是上师赐予的加持……若能如此观想,一切违缘都将消于法界。堪布阿琼也讲:出现违缘、痛苦时,要想这是上师加持让我消除业障,乃至有吃有穿、无吃无穿,心情快乐、心情痛苦等,都要观想是上师的加持。但有些人说:“上师!您千万不要批评我,我好好地干,您如果批评,从那时起我就不发心了。”其实,对待批评与不批评根本不能如此取舍。不仅如此,就是任何一种外在的显现,比如大街上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车马、人流等,这些全部是佛陀的幻化。如果能安住在这样的境界中,那就无比善妙。
以前宁玛派的很多寺院,在每一次念经结座或回向完后,都要念敏朗大师所造的偈颂,其用意在于提醒大家在这个偈颂的境界中安住。这个偈颂的意义与我刚才所讲的一样,就是一切都是上师和如来的幻化,所以大家皆应安住在这样的境界中。但这对没有长期修行的人来讲恐怕有一定的困难,可能两三天起作用,但过一段时间就忘了,在那时还要不断吃妙法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