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上师开示】大家要避免一切形式的偷盗 Back

【上师开示】大家要避免一切形式的偷盗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8-02-09

除了盗取人的财物,盗取旁生和非人的财物也属于不与取(即偷盗),这也有很大过失,我们也不能盗取它们的财物。在藏地,人参果是一种高档的食物,它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牧民在草地上挖的,还有一种是挖鼢鼠洞,盗取鼢鼠储藏的人参果。有些上师说,当人们挖走鼢鼠的人参果时,鼢鼠特别伤心,甚至心脏都会裂开。在汉地,燕窝和蜂蜜是很好的滋补品,有很多人采集燕窝和蜂蜜。其实,人参果、燕窝、蜂蜜虽然是旁生的财物,但也是旁生辛勤积累的,而且它们将其执为我所,如果盗取也有过失。


我们也不能盗取非人的财物,如果要使用非人的财物,首先要得到它们的开许。比如,在修建寺院之前,首先要请土地神赐予土地,然后方能动工兴建。现在有些人建寺院时什么经都不念,只是做一个奠基仪式,其实奠基仪式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得到土地神的开许。藏地在修建寺院时,都要念特定的仪轨,向土地神要到土地后才动工。不过这是修建大型建筑的做法,如果自己修房子用不着这样做。


1990年秋天,法王如意宝从印度回国后,准备在学院建大经堂。我记得当时法王先念了护法神和土地神仪轨,然后对土地神说:“我们打算建一座大经堂,为僧众提供闻思修行的场所,希望您能将这块土地供养僧众。”法王说完之后,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奇异的彩虹,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到了那道彩虹。法王高兴地说:“今天的缘起非常好,这样的彩虹非常罕见,我到印度鹿野苑时曾经出现过一次。以后这个经堂里会聚集上万数的僧众。”后来大经堂确实建得很成功,法王圆寂多年以后,还有很多僧众在经堂里闻思修行。我觉得这就是土地神欢喜赐予土地的缘故,如果土地神没有欢喜赐予,肯定不会有这样的结果。


此外,以买通关系而获取财物也属偷盗。比如有些人向官员行贿,官员便批给他一大块土地的使用权。藏地也有“以狐皮换马匹”的说法,意思是以一块狐皮那样的少许财物作为礼品,最后获得一匹马的大回报。如今以此类手段聚敛钱财的现象非常普遍,媒体上也常有曝光。还有些官员利用职权贪污,这也属于偷盗,我看过一段视频:某国的总统为了掩饰贪污的丑行,把非法聚敛的钱用车转移到亲戚家,可亲戚也不敢收,最后车不得不开回去。


为什么人们如此不择手段地捞钱呢?一方面是有些人前世当过盗贼,所以即生仍然喜欢捞取不义之财,另一方面是现在人缺乏佛教的见解和行为。如今的世人普遍也没有戒律的约束。如果这些人能守持戒律,暂且不谈出家戒律,即便能守持居士五戒,也能断除很多不如法的行为,这个世界也会变得非常清净。


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从事经商不仅容易造下不与取的罪业,而且就像《大圆满前行》中所讲的那样,在十不善业中,除了邪见、邪淫偶尔发生以外,其余的罪业基本上都具足了。尤其是作为一个出家人,如果从事经商,如开商店、酒店等,即便获得一钱银子也会犯他胜罪,会从根本上破戒[ 经商有正当和不正当两种方式,所谓经商有诸多过失是就不正当的方式而言的,如果以正当的方式经商,佛陀对在家人也是开许的。而且,如果是为了供养僧众,佛陀也开许出家人经商获利,这在律藏中有明确的宣说。]。


这以上讲的是中不与取。通过上述分析,大家要知道不与取的情况非常复杂。《律藏》中也说:有些人依靠权力偷盗,有些人以狡诈的手段偷盗,有些人通过搞关系偷盗,有些人借东西后不还,等等。很多人以前不懂这些道理,明明已经犯了偷盗,还觉得自己很清净。懂得了这些道理后,今后大家要避免一切形式的偷盗。


小不与取是为他人利益而偷盗。如果看见有些人很贫穷,为了帮助他们而从富人那里偷一些财物,再布施给这些穷人,这就是小不与取,这个罪过不是很大。总而言之,如果别人开许了,自己拿对方的钱财就不算偷盗,如果别人没有开许或者受到欺骗而开许,在这些情况下占有别人的财物都属于偷盗。


《大智度论》云:“不与取者,知他物,生盗心,取物去,离本处,物属我,是名盗。”这里讲到了不与取的五个条件:一、知道是别人的财物;二、产生了偷盗的念头;三、把财物取出来;四、使财物离开原来的地方;五、心中生起“这个财物已经属于我”的念头。凡具足这五点的行为都属偷盗。举一个例子,比如知道别人的银行卡里有钱,自己对此产生了贪心,想把这笔钱据为己有,之后通过一些手段将别人卡里的钱取出,然后存入自己的卡中,最后心里生起“这笔钱已经归我了”的念头,这时候就犯了偷盗。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人要保持自己的正见。佛教特别强调正见和定解,没有这些的话,学佛是学不成的,因为你的信心和行为都不坚定,像是冰上建筑一样不稳固。


——索达吉堪布

本月藏历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