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诸行若灭者,是事终不然;众生若灭者,是事亦不然。【每日一颂】《中论》
戊三(抉择有实法为空性)分二:一、破有实法之本体——观行品;二、破彼之能立。
己二(破彼之能立)分三:一、破有实法之作用接触——观和合品;二、破因缘之能生——观有无品;三、破暂时缚解——观缚解品。
十六 观缚解品
庚三(破暂时缚解)分三: 一、破轮回之本体;二、破彼能立之因果;三、宣说趋入真如之方便。
辛一(破轮回之本体——观缚解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壬一(以理证广说)分三: 一、破轮涅自性成立;二、破缚解自性成立;三、断除太过。
癸一(破轮涅自性成立)分二:一、破轮回自性成立;二、破涅槃自性成立。
子二(破涅槃自性成立)分二:一、破诸蕴涅槃成立;二、破人我涅槃成立。
丑一(破诸蕴涅槃成立):
对方狡辩说:五蕴人我的涅槃是存在的,既然涅槃存在,其违品——轮回为什么不存在呢?所以轮回也应该存在。但他们这种观点并不合理,如颂云:
诸行若灭者,是事终不然;
认为诸行(五蕴) 可以获得寂灭涅槃,这种说法完全不合理。
中观宗驳曰:不仅说五蕴和人我有流转不合理,说二者有涅槃也不合理,因为五蕴与人我无有本体之故。
即使二者的本体存在,它们无论恒常还是无常,涅槃都了不可得。首先观察五蕴:
如果五蕴是恒常,则不可能涅槃,因为常有之法无有变化,先前没有涅槃,最后趣入涅槃的情况不可能存在;如果五蕴是无常,也无法趣入涅槃,因为无常法具有刹那毁灭性,既然一刹那间即已毁灭,就不可能有真实本体,因而也无法趣入涅槃,并且,如果之前已经坏灭,现在又趣入涅槃,就会有两次坏灭行为的过失。
因此,五蕴可以趣入涅槃的说法不合理。
丑二(破人我涅槃成立):
对方辩驳说:虽然五蕴趣入涅槃不合理,但人我应该可以趣入涅槃。但此说法同样不合理。
众生若灭者,是事亦不然。
认为人我可以趣入涅槃的观点,也完全不合理。
这与刚才的推理方式一样。如果人我可以趣入涅槃,那是常有的人我,还是无常的人我趣入涅槃呢?
如果人我常有,则趣入涅槃不合理,因为常有之法无有变化,原来什么样,以后也必然如此。如果众生开始未趣入涅槃,后来趣入涅槃,就会出现两种行为,这与常有的人我相违,因此不合理。
无常的人我趣入涅槃也不可能。如刚才所讲,无常法刹那毁灭,没有趣入的时间。既然无法趣入涅槃,最后也不可能得到涅槃之果。
既然人我和五蕴无论常有还是无常,都无法趣入涅槃,那涅槃到底是什么呢?实际上,所谓的涅槃了不可得,诚如《显句论》引用《般若经》的教言所说:“须菩提,涅槃如幻如梦,设更有法胜涅槃者,我亦说为如幻如梦。”意思是,涅槃的本体是如幻如梦的,假设说有胜过涅槃之法,其本体也是如幻如梦的。
《显句论》中还引用了《等持王经》(《三摩地王 经》) 的 一 个教证“胜义谛如幻如梦,涅槃亦如幻如梦,智者知此则成就胜义戒”,意思是,胜义谛如同梦幻一般,涅槃亦如梦如幻,任何智者若通达了此理, 即成就了最殊胜的意戒(意戒是指我们意识当中所护持的戒 律) 。心的戒律当中最殊胜的戒就是通达此理。在座道友应该经常从这方面观察自己。
◎ 破不可思议的人我趣入涅槃
另外,月称论师在《显句论》中针对犊子部“不可思议的人我可以趣入涅槃”的观点,还用了两种推理进行破斥:
一是观察不可思议的人我是了知而趣入涅槃,还是不了知而趣入涅槃呢?如果了知而趣入,则不合理, 因为对方承许人我不可思议,如果了知,就不是不可思议,而成了可思议,即可以思维,可以想了,但这与对方自宗观点相违;如果不了知而趣入涅槃,也不合理, 因为这样自他谁也不知道这种趣入,说入灭也是徒劳无益,没有任何作用。
二是观察常有的不可思议人我趣入涅槃,还是无常的不可思议人我趣入涅槃?如果常有,就没必要趣入, 因为本已具足涅槃之故;如果无常,也不可能趣入,因为如果能趣入,人我就不是不可思议,而成了可思议,会有这个过失。
果仁巴大师也认为此处的对方是犊子部。学过《入 中论》的道友都知道,犊子部承许不可思议的我存在。
虽然其他一些注疏关于对方是谁说得不是很清楚,但《显句论》和果仁巴大师都做了明确宣说。
总而言之,为什么涅槃自性不成立呢?原因很简单:五蕴趣入涅槃,是事则不然;众生趣入涅槃,是事亦不然。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新版讲解
记忆板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