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索达吉堪布】要老老实实地积累资粮 Back

【索达吉堪布】要老老实实地积累资粮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9-09-04



藏地有一种说法,“未曾击鼓无成就,未经摇头无本尊”,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否则不可能成功,就像没有击鼓就不会发出声音,或者连摇头动身的勤作都没有就不会成就本尊一样。以发心建一座经堂为例,自己事先就要明白,这肯定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觉得自己无法付出这样的时间和精力,干脆就不要去建这座经堂。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可是,有些人虽然想拥有福德,但在实际行动中连一把青稞的供施都舍不得,这怎么可能拥有福德呢?


还有些人更过分,从来没有为积资净障而努力过,却妄想获得高深的修行境界,甚至增上慢地认为已经开悟了。在金刚萨埵法会期间,我问一个人:“你念金刚萨埵心咒没有?”他说:“不用念,我已经开悟了!”他对自己的开悟深信不疑,但我有点怀疑,因为我遇到过许多藏地、印度公认的高僧大德,他们每天都要不断地行持善法。在汉传佛教的历史上,许多公认的开悟者每天也不断地行持善法,像永明延寿大师每天要念十万遍佛号。与这些大德相比,有些人没有做过任何积资净障,就认为自己已经开悟了,到底他们悟了什么也不好说。《教王经》中说,人死的时候,一切财产受用、亲友眷属都不会跟随自己,只有生前造的善恶业会跟随自己。如果自己本来没有证悟,却自欺欺人,不精进积累善业、忏悔罪业,到死亡的时候,该跟随自己的善业一点也没有,而不该跟随的恶业却紧随身后,这样的“开悟者”是不是有点奇怪。


因此,希望道友们不要说大话,要老老实实地积累资粮,尤其要以三宝为对境来积累福德。现在我们能够见到供养处的佛像,这说明自己往昔曾经积资净障,如果能把它们观为真佛来作供养,则与供养真正的佛没有任何差别。如《右绕佛塔经》云:“谁以等信心,供养在世佛,与其舍利塔,福德无有别。”作为末法时代的众生,从一方面看,我们无缘见到佛陀的真容,可以说福德浅薄,但从另一方面看,佛法还没有彻底隐没,还能见到三宝所依和佛陀般的传承上师,我们还算是有福报的。


有些出家人说:“我真是没有福报,还不如当初不出家修行。”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其实,没有生在边地、能见到三宝,这就是巨大的福报。有些人脖子上挂着一大串像章——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莲花生大士……走起路来叮叮当当响,这也是有福报的象征,如果没有福报,连这些像章也见不到。所以,现在值遇这些殊胜对境之时,大家千万不要错过机会,应该以这些对境来积累资粮,只要自己的心清净,就可以积累巨大的福德。


为了方便积累资粮,今后大家无论到哪里,最好随身携带一尊佛像,每天在佛像前磕头、供水、供灯。这样每天都可以作许多功德,依靠这些功德,暂时自己会获得广大的福禄,死后将转生于善趣或往生清净刹土。这些供养不是凡夫无法企及的玄妙境界,只要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只要自己有供养的心,谁都能做到这些事。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


每日箴言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不可能对众生一点伤害都没有,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尽力避免造大的恶业,应该努力过上清净、有意义且能利益他人的生活。 



--索达吉堪布






致朋友:


澳洲(菩提)佛学会开始招生啦!

学会开设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

  悉尼:

0423121173

   墨尔本:

 0401352062

      阿德莱德: 

   0401677855

       布里斯班:

      0420687876

珀斯

       0449813721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