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零散收录 >> 谁的处境更危险? Back

谁的处境更危险?

知幻园 2023-12-08











真正寻求解脱的人,应该没有任何陪伴,一个人住在山里修行。假如做不到这一点,那也应当居住在清净的寺院里,周围全部是信仰佛教、没有邪见的金刚道友。《经庄严论》中讲了寂静处应具足五种条,住在这样的地方,远离一切散乱和琐事,心很容易得以调伏,对修持静虑有莫大的帮助。


唐代的通慧禅师,三十岁左右出家,出家后独自前往太白山修行。他什么粮食都没有带,饿了就吃树皮和野果,渴了就喝山里的清泉,困了就靠在树下睡觉,这样的日子过了五年。有一天他用木棒打土块,土块破了不成形,以此因缘而豁然开悟。(以前的禅师和大圆满瑜伽士,依靠一些很简单的因缘,马上就能开悟。)他开悟以后,继续在山里住了二十年,在此期间,他穿的只有一条裙子,盖的只是一床棉被,脚下只有一双草鞋,其余什么资具都没有,衣服缝缝补补的,冬天夏天都没两样。


相比之下,现在大城市里的人,有没有一件衣服穿二十年的?古时候布的质量不是特别好,一件衣服穿了二十年,肯定是破破烂烂的,上面缀满了补丁。而现在布的质量很不错,许多人也要每个星期天去商店买衣服。在座的出家人,你们以前当在家人时,稍微有条件的话,可能也会没事就往商店里跑。有些人的衣服琳琅满目,人住一间房子,专门挂衣服也要一间房子。但以前的禅师,没这么多衣服也照样生活,最后的境界跟我们完全不同。现在很多人借口说没时间修行,其实并不是没时间,而是自己心力不够。你去买一件衣服的话,坐车要两三个小时,逛商店也要两三个小时,那么修行肯定没有时间。


白居易依止过道林禅师,有一天他去拜访禅师时,看见禅师坐在喜鹊窝旁边,就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官场浮沉,勾心斗角,你的处境更危险!”白居易似乎有些领悟,转个话题又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禅师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听了,感到很失望地说:“这是三岁孩童也知道的呀!”禅师道:“三岁孩童虽知道,八十老翁行不得。”


在藏地的圣地神山,像喜马拉雅山、桑耶青浦,也有许多这样的修行人,他们或在树下,或在山洞里,或在岩石下,远离人群的喧嚣,精进修行而一生成就,如《三摩地王经》中云:“远离诸尘垢,依止寂静林,如同犀牛住,速时得等持。”然而现在的人并不是这样,他们整天处于繁杂的尘世中,全是一种迷迷糊糊的状态,怎么能速时得等持?很多人说:“我为什么总修不成?心很乱啊!”在那种环境中,心不乱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驱开的话,修行肯定很难以成就。


即使没有机会去寂静森林修行,我劝请大城市里的居士们,尽量一天中抽出短暂的时间,比如下午或晚上的几个小时,把手机全部关掉,把电话全部拔掉,专心在佛堂里看书修行。有个拥有几亿美金的大老板,每天的日程非常忙,但即便如此,他也会安排一段时间学佛。他事先给员工都打过招呼了,在那个时间里,任何人不准给他打电话,打电话他也不接。他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分得很清楚,在下班的时间中专门抽出一部分看书和修行,多年以来他一直安排得很不错。


印度有一位大成就者,也是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很高,所以不管是政治上还是佛法上,日常事物非常繁多。我们去拜见他老人家时,他说:“像我这种身份的人,每天的事情特别多,但我会安排好时间的,什么时候修行,什么时候闻思,什么时候接待,什么时候到办公室里做事情……”


所以很多人并不是没有时间,只是自己没有安排好。当然,有些人在家里可能没有自由,像个仆人一样,只要“主人”一声令下,自己就得规规矩矩去做。但不管怎么样,自己仍要尽力安排时间,不然死亡来临时,你有什么理由也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