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文殊密语 >> 菩提心|请加持我对众生多做事情!请加持我的菩提心不要退失! Back

菩提心|请加持我对众生多做事情!请加持我的菩提心不要退失!

文殊密语 2019-11-13

不论在哪里,

佛陀加持你

点击蓝字,开卷有益



 

《入行论》第35课(摘录

 


彼为泊世途,众生休憩树,

复是出苦桥,度众离恶趣。

彼是除恼热,东升心明月。

复是璀璨日,能驱无知霾。

是拌正法乳,所出妙醍醐。

于诸漂泊客,欲享福乐者,

此心能足彼,令住最胜乐。

今于怙主前,筵众为上宾,

宴飨成佛乐,普愿皆欢喜。





颂词


今日







彼是除恼热,东升心明月。

复是璀璨日,能驱无知霾。








 

上师讲记





这里用太阳和月亮为喻来宣说菩提心的功德。



“彼是除恼热,东升心明月”:


菩提心是驱除众生烦恼障酷热心中升起的皓月。所谓的烦恼障,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说,就是吝啬等分别念,或者说是对解脱起障碍的心。而去除这种烦恼障的根本,就是这颗菩提心。


有些人可能认为:


“不一定吧,

阿罗汉全部断除了

烦恼障,

但他却没有菩提心。”


当然,这个问题我们以前也辩论过。


实际上,阿罗汉如果连凡夫的世俗菩提心也没有,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毕竟他已经完全断除了我和我所执,而我们自认为是大乘菩萨,我和我所执却那么严重,人家是已经断完了,我们是一点也没有断,这两个比较起来,阿罗汉的相续中应该是有菩提心的,只不过小乘中并没有特别强调而已,不然的话,我和我所执是无法断除的。


大家都知道,所谓的菩提心,就是断除自私自利的心,让众生获得利益。阿罗汉通过宣说佛法引导群迷,具有很多很多殊胜的功德,所以断除烦恼障的根本因也是这颗菩提心。它就像东升的明月一样,能将烦恼障的所有热恼一并去除。


“复是璀璨日,能驱无知霾”:


菩提心是遣除众生无明所知障迷雾的璀璨红日。所知障能障碍获得遍知佛果,属于习气的部分,它的唯一对治也是这颗菩提心。大家都清楚,菩萨的大悲菩提心不像佛陀那样圆满究竟,这就是因为细微的无明习气没有断除,因此菩提心是断除二障的唯一根本。


菩提心能在最快时间内断除二障、获得功德的这些教言,《华严经》和《妙臂请问经》当中也有广说;菩提心具有如是功德的合理性,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宣讲得非常清楚,大家有时间应该翻一翻,看看菩提心的功德到底是什么样的。当然,菩提心的究竟功德到底是谁宣说的呢?寂天菩萨和龙猛菩萨并没有凭自力宣说,《入行论》第一个颂词也可以看出,佛陀没有宣说的教言,寂天菩萨也没有说。因此,有些教言书中讲,菩提心的功德,十地菩萨也不能圆满宣说,它唯一是遍知佛陀的境界。


所以我们应日日夜夜行持菩提心,它的能力和作用是任何善心也无法相比的。


阿底峡尊者当年经常喜欢念一个偈颂:“灭除诸恶趣,解脱诸障碍,赐予正觉果,顶礼菩提心。”后来,印度和藏地的许多高僧大德也经常诵此偈,以巩固自相续中的菩提心。


有了这颗菩提心,无论是修行圆满也好,断除障碍也好,积累资粮也好,都是非常容易的,纽隆巴格西曾说:“只要生起了菩提心,积累资粮、断除障碍、修行成就等一切的一切,均可依它而获得圆满。”他始终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来宣讲菩提心的功德。


反之,假如没有菩提心,修任何法也不可能成就。


以前阿底峡尊者在涅塘时,遇到一位来自印度的修行人,尊者向他打听家乡(印度)最近有什么稀奇事,那个人说:“现在大家都议论纷纷,因为有位修喜金刚的瑜伽士,由于没有修好,后来获得了预流果位。”尊者听后,连声说道:“哎哟哟!哎哟哟!他没有堕入地狱多好啊!”意思就是说,没有以菩提心摄持的修行,很有可能堕入恶趣,那位瑜伽士没有堕入恶趣而获得了小乘果位,已经算是运气了。


《文殊根本续》中也记载,有个人修大威德,由于没有菩提心,最后悲惨地堕入地狱。可见,倘若没有以菩提心来摄持,不管修什么高深莫测的大法,如大圆满、大手印、禅宗,最后也会堕入恶趣或是堕入轮回的。



前段时间学习《净土教言》,很多修行人在做我们的思考题时说:


“没有菩提心也可以往生。因为我看见有个老太太已经往生了,她就没有菩提心!”


可能这些人是以他心通来观察的,我一般是看不出来的,表面上她是个老年人,也许还没有文化,但她有没有菩提心也不好说,即使生前没有,但在往生的一刹那,你说她不存在菩提心,这种教证我是找不到的。如果你们认为没有菩提心也可以随随便便往生,这一点用教证、理证来证明,恐怕是有一定的困难。


总的来讲,这颗菩提心不可缺少,一旦缺少了,什么样的果、什么样的功德都是得不到的。平时在修行过程中,大家一定要对大乘菩萨的功德有信心、有兴趣,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大乘修行人对菩提心看得比较重,这确实是一种境界!我们有些人受加持的时候,说“你加持我,要很顺利地回到家”、“你加持我,生生世世不要拉肚子”……,我觉得这些愿望不太好。


有些人还是很不错的:


请加持我对众生多做事情”、

请加持我的菩提心不要退失”,


一看就觉得他可能是大乘种性。


有些素不相识的人,表面上看起来穿得很脏,头发也长得不太好看,但实际上他的心还是很不错的,从言谈举止上也可以看出他的发心和爱好。总而言之,大家千万不能忘记相续中的这颗菩提心。




   智诚堪布

辅导



这一颂词也是通过比喻和意义对照的方式进行宣讲。


“彼是除恼热,东升心明月”:菩提心能够遣除烦恼的炽热和无知的阴霾。如在炎热的夏天傍晚,月亮从东方升起之后,人们会在月光之下感受清凉,遣除炽热的苦受。同样,菩提心犹如清凉的明月,能够遣除一切众生相续中的热恼。


很多大德在注释中把“恼热”解释为烦恼障。菩提心一方面能够遣除烦恼障,另一方面还可以遣除所知障。


如果我们生起并行持了菩提心,就可以遣除烦恼的炽热。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讲烦恼障的本体时,提到其法相是六度的违品:


比如布施的违品是悭吝;

持戒的违品是破戒;

安忍的违品是嗔恚;

精进的违品是懈怠;

禅定的违品是散乱;

智慧的违品是邪慧,

都属于烦恼障。


修持菩提心,这些违品全都可以遣除。因为修了菩提心之后,要发心利益一切众生,行菩提心即是为了利益众生、打破自己的执著而修六度——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修六度就可以遣除烦恼障及其种子。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菩提心的本体和自性是智慧和大悲的双运。虽然从表面上看,我们为了救度、圆满众生而发菩提心,好像只是一种大慈大悲心,实际上,这里面还有智慧的自性、智慧的本体。因为六度中的智慧度本身就具足智慧的本体,所以完全可以了知烦恼障种子的本体是空性的,然后遣除它。综上所述,我们就知道菩提心可以遣除烦恼障。


在注释中上师提到一个问题:为什么阿罗汉没有修持菩提心也灭尽了烦恼障?圆满的菩提心是缘一切众生发誓成佛。菩提心有两个体相:一个是为利他,一个是愿成佛。从这两个条件来看,小乘的无学声闻都没有具足圆满菩提心。首先,他所缘的众生并不是一切众生;然后也没有意愿成就正等正觉的佛果。但要知道,有时我们讲菩提心,并不一定是从圆满的角度。在很多大德的论典中也说过,有时只是发愿成佛,也算菩提心;有时只是发心利他,也算菩提心。


    上师在著述中曾对这个问题予以解释:阿罗汉没有圆满标准的菩提心,但是具有部分的菩提心。阿罗汉也有利益众生的心,但没有菩萨那么广大;也有一部分求佛果的心、求觉悟的心。前面我们讲过三菩提有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和无上正等菩提。阿罗汉有成就觉悟的心,虽然不是那么圆满,但也可以叫菩提心。正因为这样,阿罗汉也可以断除烦恼障。


    从另外的角度来分析,阿罗汉之所以能够遣除烦恼障、成为阿罗汉,根源在哪里?他的根源来自于佛讲法摄受弟子,或者是佛最初摄受的阿罗汉弟子成就了佛果,然后于佛陀涅槃之后再教导其他众生成就阿罗汉,这样一代代传下来,阿罗汉的根源来自于佛,那么佛的根源呢?佛的根源就是菩提心。从这个角度来看,阿罗汉断除烦恼实际上仍然是菩提心的力量。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了知,菩提心具有殊胜明月一样的自性,它完全可以遣除众生烦恼障的热恼。


   “复是璀璨日,能驱无知霾”: 菩提心也是璀璨的太阳,能够驱除无知的阴霾。阴霾有点像雾,但是里面的颗粒要重一些。阴霾在烈日出来之后,很快就烟消云散,被消除得干干净净。这里说众生的无知就像阴霾一样,这个无知就是所知障。所知障并不是说所知本身是障碍,而是对所知自性的不了知。众生由于根本无明,迷昧、执著于所知境界或所证之法,障碍了对一切所知自性的了知。


有些人说所知障就是学得越多障碍越大,这是根本不成立的。实际上我们学习得越多、了知得越多,智慧越增长,遣除障碍的力量就越强。《辨中边论》中说,三地菩萨在获得三地果位出定的时候,为了听闻佛法可以跨越刀山火海[3]。佛陀是一切遍知,不可能说佛陀知道得越多障碍就越大。


所以,将所知障解释为自身的知识成为障碍是一种误解。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知识也的确会成为障碍,但关键在于知识的用途是什么?知识和智慧的本体就是遣除障碍。尤其是佛法的经论,都是从佛和祖师智慧中流露出来的教言,它是智慧的等流与智慧本身无二无别。所以我们通过学习,一定可以增长智慧,而不是增长障碍。所知障的真实含义是指对所知的本体还不了知。为什么佛叫遍知?遍就是周遍,对一切所知法都能够完全周遍了知它的自性,这叫做遍知。所以,所知障是指众生存在对所知的自性无法了知,这种障碍就像迷雾、阴霾一样存在于众生的相续当中,如果不去掉阴霾,永远无法遍知一切。


如何遣除无知的阴霾呢?菩提心的力量就像璀璨的太阳一样,可以遣除无知的阴霾。为什么呢?因为通过菩提心的修持,菩萨会逐渐地走上菩提道,福德资粮与日俱增。菩提心不仅是慈悲心,它是智悲双运的,智慧也是菩提心的本体,六度中的智慧度或者胜义菩提心都属于菩提心的自性。如果我们能够了知万法的本体,就能够逐渐遣除所知障。


按照自宗的讲法,

菩萨证悟了人无我和法无我空性

登初地的时候,

就能够断除相续中

遍计存在的烦恼障和所知障;

从二地菩萨开始

断除俱生的烦恼障和所知障;

到了七地末至八地断尽烦恼障;

八地之后断尽所知障;

到佛地的时候,一切障碍断尽,

成就遍知佛果。


这一切归根溯源,都是因为菩提心。


菩提心包括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是指了知万法空性、远离四边戏论的智慧。有了胜义菩提心完全可以了知万法的本体,遣除无知的阴霾。在入定时了知法性,出定时对法的方方面面就会认知得非常清楚,从而能够遣除无知。从这个方面观察,菩提心不仅能遣除烦恼障,也能够遣除所知障。佛陀是经由菩提心成就的,佛陀相续中没有一点烦恼障、所知障。现在我们生起的菩提心,具有能够成办遣除众生二障的功德,当然应该产生极大的欢喜。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具德上师加持入心间

不偏众生普降大法雨

三学之藏索朗达吉尊

祈请身寿不变久住世

愿以发心皓月之光明

五浊黑暗消于法界中




 

一起学中观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