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学子 >> 《找回最初的你·快乐之歌》随堂小测 Back

《找回最初的你·快乐之歌》随堂小测

1、对修行人来说,“生病真是一种快乐”,为什么?(多选)

A.倘若从来没有生病,感觉不到病苦的煎熬,修行怎么可能增上呢?

B.通过得病就把罪障清净了,小痛除大苦;

C.将之转为道用,消除轮回深渊的极大苦楚;

D.生病可以好好睡大觉,不用去上课;

E.因为生病而彻知了轮回本质,对轮回心生厌离;

F.终于不用念那么多咒了,可以名正言顺的休息。


2、修行人应如何“爱财”?(多选)

A.修行人四大皆空,财有何用?

B.“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C.财富首先要积累,然后要守护,最后还要担心灭尽,前中后没有一处安乐可言;

D.一个人没有财产,住在山里过知足少欲的生活,真的是很快乐;

E.贪欲能转为道用的话,没有财产也非常快乐。


3、为什么“如若有财当快乐”?(多选)

A.可以作很多功德,积累很多福报;

B.广兴善法,办学校、建医院,作各种慈善事业来帮助众生;

C.应有尽有,乐享生活;

D.对修行人而言,福报用得上的话,确实是利益众生的一种资源,也是一种方便;

E.众生拥有的福报,都是作布施、积累善根所获得的。


4、对修行人来说,难道“重病缠身”也快乐?(多选)

A.以出家身份或者修行人、皈依者的身份死,来世必定会趋入解脱妙道;

B.本来你还会遭受修行的违缘,但现在这些违缘无法阻挠你了;

C.因为时代的变化、人心的混乱,造了无数不可想象的恶业。如果是这样,那还不如早点死了好,世间也没什么可留恋的;

D.如果有境界,死了以后到其他刹土去,照样可以度化无量众生;

E.重病不起能够早点去极乐世界。


5、修行人“久活”也快乐?(多选)

A.具有戒律、有修行境界的人,活在世间上的时间越长越好;

B.长久住世的话,对弘法利生会有很大的帮助;

C.人人期望长命百岁,当然越长寿越好;

D.活得久一点,每年闭关一段时间,或者每天稍微修一下,修行肯定会越来越增上;

E.如果修行比较圆满、不出什么违缘,那活的时间越长越好。

1、对修行人来说,“生病真是一种快乐”,为什么?(多选)〔ABCE〕

A.倘若从来没有生病,感觉不到病苦的煎熬,修行怎么可能增上呢?

B.通过得病就把罪障清净了,小痛除大苦;

C.将之转为道用,消除轮回深渊的极大苦楚;

E.因为生病而彻知了轮回本质,对轮回心生厌离。

【解析:

BC:不说无始以来,我们在即生当中,回顾童年时代或青年时代,也杀害了不少众生,不管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山上跑的,被我们吃了不计其数,尤其在海边长大的人,可能吃了特别多的海鲜。这些罪业迟早都要偿还的,一命抵一命,害了别人的性命,也要用自己的生命来补偿。但现在我们通过得病就把罪障清净了,小痛除大苦,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中观宝鬘论》里面说:“如医术中说,以毒能攻毒,小苦除大苦,如是何相违?”按古代医书的观点,毒药运用恰当,即可以毒攻毒,消除自身的痛苦。同理,疾病、毁谤、违缘、不悦等,智者用上适当的窍诀,就可以将之转为道用,消除轮回深渊的极大苦楚。 

AE:生病没有什么痛苦,真的是一种快乐,历代的很多高僧大德就是因为生病而彻知了轮回本质,佛陀也是看到老死病的痛苦之后,对轮回心生厌离,有了出家的机会。倘若从来没有生病,那就感觉不到病苦的煎熬,修行怎么可能增上呢?】


2、修行人应如何“爱财”?(多选)〔CDE〕

C.财富首先要积累,然后要守护,最后还要担心灭尽,前中后没有一处安乐可言;

D.一个人没有财产,住在山里过知足少欲的生活,真的是很快乐;

E.贪欲能转为道用的话,没有财产也非常快乐。

【解析:

C:《亲友书释》中说,财富首先要积累,然后要守护,最后还要担心灭尽,前中后没有一处安乐可言。

D: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言:“若具知足一宝藏,无有财产真富翁。”知足少欲的人,即使没有什么财产,也是 “王侯亦难享,知足闲居欢”。一个人没有财产,住在山里过知足少欲的生活,真的是很快乐。

E:真正的证悟不在于物质生活如何富裕。有些修行人觉得自己很穷,做梦也想遇到一个大施主;有些世间人整天想着怎么样赚钱,大城市里的话题尽是如何赚钱,广告也是赚钱的窍诀、赚钱的秘方等等。这是人们的一种贪欲,真正能转为道用的话,没有财产也非常快乐。】


3、为什么“如若有财当快乐”?(多选)〔ABDE〕

【解析:

ABD:有了财富的话,可以作很多功德,积累很多福报。《宝鬘论》云:“不可思福中,生出佛妙相。”佛陀不可思议的诸般妙相,是依靠福报而产生的。佛陀的色身由福德资粮而生,法身依靠智慧资粮而生,这一点龙猛菩萨在《六十正理论》、《宝鬘论》中有详细说明。如果有了福报,从暂时的角度来讲,还可以广兴善法,办学校、建医院,作各种慈善事业来帮助众生。对修行人而言,福报用得上的话,确实是利益众生的一种资源,也是一种方便。

E:若以佛陀为供养对境,当下即可圆满资粮,生生世世都不会变成贫穷者。佛陀的有些传记中也说,我乳轮王因前世对如来供养一点财物,后来变成统治四大部洲的转轮圣王。所以众生拥有的福报,都是作布施、积累善根所获得的。】


4、对修行人来说,难道“重病缠身”也快乐?(多选)〔ABCD〕

【解析:

AB:因为本来你还会遭受修行的违缘,但现在这些违缘无法阻挠你了,再加上自己修行佛法的很多善缘具足,戒律没有毁坏,善知识已经摄持,该修的法也圆满了,你以出家身份或者修行人、皈依者的身份死,来世必定会趋入解脱妙道,这是很快乐的,所以应该早点死,一点担心都没有。

C:人的一生很难以把握,以前藏地有些刚出家的修行人,发愿终生不做点滴坏事,但后来在文革期间,因为时代的变化、人心的混乱,造了无数不可想象的恶业。如果是这样,那还不如早点死了好,世间也没什么可留恋的。

D:无著菩萨说:“利益众生不一定要长久住世,如果有境界,死了以后到其他刹土去,照样可以度化无量众生。”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得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时,应该坦然面对,应该欢喜。】


5、修行人“久活”也快乐?(多选)〔ABDE〕

【解析:

A:《四百论》云:“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具有戒律、有修行境界的人,活在世间上的时间越长越好。

B:你长久住世的话,对弘法利生会有很大的帮助,对自己来讲,修行体悟的庄稼,长期依靠上师窍诀等温暖、潮湿的因缘,一定会茁壮成长,越来越成熟的。

D:如果你活得久一点,每年闭关一段时间,或者每天稍微修一下,修行肯定会越来越增上。上师如意宝说过,自己二十几年、三十几年、五十几年的证悟境界都不同,越来越有进步,到了六十多岁接近圆寂时,他老人家说:“我如果继续修的话,修行体悟还会提高。”

E:我们作为凡夫人,活得长一点好、还是快点死了好呢?如果修行比较圆满、不出什么违缘,那活的时间越长越好。】

编写师兄:定解G02

审核师兄:定解B32

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