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零散收录 >> 120. 呵责卑劣施之理由【每日一颂】《四百论》(第五品) Back

120. 呵责卑劣施之理由【每日一颂】《四百论》(第五品)

知幻园 2023-12-04




每日

一颂

《中观四百论》


120


第五品 明菩萨行品

丁二、(明发起行菩提心已而学菩萨行之轨则)分四:一、正说菩萨行;二、明断菩萨行的障碍——烦恼之方便;三、明远离耽著烦恼所缘境的方便;四、明为成就道器而净治弟子身心的方便。

戊一、(正说菩萨行)分四:一、明所得佛果的殊胜;二、明得果的因是受持菩提心;三、成立佛果是遍智的理由;四、劣慧小乘怖畏大乘的原因。

己二、(明得果的因是受持菩提心)分三:一、修学菩萨行的等起发心殊胜;二、发菩提心的福德;三、修学菩萨行之规则。

庚三、(修学菩萨行之规则)分五:一、利他的身语行为;二、意乐之差别;三、悲心微弱之过患;四、不信菩萨的过患和应修信心的理由;五、能究竟圆满菩萨行的理由。

辛五、(能究竟圆满菩萨行的理由)分五:一、欣乐布施之理由;二、呵责卑劣施之理由;三、能修一切行之理由;四、不希求独自寂静安乐之理由;五、能得殊胜身之理由。

壬二、呵责卑劣施之理由:


问曰:为什么菩萨的布施有如是无量功德,而一般人的布施却没有呢?





若谓今行施,当感大果报,

为取而舍施,如商贾应呵。


——《中观四百论》



如果认为现今行布施,当来能感大受用果报,这种想法是为取得实有果报而舍施,犹如商贾为取财利而舍商品,诚应受圣者呵责。


布施应在菩提心摄持下,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以量等虚空一样的发心而行,如是以大悲智慧而行施,其发心无量故,福德也无边际。如果不如是而行,在布施过程中有能施所施执著,而且心有希企,这种布施是智者所呵斥的卑劣施,也没有真实的大福德果报。一般凡夫行持施舍等善法,其发心往往带有自私自利成分,比如说有人现在布施钱财,其目的在于获得今生的名誉、地位、别人的报答恩德,或为了后世异熟果报等,这种布施表面上虽然也是善法,然而以佛法的标准来衡量,其实只能算是一种卑劣的有漏善法。这种布施实有所取和所舍,就像商人买卖商品一样,为了得到钱财而为别人供给商品,其发心实无贤善可言。修行人在布施时,如果执著为自己得安乐,为自己得到某种果位,这是不清净的发心,不可称之为真布施。于此呵责这种卑劣施,其意在说明大乘修习者应当如法地行持布施。月称菩萨说:“以悲心行施,不求其果报,无啬而舍施,圣者应赞叹。”圣者所赞叹的布施,应是毫无吝啬,不求世间果报,唯以大悲心而行的布施,这才是大乘修行人应当修持的无量布施。


譬如说,有人将自己的资具送给他人,其目的是为了让他人回报一些钱财,自己甚至想得到更大的好处,这种发心和行为当然不能称为善法,也不会有福德果报;同样,若以有所求的发心而行施,这种布施唯是卑劣施,不能称之为大乘六度中的布施善行。诸修学者,应切实注意,若要趋入大乘布施法门,首先必须净除自心烦恼生起大悲心,而后方可真实行持大乘的无量布施。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
















【颂词(含链接)】《四百论》 第一品



【每日一颂】《四百论》 第二品


【每日一颂】《四百论》 第三品


【每日一颂】《四百论》 第四品


101

诸佛所动作,都非无因缘,

乃至出入息,亦为利有情。


102

犹如死主声,世间皆生畏,

如是遍智声,死主亦生畏。


103

佛知作不作,应说不应说,

以是何因说,遍智非遍智。


104

除心则行等,不见有福等,

是故诸业中,唯意为主要。


105

菩萨由意乐,若善若不善,

一切成妙善,以意自在故。


106

菩萨初发心,胜过大地上,

一切众生类,转轮王福德。


107

若有建宝塔,高与世间等,

调伏使发心,说福胜于彼。


108

师长欲利他,应承事弟子,

因彼不知利,故名为弟子。


109

如鬼执虽嗔,医者不生恼,

能仁观烦恼,非惑系众生。


110

随彼何所喜,先应观彼法,

倘若已失坏,都非正法器。


111

如母于病儿,特别觉痛爱,

如是诸菩萨,特意愍恶者。


112

或作彼弟子,或作彼师长,

以种种方便,令有情通达。


113

如善巧良医,少有不治症;

获巧力菩萨,非所化甚少。


114

若菩萨境中,有由未策励,

堕落于恶趣,是智者所呵。


115

若于他苦迫,不欲赞悲愍,

如何于无怙,能哀愍行施。


116

若有为利他,久住于世间,

间住尚有损,况真心起嗔。


117

若一切生中,常具足五通,

于劣现劣身,此乃最难行。


118

方便诸时中,久远所集福,

如来说彼量,尚非遍智境。


119

施声能显示,死法及余有,

是故于菩萨,施声恒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