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求学解惑|第08期 Back

求学解惑|第08期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1-05-17

“如理思维的最好方法就是辩论,大家通过互相提问、答疑、探讨,就可以遣除相续中的怀疑。”


——Khenpo So Dargye






No.1










QUESTION(42)




问:感恩能在百忙中帮助解决问题 ,如何做是闻思,如何做是修? 



ANWSER


答:关于闻思修这个问题很好,学人提问问题就是为了遣除在闻思修当中的疑惑。闻思修就是全然理解所听闻的内容。就是法融入心、了知甚深意义、改变相续。


佛法是教育,闻听思维佛法,是为了遣除相续中的疑惑。通过闻思修生起闻慧、思慧、趋入修行。通常在文字表达闻思修是分开表达的,但是闻思修并没有分开,闻思不是单单学习一个知识、或者将学习的知识放在一边,单独有一个修行;


如果将闻思修分开,就会出现学习完一部论,将书放在一边,单独去找一个修行的方法;或者认为闻思了那么久,却没有遣除烦恼,这样的错误想法。


依靠学习到的窍诀直接对治烦恼,在听闻思维的同时教义直接融入心相续、推翻邪见、建立正见就是闻思修。




QUESTION(43)




问:家里供佛堂,上香是上一根香,还是三根?为什么?



ANWSER


答:上香的目的不是要用几根香,要先了知香的意义是什么。另外,选择香选择天然的、按照制香的仪轨制作的香最好。







No.2










QUESTION(44)




问:最近末学从当当网购一、两本大德著作,说是绝版书,没一手,只有二手八、九成新,书里面作有笔记。


虽然想新的,但没有新书,末学又想要,又心有介谛担心是亡者的或病者的书。这种情况下能请吗?会不会有什么不好?



ANWSER

答:图书馆的书有很多人看过,这种情况我们还能看吗?医院里也有病人和亡者,我们还能去吗?念诵一些咒语也可以免受伤害。








No.3










QUESTION(45)




问:阿弥陀佛!看到SS著的《显句论》,为了便于保存并学习就擅自到复印社印制成册了,请问,这算盗法吗?感恩!



ANWSER


答:《显句论》是正式出版的,可以到书店去买。








No.4










QUESTION(46)




问:阿弥陀佛!因为我的佛堂和我的卧室在一起.没有其他的空间所以平时我都一直在佛堂学习。


有时候偶尔会在佛堂吃西,或擤鼻涕之类的有过失吗?记得忏悔近五无间罪里有个不能丢口水和鼻涕。


不知是不是就是用纸擤鼻涕?如果是那我造的是近五无间罪吗?



ANWSER

答:因果很细微,建议在佛堂做一个帘子。















No.5










QUESTION(47)




问:请问看或听手机公众号里的教言之类的佛教内容可以靠在床上.或吃东西吗?还是需要像看书那样去阅读?



ANWSER

答:当以恭敬心学习教言,有恭敬心才能获得法的加持。













No.6










QUESTION(48)




问:你好!问三个关于往生法的问题:


(1)修舍字的时候,念到第5个舍字,然后念第一声吼嘎,舍字射向amtf心间,淡绿色的风团明点跟着舍字一起出去还是留在梵净穴处?


视频里是跟着一起出去的,慧灯之光里是不一起出去;




ANWSER

答:按照自己已经得到传承的修法来观想,比如前行中的往生法。修此法要依上师的指导来修。



QUESTION(49)




问:念第二遍吼嘎的时候,观想在再生出一个舍字,生出的这个舍字位置,其底部是在梵净穴处,还是舍字完全在中脉里,舍字顶部处于梵净穴处?



ANWSER

答:在《大圆满前行往生法》中说:又如前一样明观心间舍字




QUESTION(50)




问:(第二段仪轨,平时修舍字,是5个舍字+三遍吼嘎+三遍顶礼句反复练习(一般练习3遍是吧),还是5个舍字+三遍吼嘎反复练习,最后念三遍顶礼句?



ANWSER

答:修往生法要有传承,并且要有上师的引导,按照传承及引导的方式来如理如法地观想、修持。
















No.7










QUESTION(51)   


  


问:看到仁波切讲的巜心性休息》中大概讲到“要尽量带动其他人断恶行善”,在单位里就对身边的同事讲了十善十不善少部分内容,比较基础的戒杀放生与语言方面的。这样算是摄受弟子吧?不知是否如法?




ANWSER

答:《胜鬘经》云:愿佛常摄受。


“摄受”:即以佛的慈悲心去摄取众生,通过相应的方法,使众生向善,使其得到解脱的利益。


对于有智慧与慈悲的大德来讲,就是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来摄受弟子。


对于我们来讲,应精进闻思,自己也行持善法,也劝导别人行持善法。



  

QUESTION(52)




问:以前在法本中看到有些公案内容关于因果方面的也会对身边的人讲,也不知如法吧?



ANWSER

答:如果自己了解了因果的道理,也应该帮助身边的人。要了解因果,不但只知道一些公案,最主要的是,自己通过学习佛法,更深入地了解因果的道理,依理来分析因果。














让我们听见您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