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今日当精进 >> 《佛说阿弥陀经释》03 * 阅读参考 Back

《佛说阿弥陀经释》03 * 阅读参考


一.阿弥陀佛光明无量无边,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具有特殊的功德,能遣除众生烦恼。


1.通过祈祷而内外因缘俱全,便可得到佛光的加持

佛陀本身这种光芒的加被,具有无量的加持力,这是外因。通过众生祈祷的内因启动,达到内外因缘聚合,当众生得到佛光的加持后,所有的贪嗔痴烦恼都会消灭。


2.我如何能够得到佛光的加被?

末法时期,所有具相的善知识,是真正佛的化现,当自己得到具相上师的加持,相续中的烦恼减轻,实际上就是得到佛的加被或者佛光加持,或者说上师的加持,身心会变得调柔,这是最主要的一个标准。 


3.到底谁真正得到了上师的加持?

比如,有三个人到上师仁波切面前去求受加持,上师用经书触碰到每个人的头来加持,三个人外相上差别不大,但三个人可能在加持的过程中想法不一样。

第一个人想:上师刚才给我拍的那一下特别重,跟其他人都不一样,好像上师老人家对他们都不看一眼,随便的拍了一下而已。上师老人家对我尤其殷重,狠狠的一下,加持力与众不同。这位可能产生这么一个很欢喜的想法,自己觉得在上师的心目中还是挺特殊的。

第二个人心里面觉得无所谓,原来这就叫做活佛之加持。他跑来尝试一下,上师用经书做了加持后,没有任何好和坏的感觉,只是这么一个动作而已,处在这样类似于无记的状态。

第三个人觉得:我终于遇到现量版的上师了。真正的到了上师座下,得到了上师的加持,满心欢喜。心里面充满了对上师的感恩,充满了对周围道友清净心的随喜,这么多人在上师的座下,天天听上师讲课,闻思真是太有福报了。

显然真正得到上师加持的人,一定是第三个人。第一个人最麻烦,还不如第二个人,他生起的是骄慢心,觉得自己比其他人特殊,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这已经是傲慢的心所了,他不得加持,甚至可以说他得了魔加持,就是因为他的心态出问题的缘故。第二个人可以叫做不得加持,对他而言上师的加持无利无害,没有任何感觉,是不得加持。第三个人才叫做真正的得到上师的加持,或者叫做得佛加持,因为他依靠这样的一个外缘,相续中产生的是真实的,很清净的恭敬心、感恩心,以及对三宝的信心。


4.断烦恼从心开始

佛教中所有的修行其实都是在心上去掉烦恼的,这个是最主要最主要的。其他的是外相的辅助,上师用经书加持一下是个很好的因缘,因缘聚合也是需要福报的。在我们现前这个因缘的时候,内心相续中是否真的得到上师的加持,就要看内心中是被烦恼所束缚的状态,还是真正的产生了减轻烦恼,或者说断除烦恼,产生了与烦恼相反的一些信心,出离心、菩提心之类似的这些功德,这个功德才叫做真实得佛加持。




二.如何学佛 :


1.懂得学佛,更要会学佛

在学佛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佛法的精华要义和真实的法义。

一个人,如果真实想趋入佛门闻思修行,首先应该有一个意识,现在开始要对治我心态上的烦恼,要调整心上的烦恼习气,种种不正常的、不健康的状态,让自己的心更加的堪能、更加的柔软、更加的慈悲、更加的智慧,这个才叫做懂得学佛和会学佛。


2.学净土的人一定要心量广博

净土法门是佛陀八万四千法门之一,修学净土一定要学会心量广博,心胸要宽大。

修行净土最大的障碍,或者最容易起现的、最麻烦的障碍就是诽谤。诽谤的罪业很多时候是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沾染的,会造成谤法罪等。不管是面对好或不好的对境、了解或是不了解的对境,都能保持一颗和善的心、包容的心就已经很稳妥了。

学了净土就排斥其他所有的宗派,这本身就很危险,是学净土最大的一个障碍,所以说学习净土的人应该有一个包容的心,才有可能避免自己沾染舍法和谤法的罪过。


3.心不随境转

在遇到的种种好与不好、悦意与不悦意、殊胜与不殊胜的这些对境时,观自己的心是如何分别的,再来检别自己的修行,看看心态到底是转了还是没有转。


4.快乐学佛

学佛是快乐的,学一点就能用到一点,每次学一堂课都会有一些收获,这些收获可以用于现实生活中去调整心态,慢慢地我们的心态就开始发生改变,这是很重要的,要学会开开心心地学佛,学佛本身一定是快乐的。


5.自由抉择的道次第修行

一生中能趣入大乘佛法,懂其道理,让自己发殊胜菩提心是一件非常幸福、幸运,而且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如果道理还没有懂,就逼迫别人去相信,那叫迷信,那是不合理的。当这个人真正地懂了,由他自己去抉择学还是不学,然后由他自己去选择哪一种发心,这才是佛教中比较认同的道次第的修行。




三.《无量寿经》中,法藏比丘的第十五愿 “除其本愿修短自在。”是什么意思?


“修短自在”是菩萨由于他的愿力、修行力可以让自己的寿命短暂,但是绝对不像我们凡夫众生,寿命短是杀生的果报。菩萨的修短自在,是他的自在力,想让他的这期寿命终结就可以终结,可以直接在化身到其他的刹土去度化众生,利益有情,这是他的本分。




四.大劫、阿僧祇劫的概念:


1.大劫

一个大劫分为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每一个成劫、住劫、坏劫、空劫,都有20个中劫,也就是一个大劫有80个中劫的时间,非常非常的漫长。


我们现在处于贤劫,整个贤劫有一千尊佛出世,而在极乐世界来看就是像一天一样。


对人类而言这种长的寿命确实无法理解,很难想象。凡夫的见解非常具有局限性。我们的分别心大部分都是后天养成的,都是这一世积累了各种各样的一些经验,摄入的一些思想、概念等,与极乐世界的那种寿量去比较,就特别渺小,觉得无法理解,无法接受。但是无法接受、无法理解并不代表不存在。真实意义上,按照《俱舍论》观点,人的寿命最初是无量劫,下降到8万岁,最后下降到人寿十岁,再从人寿十岁到人寿8万岁之间递增递减。

现在人寿不到百年,也很难想象人寿八万岁的状况,觉得像神话故事,但是这是事实。


2.阿僧祇劫

一个小乘修行人要成就佛果,常规而言是要依五道十地历经三大阿僧祇劫次第修行。


三个阿僧祇劫(也叫三个无量劫)的分布

A.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

B.资粮道和加行道这两个阶位都属于凡夫,需要一个阿僧祇劫来进行修集,才能够达到大乘圣者一地的果位;

C.一地到七地之间又需要一个阿僧祇劫进行修集;

D.再经过一个阿僧祇劫的修集,才能够从第八第跨入到十地,最终才能成佛。

 



五.极乐世界有没有真正的小乘声闻众,阿罗汉或者缘觉?


这属于一个知见的问题,净土法门是真的大乘法门。所以在真正的极乐世界中,是没有小乘声闻缘觉、阿罗汉的。但是“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又如何解释?


1.从因的角度,去往极乐世界的人有不同层次,有求自我解脱的,也有发大乘殊胜菩提心的。

在因位的时候希求自我解脱,也能够往生净土,但是一旦往生到净土之后,一定是能够发起菩提心的,所以在极乐世界都是大乘菩萨。只不过到了极乐世界以后,他们的名称仍然是阿罗汉。而一旦往生以后,不可能还安住在自我解脱的发心中,这体现出极乐世界的一种殊胜的功德庄严相。


2.到了极乐世界,会自然发起大乘殊胜菩提心,而且能够非常迅速地获得大乘二无我空性的证悟。

得到人无我空性证悟是小乘的果位,也就是得阿罗汉果位,当同时得到法无我空性证悟的时候,就能得到菩萨乘,而且是获得一地以上的圣者的这个大乘菩萨的果位,乃至于最后成佛。所以说到了极乐世界之后,发心与大乘的成就,会非常容易,轻而易举,这又是体现出极乐世界的一种功德庄严。


3.在外相上,缘于小乘发心的前因,显现上好像是一个声闻阿罗汉,但到了极乐世界实际都成为大乘菩萨,如同本师释迦牟尼佛座下的这些大阿罗汉,看起来好像是阿罗汉的果位,因为他是从证悟得阿罗汉果而趋入,但实际上都是菩萨再来,为了随顺佛陀的殊胜事业而作为助伴,所以显现声闻相,内相续中其实都是安住大乘殊胜的境界中。

对此,在认知上要有一个正确的见解。




六.前往极乐世界是直达快到还是中转慢达取决于发心。


1.发自我解脱的心求净土和发起殊胜的大乘菩提心摄持而求净土,这是在因位的阶段就出现一个快和慢的问题。


2.发大乘殊胜菩提心者,修的是快到,很容易在即生或者是最短的时间中往生极乐世界。因为净土法门是大乘法门,相合于大乘的见修行果,最终是成得佛果的,而不是成就阿罗汉果。

整个见修行果都是和大乘的五道十地对应的。如果最初的发心到位,这条路就直达快到。


3.佛法有很多的方便,如果最初的发心是希求自我解脱,也可以往生到净土,然后在净土中修,自然成为大乘菩萨。但是在没有往生的这个阶段,就成了慢到,甚至要经过三个阿僧祇劫,因为净土法门本身是大乘的见修行果摄持来进行修行的。


4.捷径法门近在眼前

哪怕是一个很庸俗,烦恼也很重的凡夫人,不但有机会,而且这个机会还很容易实现,时间也很短暂,那就是——大乘净土法门。


5.每个人都应该对净土法有一个殷重心

法王如意宝一生中修大圆满,但最后显现是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修行次第,上师是这样修,弟子肯定是要随顺的,一定要把握好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从显宗的角度来看,净土法门确实也是一个即身成佛最殊胜的一个法门,它跨越了一般情况所讲的需要三个无量劫才能成佛的修集。




七.什么叫一生补处?


是指一生补处的得地菩萨,就像弥勒菩萨一样。

从本师释迦摩尼佛的角度而言,弥勒菩萨现在是十地菩萨,他将接替佛陀的教法在未来成为第五尊佛,贤劫中,佛陀是第四尊佛,弥勒佛会在未来人寿上升到八万岁的时候示现成佛,就是贤劫的第五尊佛。他现在是以十地菩萨的身份,作为一生补处安住在兜率天,了知这个道理就知道在极乐世界,像这样十地菩萨一生补处,马上就能成佛,就是佛的补处。

到了极乐世界,佛陀的眷属们很容易跨越一到十地之间而趋入到十地最后有者的阶位,马上就能成佛,成佛的速度非常快。

这一条路肯定是所有大乘行者的首选,确确实实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捷径。




八.与诸上善人聚会在极乐世界。


1.人间痛苦

我们现在处于轮回界中,整体是一个苦的自性,人类就有八种苦,也就是八个支分苦。人群中,只要是一个凡夫就有烦恼,就会不自觉的自伤伤他,因心所有五毒的这种相状,在人与人的接触中就会起到伤害的作用,就有各种各样的冲突、各种的矛盾、各种的勾心斗角,怨憎会苦,凡夫人的群体难以有真实的安乐。心态羸弱的、负面情绪比较多,容易忧郁,最后心理上出问题。


2.净土殊胜

极乐世界都是圣者的缘故,相续极其调柔,没有我执,也没有法执,像这样的无我的菩萨,显现上是声闻,实际上都是大乘菩萨,具有大乘发心的菩萨,与他们相处,除了快乐就只有快乐,跟这些极乐世界的上善人在一起那是非常自在的。

 



九.往生极乐,需要善根福德因缘。


1.天上不掉馅饼,学佛别偷懒

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如果想去,这一世就要好好的培积福德,没有因就没有果,没有种种子是不能够渴求得到庄稼果实的。

有人说,等到临终的时候,好好地求阿弥陀佛,念十句佛号就走了。这是很难的,没有很大的善根因缘,就不可能有机会得到往生极乐世界的果。天上掉不下馅饼来,无因无缘是没有果法产生的。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缘起性空,所谓的缘起就是依靠因缘,众多因缘聚合而起现。没有因则没有果,种瓜才能得瓜,种豆才能得豆,这是法尔的道理,就像水是湿的,火是热性的,这是法理,谁都无法违背,带着侥幸的心理去学佛终归是不能成功的。根本的福德因缘一定要培积,到临命终再培积就来不及了,必须是现在的这个阶段就要学会去培福。


2.别以享福求往生

如果贪执今世享受,来世人天果报,或者二乘自我寂灭是不可能往生净土的。贪执今世享受和来生人天福报,对轮回都没有出离的心,所以没有办法往生净土。即便是口念阿弥陀,但是心态上只是想希求自己的生活好一点,希望缘于念佛,自己能够家庭幸福,生活平安,工作顺利,钱多多的来,或许能达到这个目的,但是往生不了。因为本身没求往生,只不过是借用往生的这个阿弥陀佛的法门。

三宝功德非常的殊胜,净土法门非常殊胜,借用这个法的力量,这个法就会把你带向你自己所愿意去向的那个对境中,你求福报就是得福报,你求人天安乐,就得人天安乐。所以你求的不是往生,就不可能往生。

有些人说我求的是往生,但对往生极乐的概念是去过一个好生活,实际上在见解上还是贪执来世的人天福报,把极乐世界看得就像来世的天界一样,到那去享福,仅此而已,这是脱离不了轮回的有漏认知,是没法往生的。

见解上,耽执轮回有漏的知见走不出去,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骗的了其他,骗不了因果,法性如此,所以学佛人虚不来,一定要实在。


3.学佛要脚踏实地,不要夸夸其谈

初学佛不用去夸夸其谈,懂得一层道理,就接纳这层思想,再去发相应的愿是比较相合的。道理懂得了,心甘情愿地这样去做,发愿、修行,调整自己的心,扎扎实实,脚踏实地,没做到的就没做到,没想通的就没想通,不要紧,这个在佛法的思想中都是允许有的。

欲速则不达,不要还没有做任何的审定,就给自己评判一个自己都不相信的高标准,这是很幼稚的。


4.二乘的自我寂灭不可能往生净土

以求自我解脱的发心是可以往生净土的,但是到了极乐净土是不可能再有自我寂灭的发心。所以说二乘自我寂灭不可能往生净土,是指这种发心绝对不可能在净土的这个世界中存在、留住,终归都会发起大乘菩提心。从这一角度来讲,在初学的时候,真正的意识到菩提心的殊胜性、重要性,内心产生真实的意乐,这样去发心,净土法门会走得非常快,是和见修行果全部都相合。

往生净土从显宗角度来讲,是信愿行。

在藏传的观点上,往生四因都和大乘菩提心有关系,有这样的发心,往生的品味也会高,如果有空性的见解摄持,往生的品位就会更加的到位。


5.积累往生资粮的落脚点是发菩提心和修空性

往生极乐世界需要广大资粮,这个资粮的落脚点是在发殊胜菩提心上。要想真正的在净土中得到一个上品往生,不贪著自身的解脱,发起殊胜菩提心,并且断除万法实执的耽著,安住在大乘的空性中,这是往生极殊胜的道,证悟空性是最好的一个捷径,是落在智和悲这两个基点上,这是在知见上和净土法门最相合的一个道。

发起菩提心绝对不可能是一个少福德善根的人,往生肯定是有希望的。发心越广大,善根越圆满。


6.善男子,善女人是啥样的?

所谓的善指的是对极乐法门有信心,有善根因缘,当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心生欢喜,能够受持佛陀的名号,假如能坚持从一日到七日之间一心不乱地念佛的名号,那么这个人其实就已经培积了很圆满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粮,待到临命终时的时候,阿弥陀佛及诸圣众必定现在其前,而且他在临终的时候心不颠倒。


7.临终的时候的心不颠倒

一个人在死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颠倒的相,生前还挺贤善的,到临死的时候就容易发脾气,生嗔心,生邪见,起怀疑……种种的颠倒。因为在这一期的引业马上就结束了,而下一期引业还没成熟的过渡阶段中,人处在一个极度痛苦的状态当中,会很迷乱。

业都是不定的,一生中,自在的时候正知正念挺强的,到了临命终时马上四大分解,感受病苦和老苦同时在摧残自己的心相续,假如心不是很堪能,没有很好的长期修行中调化自己的心性,且这方面实修弱,这么一个不堪能心,到临终的时候就没有希望往生净土。

我们应该懂得如何修心,修行人的心就像牛皮一样非常的坚韧、柔软又坚忍,通过长期的修行,到临终的时候,即便退一万步,假如是横死的,突发性的事件死去的,突然之间步入后世,不管是什么样的死法,能在临终时心不颠倒,平时修力很重要。

要注意修炼自己的心念,平时碰到任何对境的时候要学会去调整自己。


8.学佛因缘别错过

修行中,尤其是中下根基者,佛教里很多的道理、法教,不要排斥,有因缘学到一定要学,学的道理多了,就懂得如何去调节,懂得佛法的精华要义,懂得在任何关键的时候怎么把握自己,乃至于到临终的时候就有把握往生极乐世界。

法法是相通的,如果我们以净土这个法门为主线,那么其它所有的这些法都是净土的助缘,而不是违品。净土最大的障碍就是五逆罪和谤法、舍法罪。如果现在以修大圆满为主线,其他所有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都是修大圆满的最好的助缘,都是迅速成就的道伴,而不是违缘。


9.不能闭关的人,该如何修行?

即便是真的这辈子中都没有闭关的机缘,也不要紧,在平时日常生活中散乱的时候都能够一心不乱,经常心念在佛上,临命终时也能做到心不颠倒。

 



十.愿大力大的往生法?


1.按正常的五道次第修成佛果是相当艰难,漫长的一条路。但是净土法门是一个非常快速捷径的往生法门,如果这一生把握的好,就可以解决生生世世轮回中解决不了的痛苦,乃至于还可以利益无量的众生。如果道理明白,却没有去把握,最终也就是浪费暇满,徒劳无功,在轮回当中还不知道要流转多长时间,很可惜。


2.本师释迦牟尼佛告诫我们:当听闻极乐世界净土法门的这种殊胜功德,就应该发愿一定要往生彼国土,因为这是一个最好的捷径,再找不到更简捷,更方便,更容易的一个法门了。也包括带业往生,这真的是对凡夫人开的一个最大的方便之门,在其他的清净刹土中是没有的。


3.发愿往生彼国,增强我们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意乐、意愿,不仅是功德非常殊胜,更主要的就是修行极其方便。

净土法门能让有缘的众生生起真正的清净信,欢喜心,以及欲求往生的心态。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明日死谁知  今日当精进




---往期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释》02 * 阅读参考
《佛说阿弥陀经释》01 * 阅读参考


本文图片源来自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