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次第花开 >> 又是一年七夕至 Back

又是一年七夕至

www.ptz.cn 次第花开 2022-08-04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又是一年七夕至。鲜花早已等候多时,爱人们耳鬓厮磨,依依不舍的样子像是一刻也难分离。


爱情会让我们觉得安乐吗?


《中观四百论》云:“由离所生苦,人心速消失,可观由离苦,表贪不坚固。”

感情的本质并不是坚固的。相爱之人在分离的时候很痛苦,但过一段时间之后,苦就很快消散、被其他的乐所替代,甚至有人主动转移注意力,好让苦尽快消失。由此而知此种苦的因——贪爱,必定也是短暂和不坚固的。

《杂宝藏经》中记载了难陀尊者的一段公案。



佛陀成道之后回到家乡,去度化自己的族人。佛陀见到了难陀,劝其出家。可难陀舍不得自己美貌的妻子,拒绝了佛陀的度化。

佛陀没有强求,用神通带他看了几个景象。佛陀先把他带到了一座山上,指着一个瞎眼的老猕猴问:“它跟你的妻子比,谁更漂亮?”

难陀说:“我的夫人是世间少有的美人,这个猕猴怎能跟她相比?”佛

陀又把他带到了忉利天,问他:“是你妻子漂亮,还是这些天女漂亮呢?”

难陀马上说:“我的夫人和这些天女比起来就像老猕猴!”

你看,最开始还因为贪恋夫人的美貌不肯出家,现在却把她比作猕猴。这爱恋是多么不可靠,或者说安立于外在的容貌之上的感情,实在是没有意义。后来难陀就出家了,其初心就是为了能到天界中去享受种种欲妙。

当然后面还有故事,后来佛陀对他还有很多的度化,最后难陀真正地生起了出离心,舍弃一切贪欲,证得了阿罗汉果。




从中可以看出,贪恋某人是依因缘而生的,一旦有比这个更好的,可能就会舍弃。就算没有比这更好的因缘出现,你所贪恋的法,其因缘一旦消散,比如难陀的太太年老色衰的时候,他自然也就不爱恋了。

无论难陀、我们自己,还是爱恋我们的人,都会随着因缘消散而改变。所以说感情也是如此脆弱和不可靠。

无论是感情、财富、健康,还是现在我们所贪著的任何一法,其本身都是不可靠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追逐它呢?

断除贪执,把情爱转化为慈悲


对亲友的过分贪恋,生前会给修行带来违缘;临终也会给往生带来障碍。贪心一旦生起,就会马上遮止我们往生的信愿

临终期间和中阴阶段非常关键,如《同生极乐国》里所说的:“可以说,何去何从只在一念之间。”如果临终贪亲友,极易重入轮回里流转。

“断除贪执”不是“舍弃亲友”。不是家务不做、孩子不管、对家人冷若冰霜;而是根据自己当下的因缘,把世间的情爱转化为真正的爱——慈悲:“愿意为他们承担痛苦,并且希望他们远离痛苦之因;愿意给予他们一切安乐,并且希望他们具足安乐之因”,并将这种“爱”推及一切众生。

从利益亲友的角度,也应断除对亲友的贪执。如果我们能往生到极乐世界,按照自己的愿力会回到娑婆世界度化与自己有缘的众生。今生的亲友作为因缘深厚者,会先被度化。


希阿荣博堪布:

两个人,从陌生人到生起感情,是串习的结果。仔细回想会发现,你对他的爱不是天生的,也是长期串习的结果。

难道不是吗?在你和他相识之前,你都不知道有这么个人存在,后来认识了,有了好感,接着天天观想串习,爱得死去活来。可见,感情本是从无到有、被人为增强的事物。


至于为什么会是这个人而不是那个人,为什么有的感情好、有的不好,这就要说到因缘和合了。


人生经历亲情、友情、爱情,是由于相应的因和缘都具足了。生生世世纠缠不清的爱恨情仇、因果相续演到今天,才会有新的剧情发展。没有什么事是无缘无故的。


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我们就会知道,我们看似能够做自己的主,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是在被业力因缘推着走。遇到谁、上演怎样的故事,是由往昔的因缘决定的。


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值遇了佛陀,入于大乘,因而有机会学着训练自己的心,由以我为中心,慢慢向着慈悲转化。带着这样的见解和智慧再去看身边的人感情会明白人与人之间无论善缘恶缘到大乘行者跟前都是同证菩提的缘


文|整理自

次第花开网站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