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 | 释加牟尼佛成道日:特别的粥,给特别的您!
释伽牟尼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
腊八节,也称之为“感恩节”,我们忆念佛陀修行道路上的种种艰难困苦,历经三大阿僧祇劫的勤苦修行,至心生起深深的感恩,念佛恩,报佛恩。因为有佛陀、有菩萨、有历代祖师的累劫勤苦修行,才让我们能够渐以因缘具足、清净修行,闻思佛法的智慧,享饮正法的甘露。
《敕修百丈清规》记载:“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馐,以伸供养。”
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当天,中国的佛教徒为了纪念佛陀,效法于牧女向佛献乳糜,以五榖及诸果物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相延至今,此风气渐渐广传民间,演变成为民间风俗之一。
在这一天,各地寺院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所以也被穷人称为“佛粥”。
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六年苦难,也是为了纪念佛祖在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所以说佛教是从古印度传入中国的,腊八也就成了佛祖的成道日。
佛门弟子将粥视为救苦之良药,每年腊月初八,在寺庙熬粥供佛,并向世人布施。这样腊八粥就成了“佛粥”、“福寿粥”、“福德粥”。
东汉初期,佛教传入我国,“腊八”这一天,寺院熬粥供佛,谓之“腊八粥”。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也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持钵,沿街化缘,将收集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大家认为吃了可以得佛陀保佑,所以贫穷人家称它“佛粥”。一般,寺院的佛粥既美味且量多,以满足来寺院参加纪念法会的信众需要。有些信众专门奔“粥”而来,认为腊八供养佛陀的粥吉祥,不仅自己食用,还带回家供家人享用。
年复一年,寺院做腊八粥的传统便广泛传播到民间,由此而诞生了“腊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