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学子 >> 《找回最初的你·二规教言论》学习笔记|第03课 Back

《找回最初的你·二规教言论》学习笔记|第03课

简单分析


本课一共12个偈颂,依次为:

一、卑劣行如何感苦果之理,第1—4偈:

违盟无耻非法行,所获财食无愧用,

不顾闲言恶语故,身神肩神皆消遁。

若违背誓言、邪命养活、无惭无愧,护法神也会远离。

他人财富圆满时,自心无端感刺痛,

恒时讥毁众人故,依怙神众无力护。

若嫉妒、造谣、毁谤他人,护法神也无力护持。

如此彼等之因缘,摧毁自续之福德,

如人住于不净地,虽求百千天龙尊,

然欲亲近极难为,尔时有人如此说,

哎呀吾辈多祈诵,何故于事无稍利?

若持以上卑劣行,则相续中的福德被摧毁,即使祈求护法神,也无法获得加持。

二、劝浊时众应遮恶行,第5偈:

浊时众生福报浅,平时行为不善巧,

受彼报应当了知,汝应莫作诸恶行。

若人具足前世恶业之因、今世非法之行,则必感受苦果,故莫再作恶行。

三、高尚行如何感乐果之理,第6—12偈:

士夫多数望自身,集聚一切胜福德,

然不了知无其根,如同瘠地播种子。

贤善人格是集聚一切世出世间殊胜福德之根。

拥有智慧福德者,自然具足诸功德,

若具功德则诸天,不求亦将自然集。

若有智慧和福德,无需勤作而功德自然圆满,不需祈求而诸天自然集聚。

何人表里为一致,所发誓愿极坚固,

众人于彼亦欢喜,诸天喜之何须说。

若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誓言坚固,则能令他人欢喜,天神护佑。

何人知恩且报恩,深信因果无倒行,

人亦设法饶益彼,诸天利之何须说。

若人知恩图报、深信因果、行为如法,则能得他人恭敬饶益,天神护持。

何人勇敢不脆弱,亲怨悲恨不颠倒,

国王亦为护如眼,诸神护之何须说。

若人勇敢坚定、恩怨分明,则能得国王、天神护佑。

一切所取所舍事,人前虽可保密之,

于天却难保密故,欲得成就誓为主。

所取所舍,虽能在人前保密一时,却瞒不过圣尊、上师、本尊、护法的天眼,故行为不能与最初的诺言相违背。

何人发誓语坚定,成办大事具慧力,

诸天于彼亦生惧,余众畏之何须说。

若人誓言坚定,有洞察时事的智慧,则护法天尊亦生敬畏之心,一般的众生就更不用说了。


详细分析


丁一  建立卑劣行如何感苦果之过患理

戊一  卑劣行如何感苦果之理

 

违盟无耻非法行,所获财食无愧用,

不顾闲言恶语故,身神肩神皆消遁。

 

1、颂词释义:

违背誓言,邪命养活且无有任何惭愧,遭受恶言诽谤也无所谓。这样的人,不但会被人所厌弃,甚至与生俱来的护神也会舍己而去。

2、天神存在理

3、天神护持理:

有惭有愧,天神护佑;无惭无愧,天神远离。

 

他人财富圆满时,自心无端感刺痛,

恒时讥毁众人故,依怙神众无力护。

 

1、颂词释义:

见到别人财富圆满、有名声地位、闻思智慧不错,就妒心强烈如刀割火烧,对他人造谣诽谤。这样的人,依怙神众也无力护持。

2、诽谤果报:

《百业经》公案,诽谤圣者堕无间地狱。

3、劝诫应断:

勿诽谤、勿随行。

 

如此彼等之因缘,摧毁自续之福德,

如人住于不净地,虽求百千天龙尊,

然欲亲近极难为,尔时有人如此说,

哎呀吾辈多祈诵,何故于事无稍利?

 

1、颂词释义:

上述卑劣行将相续中的福德摧毁殆尽,犹如住在厕所里,虽然陈设玉脂琼浆、琳琅供品,天龙八部等护法天神也不会来亲近你。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我交了这么多钱让寺院念经,也求了很多护法神,为什么他们没有加持,我的生意还不顺利?我的事情还不成功?”

2、不得护持理:

天尊、护法神在诸佛菩萨和上师面前发过誓,不帮助人格卑劣之人。

3、不求而得理:

为众生发菩提心,断自私自利心,则不求而得护持。

 

戊二  劝浊时众应遮恶行

 

浊时众生福报浅,平时行为不善巧,

受彼报应当了知,汝应莫作诸恶行。

 

1、颂词释义:

五浊兴盛时期的众生福报浅薄、平时的行为不如法,所以频频感召不如意之事。了知此理之后,希望不要再造恶业。

2、劝诫应行:

佛法加持不可思议,护法力量不可思议,倘若行为如理如法,福报一定会逐渐增上的。

 

丁二  建立高尚行如何感乐果之功德理

戊一  总说高尚行如何感乐果之功德理

己一  高尚行如何感乐果之理

 

士夫多数望自身,集聚一切胜福德,

然不了知无其根,如同瘠地播种子。

 

1、颂词释义:

人们都希望能积聚一切殊胜的大福德(世间成就及出世间功德),但他们不了知自身是否具足条件。如没有贤善人格,就像在荒凉贫瘠的沙漠上播种一样,不可能收获庄稼。

2、成就条件:

证悟以信心、出离心为基础;世法以利他、人格为基础。

3、观察自身:

人真的需要观察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法器、根基,对这些务必要心里有数。

 

拥有智慧福德者,自然具足诸功德,

若具功德则诸天,不求亦将自然集。

 

1、颂词释义:

一个人若具足世出世间的智慧,拥有前世所积累的福报,他不一定非要勤作,也会自然圆满诸多功德。如果有了这些功德,则不需要祈求天众护法,他们也会自然集聚。

2、人格贤善护法自来:

(1)法王教言:

上师如意宝:“一个人的行为若非常圆满,纵然没有天天求护法神,彼等也会前来相助。”

(2)不待供养:

只要你人做得很好,凭良心和道德做事,即使你忘了或者没时间供养,智慧护法神也不会惩罚,反而一直跟随,恒时赐予保护。

3、护法天众必不可缺:

在世间当中,我们不仅需要人的帮助,还需要护法天众的帮助。

 

何人表里为一致,所发誓愿极坚固,

众人于彼亦欢喜,诸天喜之何须说。

 

1、颂词释义:

若能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当面与背后不相违,誓言、承诺如同刻在石上的花纹一样永远不变;众人一定会喜欢他,护法天神明察其为人之后,对他欢喜又何需怀疑呢?

2、实在做人:

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最终能够获得成就。

3、教言殊胜:

上师如意宝及传承上师对这个短短的教言如是重视,有很多不共的缘起和意义。

 

何人知恩且报恩,深信因果无倒行,

人亦设法饶益彼,诸天利之何须说。

 

1、颂词释义:

不管是什么样的人,若能知恩报恩、深信因果,不仅世间人会恭敬他、饶益他,有天眼通的护法神和天尊,完全能了知他的心,帮助他就更不用说了。

2、护法护佑不可缺:

本部论典中相当一部分道理都在讲怎样获得诸天护法的帮助,因为若没有得到他们的保护,一切事业都不可能成功。

3、好人坏人之界限:

知恩报恩、深信因果。

 

何人勇敢不脆弱,亲怨悲恨不颠倒,

国王亦为护如眼,诸神护之何须说。

 

1、颂词释义:

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勇敢、有坚强的意志,恩怨分明;哪些是亲人、哪些是怨敌、哪些是悲悯的对境、哪些是憎恨的对境,一点都不颠倒含糊。那么明君圣主也会像爱护眼目般器重他,做事情经常委以重任,诸天神也会敬重保护。

2、概念区分:

恩怨分明不是报仇,亲怨平等不是愚舍。

3、护神所重:

护神对人文道德、世间道义非常重视,真正具有这些法相的人,他们会竭尽全力护持。

4、教言殊胜:

看似简单,行持不易,结合了世间出世间之规。

 

一切所取所舍事,人前虽可保密之,

于天却难保密故,欲得成就誓为主。

 

1、颂词释义:

在世间中,每个人都有所取所舍之事,若真正的行持与最初的诺言相违背,虽然可以在人前保密一时,却瞒不过圣尊、上师、本尊、护法的天眼。

2、教诫应行:

要想获得一定的修行境界,当面和背后应尽量表里如一,所发的誓言不要轻易放弃。

 

何人发誓语坚定,成办大事具慧力,

诸天于彼亦生惧,余众畏之何须说。

 

1、颂词释义:

既有坚定的誓言,又有洞察时事的智慧,护法天尊亦对其生敬畏之心,认为他非常厉害,一般的众生就更不用说了。

2、学院事例:

一位老修行人誓言坚定,一旦决定的事情,高僧大德也不得不承认,令人恭敬之情油然而生。

3、教诫应行:

如果具有贤善人格,自然能具足威仪,获得护法神和众生的恭敬。



丙三、广说使护法神远离之劣行引以为戒


父母上师长老等,利己人前不报恩,

护法诸天耻笑彼,失却助伴如僵尸。


【解释颂词】

因为忘恩负义,护法圣众不愿意帮助他。而如今的人分别念比较多,明白真相的比较少,凡有所作皆随心所欲,以致失去了天众的推助,如同一具尸体一样,任何众生都不愿意理。


【详细分析】

1、正面说:必须完善自己的人格,懂得知恩报恩、孝顺父母师长,恭敬具功德智慧的长老等。

2、反面说:对别人的深恩厚德不但不报答,反而嗤之以鼻,连基本的人格都没有,护法诸天会远离。

3、具体说明知恩、报恩的重要性:

(1)法王如意宝教言;

(2)华智仁波切在《前行》中引用的佛经;

(3)黄檗禅师公案。

 

鲜廉寡耻且轻视,今生来世之因果,

言谈发誓难足信,见证智者心生厌。


【解释颂词】

如果做事情寡廉鲜耻,并轻视因果,说话不可靠,经常信口开河。对于这种人,一切“见证智者”——上师、长老、护法神、诸佛菩萨等,都会生起厌离心。

 

【详细分析】

1、应舍

(1)恶业不以为耻: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诽谤,无动于衷就像石头一样。

(2)不信业因果:没有任何理由,就是矢口否认。

2、应取

平时说话一定要可信:若能具备这样的品德,诸佛菩萨、上师智者都会来帮助你,单位里的领导也会对你信任有加。

3、以比喻说明:

(1)做胃镜的比喻:把无惭无愧者比喻为胃部烂掉无药可救。

(2)青蛙的比喻:把张口夸夸其谈空性,但是内心连基本人格都没有的人比喻为嘴巴大大的,肚子里面只有泡泡的青蛙。

4、窍诀:这些小小的问题,作为修行人如果能坚持一生做到,对证悟会有很大的帮助。

 

颠倒利害随意行,得势诸天亦役使,

失势恭敬怨敌故,守神战神皆不悦。


【解释颂词】

有些人利害颠倒,不知道谁是恩人、谁是仇人;对恩人不但不报恩,反而平常视之;而仇人经常危害自己,却天天帮助他。如果有能力,把供养的天尊都当仆人来役使;而一旦势力消尽,即便是怨恨的仇敌,也视之如根本上师般恭敬。对于这种人,守神战神皆不高兴,把他甩得远远的。若被这些天尊舍弃,一切所作都不吉祥,人们也把他当尸体一样,唯恐避之不及。

 

【详细分析】

1、应取:好人能将别人的点滴之恩永记在心,即使有人伤害他,作为大乘行人,虽不能报仇,但按照高僧大德的传统,也一定要利害分明。

2、应舍:有些坏人,并没有到达亲怨平等的境界,但对别人的帮助不感恩、对别人的危害不知道,就像牛粪一样没有感觉。

3、以公案说明应知恩、报恩不应利害颠倒,否则天神护神一定会远离。

(1)知恩、报恩之行为

公案:寺院的喇嘛知恩、报恩为帮助自己的人,天天念经回向。

(2)利害颠倒之行为

    1)《释迦牟尼佛广传》公案:商主的女儿与囚犯。

    2)文革期间公案:把上师当作奴仆天天批斗。

    3)在家人的案例:不孝敬父母,把父母当仆人对待;对处处作对的怨敌,他反而卑躬屈膝。

 

不敬三宝信心微,彼于人前及人后,

为事先后不同故,护法诸天意生厌。


【解释颂词】

有些人对具功德的上师三宝等对境,一点恭敬心都没有,信心也非常微弱;平时为人处事非常差,经常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做事情的时候也虎头蛇尾,开头和结尾截然不同。对于这种人,护法天尊深生厌离,根本不愿意尽力保护。

 

【详细分析】

1、应舍:不敬三宝、阳奉阴违、做事情的时候虎头蛇尾。

2、应取:恭敬三宝,生了邪见马上忏悔,做事情善始善终。

3、教证:《格言宝藏论》中亦云:“心里思维一件事,口上言说另一事,此乃名为狡猾者,亦是愚人装学者。”


重难点分析

一、有关护法天神

1、护法天神真实存在

我们来到人间时,每个人都有天神保护,与自己的关系就像体内的虫一样密切。中阴法门等密法中说:“人的身上有许多俱生神,如肩神、护神、白护神、黑护神……” 有时候打卦也是这样,从卦象上看,某人最近遇到了不顺,是因为肩神不高兴,护神不高兴,或者地神不高兴,需要念什么经来遮遣消除。可见,这些护法天尊是真实存在的。

2、护法天神的护持必不可少

在世间当中,我们不仅需要人的帮助,还需要护法天众的帮助。如果有了这两者的帮助,自己的事业、运气会越来越增上;否则,做任何事情都会举步维艰。

3、护法天神护持什么样的人

护法神对人文道德、世间道义非常重视,真正具有这些法相、人格贤善之人;即使因故没有供护法,护法神也会竭尽全力予以护持。

4、什么样的人得不到护法神的护佑

天尊、护法神在诸佛菩萨和上师面前发过誓,不帮助人格低劣之人。这样的人,即使陈设了玉脂琼浆、琳琅供品,天龙八部等护法天神也不会来亲近。

在这部论典中,相当一部分道理都在讲怎样获得诸天护法的帮助。如果自己被他们舍弃,没有得到他们的保护,一切事业都不可能成功。所以,大家平时应按照本论所讲的那样,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这一点非常重要。


二、有关做一个好人

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首先要做一个好人。本论从头到尾都在讲这个问题,只有先做一个好人,自己才有学佛修行的机会。世间成就的基础是利他心和做人的基本素质,出世间成就的基础是信心和出离心。

当然,佛法的加持不可思议,护法的力量也不可思议。只不过五浊兴盛时期的众生福报浅薄、烦恼粗重;一方面因为前世的业力,另一方面今生中不如法的行为太多。所以频频感召不如意之事。了知此理之后,倘若行为如理如法,不再造恶业,福报一定会逐渐增上的。


名词解释

初劫

情器世间初成不久的年代。人寿万年,日食地味及香稻等不耕之谷以度时日的年代。【《藏传佛教辞典》V1.1 】

天眼通

六通之一,指修得与色界天人同等的眼根,有了天眼通的人,不论远近内外昼夜,都能得见。【《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沙门四法

“沙门四法”:他人恨我我不恨,他人害我我不害,他人骂我我不骂,他人打我我不打。此为修行忍辱之殊胜法门,否则要想忍辱亦是很难很难的。【《菩提道次第摄颂浅释》宗喀巴大师造颂 索达吉堪布讲释】

发心师兄:定解B22    定解B23 

审核师兄:定解G09 定解B32 

文章原始链接